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铸师魂 弘扬教育家精神 讲述好老师故事丨肇源县新站镇中心校教师李莎莎:情系乡村教育 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

文摘   2024-10-30 19:30   黑龙江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绿叶的事业吧。因为,绿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从教以来,新站镇中心校教师李莎莎就是勤恳工作在绿叶的事业上,年复一年地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爱心“滋润”,在教育的沃土上,忘我工作,教学得法,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着“光”和“热”,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家长的好评和学生们的尊重。


见到记者,李莎莎就真诚的说,儿时就一直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小学教师。2005年,她在大庆师范学院毕业后,于2006年,被分配到了古龙镇立陡山村小学任教。在那里,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之后,2011年,调入新站镇新站村小学。如今,工作在新站镇中心校。


人之美,不在于外表的梳妆,而在于言语行为的端正。十多年来,李莎莎一直坚守教育梦想,用爱心对待学生,以真情育桃李,在一言一行中诠释师者形象。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走好“教书育人”之路。


刚上班时,年轻的李莎莎虽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可每天和一些调皮的孩童打交道,还有一些思想意识偏执的家长沟通并不轻松。再加上缺乏教学等各方面的经验,她感到些许的迷茫,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干一番事业,不能打‘退堂鼓’,要坚守心中的梦想。”在与校领导坦诚交流沟通后,李莎莎决心要向身边优秀的同事们学习,借鉴经验,积蓄力量。于是,她就留心观察老教师是如何带班的?如何教学的?如何开展班级活动的……同时,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查找阅读教育相关书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不断探索和实践,一点点儿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班级管理模式。


多年的业务积累,李莎莎说,教学是一门“爱”的艺术,只有严爱融合,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的“爱”,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赖,更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只有体会到被“爱”的真谛,孩子们才能学会去爱同学,爱护班集体,共同沐浴在友爱的阳光里,茁壮成长。


记得有一年,李莎莎接手一年级时,班里有两个非常特殊的孩子。一个学生由于出生时脑缺氧,所以走路、说话、写字都异于常人。另一个是自闭症儿童,平时少言寡语,不善交流。班级里的同学都有意无意的冷落这两个孩子。


看到此,李莎莎倾注了满腔的爱心,多谈心、多家访、多鼓励,并多方寻找和捕捉他俩儿的闪光之处,有点滴进步就给予大力的表扬,积极向同学们展示,他们也是有优点的,也是可以夸赞的。


在李莎莎的真情帮助和耐心教育下,班级的同学都开始热心的帮助他们俩儿的学习和在校日常生活。一直到五年级,大家都与这两个孩子互帮互助,相处融洽。邻班的同学们看到他俩儿受到同学们的呵护,也都积极的献爱心,上下学都会伸出友爱的手,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如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让他们能够成长为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少年,新站镇中心校开展了“新八德教育”活动。活动中,在每一位老师的引导下、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学生们都各有变化,专注学习的同时,有的变勇敢了,有的变遵守纪律了,有的变得写字整洁了,还有的孩子由原来的顽劣变得安心“坐住”板凳了。这其中,李莎莎与时俱进,身正为范,公平的对待每一名学生,不断创新和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拾自信,做他们的“引路人”。


学生家长张丹感慨地说:“很高兴我的孩子能在李老师的班级里学习和生活。在学习方面,孩子有很大的提升。从刚开始的不主动学习到现在知道每天提前预习第二天的课程。在生活方面,从不主动帮助家长干一些家务到现在知道心疼父母的付出。孩子的这些转变,让我很感动。在李莎莎老师的教育下,孩子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身处幽谷,孕育兰香。任凭岁月灵迭世事治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容颜,李莎莎就是万千普通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却永远坚守着初心誓言,诠释着什么是师之崇高,那就是要用爱心写满育人诗篇,用责任铸就师魂,用智慧为孩子撑起一片无风无雨的晴空。


多年来,李莎莎她就是这样坚持着,努力着,用她步履坚实的行动为乡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她那一颗爱心、一份执着、一份责任,从事着阳光下最美好的事业,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无怨无悔的青春。


记者:常力东

编辑:李双婷
责编:辛永亮
审核:刘继文
监制:王慧娟

法律顾问:许延平

肇源融媒
举报单位:肇源县融媒体中心举报热线:0459-8353379举报电子邮箱:zytvbjb@163.com通信地址:肇源县肇源镇建镇路1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