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跨越”:独龙族迈上幸福生活之路

文摘   2024-09-30 11:25   云南  

“两次跨越”:独龙族迈上幸福生活之路

高德荣


今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祝贺独龙族整族脱贫5周年。值此重大历史节点,特撰此文,以表达对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的赤诚之心,以及对社会各界的感恩之情。



美丽的独龙江乡 

图源:“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着独龙江乡发展,牵挂着独龙族群众。2014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就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作出重要批示,希望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会见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独龙族从原始社会迈入社会主义,实现了第一次跨越。新世纪以来,我们又有了第二次跨越:同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小康。”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指出“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独龙族的“两次跨越”,是从数千年的苦难命运到翻身当家做主人、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再到脱贫致富奔小康、迈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之路的生动诠释。“两次跨越”,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贡献了一份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的鲜活样本,也给独龙族群众带来了“四大飞越”。

交通条件:

从拐杖为马、大雪封山到物畅其流、日行千里的飞越

图为曾经连接独龙江两岸的渡江工具竹溜索。

宋林武/摄

“独龙人,马就是拐杖;独龙人,拐杖就是马。独龙人居住的地方,若不拿一根拐杖,是寸步难行的地方。”这首我们从小就听老人经常吟唱的民谣,形象地描述了独龙族群众在独龙江高峰险岭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摸爬滚打的原始交通环境。可以说,无论过去还是当下,交通环境始终是丈量独龙江区域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第一标尺。这里,每一次交通上的大突破,都是一座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解放初期从贡山县城进入当时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巴坡,常规徒步时间需要8天。1964年修通国防人马驿道后,常规徒步时间缩短到3天,运输逐步从纯粹靠人背攀登到人背马驮过渡。1999年独龙江乡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一个民族不通公路的历史,从独龙江乡到县城的时间缩短到6个小时。但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每年大雪封山半年,独龙江峡谷几乎与世隔绝,交通条件依然是独龙江乡发展的最大瓶颈。

图为2014年4月贯通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

高玉生/摄

2014年4月,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到县城的时长缩短到2小时,独龙江乡彻底告别每年长达半年大雪封山公路不通的历史,独龙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大解放,迈上了与全国一道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生活水平:

从岩栖穴处熬苦日子到衣食无忧过好日子的飞越

解放前夕,独龙江两岸的独龙族过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活。独龙族歌谣《过去》说:“过去,是黑暗的岁月,乌云遮住了太阳,独龙人看不见光明。”政治黑暗,生产原始,独龙族人只能把命运交给天上的“格蒙”和地上的“卜郎”。这个时期,铁器是独龙族先进生产力的标志,也是财富的象征。以北部龙棍家族为例,该家族有15个个体家庭、62个劳动力,仅有各式砍刀33把、“恰卡”52把、斧头9把。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独龙江乡各项事业实现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逐步建立起教育卫生、农林科技等民生服务体系。但因起点低、基础薄弱、交通制约,独龙江乡的建设一直远远滞后其他兄弟民族地区。

贡山县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当村。

罗金合/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切下,2018年独龙族在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整族脱贫,实现了“一步跨千年”历史性巨变。2023年,独龙江乡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8244元,比2012年增长11倍。群众口袋也鼓起来了,2023年独龙江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4569万元、人均近1万元,拥有机动车981辆、户均近1辆;群众住房安全美观、舒适整洁,家家户户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曾经漏雨漏风的茅草屋、杈杈房成为历史;全乡4G和5G网络的整体覆盖率分别达100%和80%以上,进一步拉近了与外部世界的距离。与过去相比,独龙族群众如今的生活实现了脱胎换骨质的飞跃。不少专家学者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蝶变”,贴切而深刻。


发展环境:

从刀耕火种到绿色发展的飞越

直到解放前夕,独龙族还处在砍树烧山、广种薄收的环境中,种植粮作物面积越来越广、粮食单产却越来越低,处于“越种粮食越穷”恶性循环,虽一年不停劳作、力尽汗干仍不能吃饱肚子。解放后,国家每年从山外高成本调入至少10吨的回销粮、救济粮、补助粮,独龙族群众才能勉强维持基本温饱。1999年,独龙江乡实行全面退耕还林政策,2022年实现全面退耕还林,由省财政直接安排退耕还林补助粮运输补贴。

长期以来,独龙江乡处于发展与保护“非此即彼”的两难境地。一方面,独龙江流域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关键区域,保护好自然环境是独龙族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如果纯粹地保护,产业发展不起来,又不能让当地群众富裕起来并持续发展。既不砍树烧山,又要发展富民产业,是摆在独龙族同胞面前唯一的选择,别无他路。

独龙江乡孔当村的群众在草果基地分拣草果。

云南日报社记者周灿/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独龙江乡逐步探索出更加清晰的产业发展方向,就是林下产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两翼齐飞”。目前,草果、重楼、灵芝、羊肚菌、白芨等林下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生态文化旅游随着基础设施改善而逐渐升温。尤为可喜的是,我们取得了经济收入增加、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逐步迈入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目前,独龙江乡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已发现高等植物1000种,特有野生动物17种,水质达标率为100%,土壤环境无重金属污染,声环境质量达标率为100%,域内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独龙江乡已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的新路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立了成功案例,被评为全国“森林文化小镇”,生态扶贫的成功实践入选《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

民族素质:

从目不识丁到有硕士博士的飞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口袋里票子满满,脑袋里却是空空如也,那么注定走不远、走不好。如果把独龙族的发展比喻成一场成功体育赛事,那么教育就是让运动员争金夺银的优秀教练。没有优秀教练就没有优势竞争力。解放前,独龙族过着刻木记事、结绳计数的生活。解放后,教育从“一张白纸”起步,由少到多、由窄到宽徐徐展开。1953年独龙江乡建成第一所学校,1955年云南省文化局电影放映小队到独龙江乡放映第一场电影《南征北战》。

一个民族素质的提升,每前行一步都非常不容易。据解放初期参加工作的白丽珍老人回忆:“进入云南民族学院后,我这个独龙族学生根本听不懂普通话,老师上课用普通话讲完以后,由会傈僳语的老师给怒族学生翻译(怒族学生会听傈僳语但不会听普通话),再由会独龙语的怒族学生翻译给我。”如今,独龙族专科生、本科生数不胜数,硕士、博士或副教授、教授也屡见不鲜。

独龙族妇女通过直播卖山货

图源:“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农村,独龙族年轻一代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平台,把独龙江乡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更让人欣慰的是,独龙江乡中心学校在怒江州的中考排名从2016年的29名提升到2023年的第6名。当下的独龙族年轻人,敢拼敢闯、信心满怀、开放包容,自身发展与区域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

5G助力教育,独龙江小朋友通过5G网络感受远程教学。

图源:“怒江传媒”微信公众号

有梦就有希望。每当看到孩子们流利地说着普通话,落落大方地与外地游客交流,真让人感慨万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独龙族的整体素质在同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从“化外之民”到与兄弟民族携手并肩、一起飞翔。独龙江乡的变化、独龙族的发展,远不止这些。独龙族“两次跨越”,不仅是数量上的巨变,也是深刻而全面的大变革大跨越,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75年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给我们留下了四点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独龙族的解放;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就没有独龙族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历史长河中,独龙族为了自身的解放,曾经对反动统治阶级和外族势力进行过无数次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而哪怕极少的取胜也是短暂的,终究逃脱不了被歧视、被奴役、被压迫的多重悲惨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才使独龙族人民真正站了起来,有了人格尊严、有了政治地位,低着头过一天算一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52年,本族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确名为“独龙族”,从此我们有了一个骄傲响亮的族名。

本文作者(左一)在独龙江乡与群众一起,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

谢宇/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关心着独龙江乡的发展,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次回信,2020年新年贺词再次提到独龙族群众……总书记的深情厚爱,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跨越千山万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极大鼓舞和激励我们扎根边疆、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乡亲们由衷感叹,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我们绝不会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这么深入人心而令世人瞩目。独龙族群众永远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习近平总书记。


日新月异的独龙江乡

图源:“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独龙族发展进步的工作主线。独龙族始终坚信本族是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来,从来没有动摇过是中国人的信念。但因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把独龙江流域作为瓯脱之地,独龙族深受野蛮羁縻和周边多重势力欺凌,被歧视看作“另类”。直到解放以后,独龙族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全国各民族平等共处、守望相助。如果没有兄弟民族帮助,独龙族不要说“一步跨千年”,前进一小步都比登天还难。今天独龙族的发展巨变,是我们党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是兄弟民族手把手教、省吃俭用无私援助的结果。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没有民族间的携手,寸步难行;离开祖国母亲怀抱,死路一条。独龙族将牢牢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众志成城誓死捍卫、代代传承

独龙江乡新貌

图源:新华社


——自力更生、凝心聚力,是独龙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独龙族有一则叫“省那姆”(财富精灵)的寓言故事:“省那姆”不是从天而降侥幸获得,也不能从父辈那里继承得来,而是要通过自己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去争取。进入新时代,独龙族群众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殷殷嘱托,坚决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独龙族不拖全国后腿”的紧迫感、使命感,人人自觉自省,主动把自身角色从“扶贫对象”转化为“一线战贫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独龙江乡荣获“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4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人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1人荣获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这些荣誉,展现了中国脱贫攻坚精神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

独龙江上的彩虹桥 

李寿华/摄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独龙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啃过黄连的人,更知道蜂蜜的甜。像泉水一样流淌的是独龙人欢乐的歌声,像蜂蜜一样甘甜的是共产党的恩情。20世纪50年代,独龙族歌手约翰吟唱的诗《独龙桥》,“独龙桥是幸福的桥,这桥连着美好的地方。狂风吹不倒我们的金桥,雷电轰不垮我们的金桥。金桥搭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日益奔向幸福的明天。”其中反复吟唱的“金桥”,不仅是连接独龙族与党中央和伟大祖国的幸福之桥,更是永远忠诚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永远忠诚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种承诺。离开党和祖国的怀抱,独龙族就没有了“根”和“魂”,就会失去主心骨,就会丧失自信的底气,如同一片小树叶随风飘落。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独龙族群众永不忘,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多一分温暖,意味着多一分担当。独龙族群众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享受到了很多优惠待遇,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加倍努力回报总书记的关怀、回报党的恩情、回报社会各界的厚爱,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新篇章中,推动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跨越。


(作者:云南贡山人,独龙族,曾任贡山县人民政府县长、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等荣誉称号

来源:《云岭之窗》杂志

编   辑:戈圜亚

责   编:张鸿秋

审   核:刘  明

终   审:和林泉

投稿邮箱:948767100@qq.com

出   品:兰坪县融媒体中心


关注我
微信号:LPZX-001(←长按复制)

关注兰坪融媒体中心公众号,即时收取兰坪政策动态新闻,感谢关注和支持。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兰坪在线
关注兰坪融媒体中心公众号,即时收取兰坪政策动态新闻,感谢关注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