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无感授信”让农村金融服务更“普”更“慧”

政务   2025-01-10 19:00   山东  




打破按户授信限制,升级为“人人可贷”;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就能获得授信额度;文明信用可转化为“真金白银”,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为有效解决农村群众贷款难题,潍坊市坚持系统集成的改革方法,统筹金融、文明办等部门,探索深化政银合作、文明实践的有效路径,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普惠金融“无感授信”,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配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实施,在让农村群众享受高质量金融服务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乡村治理。




潍坊市普惠金融暨无感授信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现场。

PART.01
降门槛,以“信用”为底色实现“人人可贷”

潍坊市结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探索建立以“纯信用”为基础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大幅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由市委改革办、市文明办、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潍坊金融监管分局五部门联合出台文件,结合深化县域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文明实践、普惠金融、乡村治理等工作,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普惠金融全覆盖”为目标,不断增强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为更好满足“三农”主体融资需求,我市制定施行适度宽松的授信标准,除对存在违法违纪、严重失信等行为的农户暂不给予授信外,其他凡年满18周岁且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均可获得不低于3万元的“无感授信”基础额度,打破了按户授信限制,在同一个户口簿上的两代人,由原来的只能一代人获得授信变为两代人都能获得授信,贷款模式由过去的“户户可贷”升级为“人人可贷”。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潍坊按照有标识、有制度、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五有”标准,在金融行业银行总行、支行、服务网点,建立文明实践金融服务站(所),引入志愿服务队,全方位提供党史宣讲、关爱帮扶、金融政策咨询、防诈骗知识讲解等服务,彻底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PART.02
优流程,以“数据”为载体实现“一次不跑”

手机上简单操作后,几分钟就贷出了1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为深入推进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潍坊农商银行开展线上线下精准服务,让农户授信用贷“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一次授信管用3年,期间“随用随贷、不贷不计息、可循环使用”,真正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高效、便捷、充足的金融服务。

在全市开展金融驻村行动,实施“五个一”工程,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孵化普惠金融品牌项目、制定一揽子金融礼遇关爱政策,将金融服务“送货上门”。同时,组织银行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开展驻点办公服务。

深化政银合作协同推进机制建设,依托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平台,银行建立大数据授信准入模型,通过与征信数据进行校对,自动测算授信额度,符合条件的农户无需提出贷款申请,无需提交任何纸质资料,无需提供担保,即可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实现“一机在手、一点就通”。

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融服务中心

PART.03
紧结合,让“诚信”变现打造乡风文明“新阵地”

把社会金融信用服务与乡村治理全面融合,我市通过设立荣誉授信额度、贷款利率与信用等级挂钩等模式,以融资普惠“硬实力”撬动基层治理“软环境”。

组织银行与村“两委”、优秀村民代表等联合成立5至7人的文明信用评定小组,按照“文明增信、升优限劣、公平公正”原则,开展由群众代表广泛参与的线下“背靠背”评议,对适龄村民开展文明信用评定。设立评议否决项,对违背公序良俗等10种负面行为的村民谨慎评议、从严把握。

为让更多人参与,通过“村村响”、电台、村民微信群等渠道,结合银行“驻点办公”“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移动金融服务队”走村串户现场服务,坚持常态化宣传,让村民得知自己有授信,授信大小与文明行为挂钩,激发村民争当模范先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催生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NEWS

欢迎关注新派视频视频号


记者:窦圆娜
编辑:刘逸群 王春艳
审核:张   璇 肖树梓
复审:路全东
终审:孙   磊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文明潍坊
以文化人聚焦更好潍坊,成风化俗引领时代风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