【题目来源】2024年11月17日湖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
【真题题面】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请你结合湖北实际和个人工作,谈谈对“久久为功”的理解。
【解题思路】
一审怎么问,定题型。
本题为观点类综合分析题,答题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二审关键词,定重点。
可以从背景切入;谈谈对“久久为功”的理解,可以从“久久为功”的深刻内涵、现实要求等方面作答;结合湖北实际和个人工作,说明不能泛泛而谈,要结合湖北重大战略部署,将个人小我融入到大我,提高站位。
三审啥身份,定角度。
题目没有说明什么身份,应以公职人员身份+青年干部角色谈思考体会。
各位考官:
古人云,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何为久久为功?就是做事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方能成就一番功业。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还是成功的秘笈,能够助力我们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久久为功是一种智慧。从唯物辩证法来看,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没有锲而不舍的量变,就绝不可能有水滴石穿的质变,久久为功所强调的正是量的积累。这就告诉我们,在面对任何挑战时,都要有耐心和毅力,在坚守中奋斗,在磨砺中前行,用辛勤的努力换来丰硕的果实。
久久为功是一种品质。我们都知道竹子的故事:竹子种下的前四年时间,从地面看仅能长出几厘米,而从第五年开始,就会以每天几十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事实上前四年时间里,竹子的根一直在土壤里延伸扩展,待根系完全扎实并获得足够的养分后,它才显出生长的充沛活力。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
久久为功是一种坚持。社会学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除了天资外,更多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誓做惊天动地事,终于铸就“国之重器”;屠呦呦研究青蒿素,长年累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其间经历了190余次的失败……只有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才能把简单做成不简单,实现平凡到卓越的超越。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功为何物、为谁做功、怎么做功、功归于谁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坚定不移做难而正确的事,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人生华彩。
久久为功要锚定目标,确保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才能引领行动;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第六次考察湖北,对湖北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寄予更高期望、赋予更大使命,是指导新征程湖北改革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作为湖北事业发展的普通一员,要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坚定不移沿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久久为功要攻坚克难,确保蹄疾步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拿出“拼”的精神和“闯”的劲头,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冲劲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敢于勇担重任、迎难而上,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在“五个以”的实践体系框架、“五个一”的推动机制中去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在一次次淬炼锻造中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久久为功要紧盯不放,确保落实落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丢掉毕其功于一役的幻想,放弃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心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瞄准目标,矢志不渝,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久久为功的定力抓好落实,以日日做功的毅力推动见效。
免费领取【220套全国遴选笔面真题+35篇公选王七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