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凌晨3点38分,一辆小卡车缓缓停靠在徐州市图书馆门前的哈啰共享电动车停车点旁,电动车调度员孙洋迅速跳下车开始工作。
“我一个月有一半时间上夜班,夜班的工作时间一般从晚上9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5点左右。”孙洋一边跟大徐介绍工作,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卡车的电动升降开关,伴随着轻微的机械声,升降平台缓缓下降至地面。
深秋的凌晨,冷风嗖嗖带着些许寒意,但孙洋的动作却没有丝毫迟缓。他身着蓝色反光背心,裸露在外的手臂肌肉线条在路灯下隐约可见,显示出长期工作的痕迹。为了加快转运速度,他会一次将尽可能多的车辆推上升降台,经过三四次升降就能把卡车装满。
“我负责的云龙湖片区里的十几个点位都靠近市中心,而且离几处热门景点不远,所以每晚都会出现车辆堆积的情况。”孙洋解释说,“我得保证这些点位有充足的车辆,以便市民和游客随时可以使用。”
今年39岁的孙洋从事调度员的工作刚刚满一年,一天差不多需要搬运200多辆车、走上3万多步。
没几分钟,电动车都被装上小卡车,孙洋要带着它们赶往下一个停车点。只见他掏出手机,打开了调度App,附近所有停车点的车辆信息一目了然,根据系统分配的调度任务,孙洋的下一站是位于湖中路的停车点。
“只要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所有工作。打开地图就可以看到每辆车的情况,包括车辆位置、电池情况、停车点车辆聚集情况等。”孙洋说,“工作就像打游戏,按照系统派发的工单把车运到指定的停车点,一单任务就算完成了,‘闯关成功’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关卡’。”
这份工作真的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吗?大徐也上手试了试,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要领,车辆总是排得歪歪扭扭。
在孙洋手下,这些车辆却如臂使指。只见他左手握住车把控制方向,右手抓住车尾一提,车头不动车尾往右靠拢,车子一下子就排整齐了。
孙洋推了推眼镜说:“我刚开始也和你一样,但只要掌握技巧就会快很多。”
与白班相比,夜班的工作显得格外孤独。深夜里,孙洋一人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陪伴他的只有那辆小卡车。但看到大家骑上共享电动车,“最后一公里”不用步行,他成就感满满:“现在徐州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我们做好服务工作,希望更多的人能因此爱上徐州。”
凌晨4点50分,夜色尚未褪去,孙洋和他的搭档小卡车即将完成当天的工作。被精心安置的车辆,也正等待着新一天的骑行者……
文字 | 邓璇
图片 | 刘冰
编辑 | 李乔
一审 | 魏晓青
二审 | 陈强
三审 | 曲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