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巴彦淖尔这一年丨描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百科   2024-06-19 19:12   内蒙古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绿色产业生机勃发,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一组组耀眼数字、一项项喜人成果,描绘出新时代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一年来,我市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带来的巨大政治关怀和宝贵历史机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不断巩固和拓展。


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 记者 胡东育/摄


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

绿色是巴彦淖尔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巴彦淖尔的责任和潜力。一年来,我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逐绿前行,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塞外明珠”乌梁素海 签约摄影师 李志轩/摄

仲夏时节,乌梁素海碧波荡漾,各种鸟儿自由游弋、翱翔,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讲述”着这个候鸟乐园的故事。

乌梁素海作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是巴彦淖尔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年来,我市坚持全地域全要素全过程综合治理。在流域上游,抓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加快建设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阻止沙漠东侵黄河、危害河套平原,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流域腹地,以“四控”行动为抓手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抓好技术减污、规模降污、精准测污、依法治污,力争到2025年化肥、农药亩均用量分别降低20%、10%;在乌梁素海湖区,采取生态调控、湿地净化、生态补水等措施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流域下游,实施草原、山体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高植被盖度和水源涵养能力。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塞外明珠”乌梁素海焕发出新光彩。目前,乌梁素海湖区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水质稳定在Ⅴ类,局部区域优于Ⅴ类,水质总体好转。

补植、浇水、巡护……近期,在乌拉特后旗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防沙治沙项目区,农牧民补种了梭梭、柠条。“我们这里造林窗口期短,必须与时间赛跑。”乌拉特后旗林草局局长苏俊说。

我市地处国家“三区四带”的黄河重点生态区和北方防沙带,是阻止我国西北风沙东越南侵的重要防线,也是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

一年来,我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伟大号召,全面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编制完成《巴彦淖尔市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原则,将全市划分为沙漠(沙地)综合治理区、阴山及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区、河套平原建设区、湿地保护修复治理区进行分区治理。今年以来,我市已完成生态治理144.1万亩,为年度治理任务的48%。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


在磴口县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施工现场,大片起伏的沙丘变为平整的沙地,一根根光伏柱拔地而起。“这个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是一个集清洁能源生产、生态修复与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我们将采用板上发电、板下固沙、板间种植模式,实现光伏产业和生态治理的有机结合。”内蒙古磴口蒙能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贾灵亚说。

磴口县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 记者 胡东育/摄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也是巴彦淖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殷殷嘱托,抢抓国家建设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重大机遇,追风逐日、向光而行,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立足本地新能源资源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产业基础,我市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建成一批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带动我市经济绿色转型和强势崛起的新引擎。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电力总装机1211.87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963.96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79.54%。前4个月,全市总发电量为107.78亿千瓦时,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67.19亿千瓦时。

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 记者 胡东育/摄

在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一根根百米级风机叶片整齐摆放,蔚为壮观。今年1月21日,131米陆上风电叶片在这里下线,刷新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三一重能风电主机项目于3月开工,预计10月建成投产。项目全面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叶片1800支、主机600套,实现总产值40亿元~50亿元。

新能源产业聚链成群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力。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一年来,我市紧盯行业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装备及零部件等全产业链发展,推动远景风电大型叶片、锦峰风电塔筒、吉林化纤碳纤维拉挤板、伊索尔风电复合材料、华电光伏支架、华闽新能源管桩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三一重能风电主机、上海电气基础零部件制造、国晟异质结电池等项目建设,支持临河区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力争全市风电整建制配套能力达到每年400万千瓦,全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集群。

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温度


“我们小区是2023年改造的,换了大门、粉刷了墙面、硬化了路面、更换了自来水管道和供暖管道。现在像住在新小区。”居住了20多年的小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临河区安居园小区居民左维平非常高兴地说。

临河区安居园小区 记者 杨阳/摄


从上学就业到安居出行,从社会保障到医疗养老,一项项民生实事中反映出高质量发展的温度。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年来,我市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把办好民生实事摆在突出位置,下大气力补短板、解难题,不断为民生“加码”,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达268.5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七成以上。

学有优教业有所成,筑牢民生之本。2023年,我市建成临河区水源路学校治安幼儿园、五原县第五幼儿园、乌拉特后旗第三幼儿园、杭锦后旗第三幼儿园、乌拉特中旗第五幼儿园、乌拉特中旗第三小学、杭锦后旗晨丰学校,新增学位5400个。教育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实现全市幼儿园“一键入园”、义务教育阶段“一键入学”以及网上“阳光分班”。“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全市13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

促进就业提质增效,筑牢民生之基。2023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8788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5.88%;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2.4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3.58%。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费率、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6165.05万元。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破解民生之难。2023年,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92个小区、116.96万平方米、349栋楼、12874户,完成投资约1.95亿元。

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营造民生之暖。2023年,我市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构建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提升医保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44.96万,全市10.54万名困难人员参保率达100%。

改善和保障民生不仅要解燃眉之急,更要保障长久幸福。2023年,我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23011元,较2022年增长2795元,增长率为13.8%,增量和增幅均居全区第一,“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也持续巩固。全市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取得新成效。


来源 |  

巴彦淖尔市老年大学
为您及时发布校园最新热点新闻、校园公告、活动信息等查询功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