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海明威曾说:
“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深以为然。
会说话,是一种本事;学会不说,则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也是一个人收敛锋芒的善良。
宁坐小窗观浮云,不与他人论是非。
不妄议,不失言,做一个温暖善良的人。
世界之大,从不缺发表意见之人,缺的是不随意评价他人的善良和涵养,知人不评人,是与人交往时的一份尊重,一份自律。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湖北武汉一小学生校内被车碾压身亡的事。
孩子母亲却因穿着,与现场未哭泣哀嚎,被网友指责,多次登上热搜。
生理上的过度悲痛,导致无法通过情绪表现,是一种正常现象。网友却将矛头直指孩子母亲,在网络对她的穿着肆意评价。后来孩子母亲不堪舆论重负,再加上悲伤过度,跳楼自杀了。
很多时候,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更无法看到所有的真相,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沉默,保持善良。有时候你一句不正当的评议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给他人带来无法预估的伤害。看不清别人的生活,读不懂别人的人生,就不要轻易评价指责,不要妄加揣测议论,不说,是给别人留一份尊重,也给自己留三分口德。战国时期,遭遇了百年一见的大旱,多月未雨,百姓食不果腹,眼看着许多人都要被饿死了。齐国有位名叫黔敖的人,心地善良,他不忍心见百姓受灾,于是就在路边摆摊施粥、救济贫苦。怕路过的人不知此处有食物,他大声吆喝着:“这里有食物,大家赶紧来吃吧!”这时一个饿汉走过来,边用袖子遮住脸,还不断呻吟着,看起来非常痛苦的样子。
黔敖立刻拿起包子冲他喊道:“喂,过来,我给你东西吃!”黔敖又连忙嚷道:“害,你聋了嘛?听到没有?给你吃的!”“收起你的东西吧,别以为我会接受你的施舍,我宁愿饿死,也不会吃你的东西。有涵养的人,不会因失言让人扫兴,更不会因毒言使人心痛。不说,是懂得了锋芒不露,言语间都是给他人满满的温暖和善意。生而为人,各人有各人的困顿和欢喜,晦涩和皎洁,有时候温言善语体谅别人,也是成全自己。作家贾平凹曾写过一个故事,一位有口吃的路人前来问路。恰好指路的人也是个结巴,于是指路人在整个过程没说一句话,只是用手比划。指路的人说:“人家也有口吃,我要是说话了,那人会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与人为善的理解,推己及人的周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善良。我们从一个人的“沉默不语”中,也可以看出他高尚的品格以及高层次的修养。人生苦短,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善良,理性开口,适时沉默,少一些自以为是的言论,多一些以心度心的温暖。一个人的福气,来自一张不管人闲事、不评人是非的嘴,也来自一颗简单快乐的心。 正如宋代陈都在诗中所写: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人生下半场,愿你谨守口业,常享清福,过得无忧无虑,活得潇洒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