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防结合带深部电性结构和1936年灵山M6¾地震孕育环境

文摘   2024-03-02 19:09   北京  

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周斌研究团队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詹艳研究团队合作在广西钦防结合带开展了大地电磁探测,利用三维反演技术获取沿剖面的电阻率结构模型, 结合地质、重力、波速比、GPS和大地热流等成果, 对钦防结合带主要断裂的深部延展形态和构造属性进行了综合解译。该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2期。


华南地块是相对稳定地区,但该地块内部的广西钦防结合带为何会发生1936年4月1日广西灵山M6¾地震,始终困惑着科研工作者。研究此次地震有助于了解华南地块内部发震机理和指导未来地震风险评估。

大地电磁方法(MT)对地下电阻率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可以用来探测断裂带深部电性结构和地震孕育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周斌研究团队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詹艳研究团队合作在广西钦防结合带开展了大地电磁探测(图1)。利用三维反演技术获取沿剖面的电阻率结构模型, 结合地质、重力、波速比、GPS和大地热流等成果, 对钦防结合带主要断裂的深部延展形态和构造属性进行了综合解译(图2)。


图1 华南地块及邻区大地构造简图及研究区地形、断裂和大地电磁测线分布图


图2  地质剖面图(a)、布格重力异常曲线(b)及电阻率模型(c)


结果表明:

(1)峒中-小董断裂、防城-灵山断裂东支和合浦北流断裂东支均为超壳深大断裂, 深部发育壳幔韧性剪切带;防城-灵山断裂在上地壳呈现“花状”构造样式, 深部为向东南缓倾斜的电性分界带。

(2)钦防结合带符合遭受多期构造活动改造的复合造山带构造属性,钦防残留洋盆可能是华南洋消亡、扬子和华夏两大地块碰撞造山遗留的痕迹,六万大山岩浆弧至云开岩浆弧可能受到了雷琼幔源岩浆活动的远程影响。

(3)1936年灵山地震震源区主要由相对“冷” “硬”的侵入岩和复理石碎屑岩组成;北西西-南东东向水平挤压动力和来自东南侧的深部热动力耦合作用是地震的驱动力源, 深部巨型高阻体是地震应力赋存的载体, 高阻体内强度稍弱的低阻条带是地震破裂的介质条件; 此外, 深部韧性剪切带调节两侧地块间的构造变形, 对灵山地震区断裂构造活化和地震活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图3)。


图3  灵山地震区及其周边区域动力环境综合解释图



文章出版信息

中文版: 周斌, 阎春恒, 詹艳, 孙翔宇, 李莎, 文翔, 莫亚军, 原永东, 袁媛, 黄美丽. 2024. 广西钦防结合带深部电性结构和1936年灵山M6¾地震孕育环境.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54(2): 604–621

英文版: Zhou B, Yan C, Zhan Y, Sun X, Li S, Wen X, Mo Y, Yuan Y, Yuan Y, Huang M. 2024. Deep electrical structures of Qinzhou-Fangcheng JunctionZone in Guangxi and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of the 1936 Lingshan M6¾ earthquak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7(2): 584–603, https://doi.org/10.1007/s11430-022-1223-5


详情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Magnetotellurics
EVERYTHING ABOUT MAGNETOTELLURICS!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