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淡出”三年期间,特意来江苏学了这个

乐活   2024-11-14 09:58   北京  

11月12日,李子柒发布视频官宣回归。11月13日新华社发布独家专访李子柒视频。对于过去的三年,有哪些感悟?对于非遗传承,有什么新的想法?对于未来的规划,她的设想又是什么?
在采访中,李子柒提到了江苏南通蓝印花布非遗技艺
李子柒表示,为更加了解蓝印花布的技艺,她曾前往江苏南通,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传人王振兴学习。聊天中,李子柒得知王振兴老师的儿子们和孙子们都学习了蓝印花布印染工艺,但是出于生计考虑,孙子们并未凭借这门手艺谋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喜爱,特别是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的兴起,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状况逐渐得到改善。2024年,李子柒再次拜访王振兴,状况截然不同。“王爷爷特别开心地拉着我的手,去看他新染的布和新做的一些产品,它们特别的时尚且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这都是他的孙女帮他做的设计。”她说。
王振兴,出生于1939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第四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印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1958年至今,王振兴从事蓝印花布印染技术已有66个年头。从创办作坊之日起,王振兴就坚持用“大青叶”和“小青缸”做“真正的蓝印花布”。蓝印花布蓝得清纯,是因为采用了植物染料——蓝草。
王振兴感叹,现在的年轻人怕苦不愿学它,只要有来学的,他会毫不保留地教他们。从2006年起,染坊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展示基地”以来,这里每年会接待七八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老人的愿望就是把这门手艺一直流传下去。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在明代中后期,由江南移民带入的,并随着棉纺织业在南通的繁荣发展,将这门古老技艺扩展应用开来的。经过南通先民们代代传承,这门古老技艺得以在南通沿袭至今,南通也因此被誉为“明清以来唯一不间断传承民间蓝印花布传承基地”。
蓝印花布蓝得清纯,是因为采用了植物染料——蓝草。据《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于染布,曰小缸青。”收获的蓝草叶子浸放在石坛中,过几天后去掉腐枝,放入石灰,使之沉淀。沉淀后的染料似土状,俗称“土靛”。
2006年,蓝印花布制作技艺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推荐阅读


☞ 张可可被江苏省政府评定为烈士


☞ 当老楼加装的电梯也老了,谁来管?


☞ 泰州市委书记送给年轻干部“五句话”





责编张鑫     编辑刘丰

来源|人民网江苏综合  新华社电视 方志江苏 通州发布


新闻线索征集邮箱:rmwjs123@163.com
热线电话:025-85582805



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点击“分享”“在看”点赞


人民网江苏
权威实力,源自人民; 关注江苏,服务百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