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小镇
唐古拉在藏语中意为“雄鹰难以飞越的山”,正如藏语描述的那样,唐古拉山镇被群山环抱,令人震撼的壮丽雪峰近在眼前,周边辽阔的高原草甸里野生动物三五成群,构成令人赞叹的和谐景象。
唐古拉山镇的起源与西藏安多八大部落中的多玛部落紧密相连。在解放前夕,由于玉树等地发生叛乱,多玛部落的牧民们逃难至唐古拉山脚下并定居至今。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国务院重新划分了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的行政区域,以大唐古拉山为界,并将该地区的牧民划归青海管辖,从而形成了唐古拉山镇最初的样子。
唐古拉山镇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但与格尔木市并不相连,而是被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所隔开,因此成为一块“飞地”。青藏公路通车后,唐古拉山镇也逐渐发展起来。
唐古拉山镇所辖面积4.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7.5个上海市的大小,或者3个北京市的大小。唐古拉山镇建城区也很小,从北边的沱沱河大桥到最南端的中石化加油站,15分钟便可以步行横穿整个小镇。几乎所有的商铺都开在青藏公路两侧,饭馆、超市、宾馆、汽修店,和青藏公路沿线的其他休息点一样,小镇的商业几乎是全部依靠青藏线的来往司机。
“呼吸像是被蒙住了口鼻,心率像是时刻在赛跑,脑袋疼得嗡嗡作响,指甲嘴唇青得发紫……”来到唐古拉山镇的人,都躲不开高原反应,或轻或重,不知道会持续多久。不管是自驾进藏的外地游客,还是忙于生计的货车司机,只要经历过唐古拉山镇的夜晚,就会理解高原生活的不易。
亲如一家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1000余人在唐古拉山镇生活,他们有世代在此居住的牧民,也有来这里做生意的商户,还有常年在此坚守公安和武警,这座小镇氧气虽然稀薄,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却温暖浓厚。
在这里,“所有人认识所有人”。唐古拉山镇党委书记白玛多杰说,人口不多,常住镇上的人都相互认识,偶尔来几个风尘仆仆的旅人,一眼就能认出,“在这个地方,大家都是朋友。”白玛多杰说,艰苦的环境让感情更加真挚,“不管是谁家有事,只要在街上一吆喝,大家就都来帮忙。”
在小镇边上,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近乎平行伸展。起伏的黑色路面与平整的钢轨一同跨越唐古拉山口,朝着拉萨的方向延伸而去。
“一旦过了格尔木南山口检查站,就由西藏交通部门负责养路了。沿线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的小房子,多是西藏护路单位的护路点,平日里护路队员就居住在这里。”青藏铁路公安局格尔木公安处沱沱河站派出所所长马千里驾驶着车辆,朝着远处的小房子示意了一下。
冬天的唐古拉山地区干燥而寒冷。在灰黄的原野之中,一个个顶部插着国旗的小房子格外引人注目。而更显眼的,则是站在房前的护路队员们。他们身着反光马甲,看到警车驶来,便走出小房子,朝着警车的方向迈出三步,庄严敬礼。
“这是在向我们打招呼呢。”马千里打开警笛开关,向护路队员鸣笛回礼。“在这人迹罕至的高原上,无论是守路还是护路,都十分不易。不论是养路工、护路队、武警官兵还是我们公安,大家亲如一家。”马千里感慨地说。
一路前行,只要有小房子的地方,警车就会鸣笛示意。而一旁的护路队员们,无论正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向前三步敬礼。
“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是进藏运输保障的大动脉。修建这两条路极为艰难,养护好它们也同样不容易。我们都是共同守护它们的人,关系比亲人还要亲。”民警多杰朋毛说道。
与护路队的职责不同,沱沱河站派出所和格尔木市唐古拉派出所更多地承担着铁路沿线巡线以及公路道路救援的任务。“从可可西里到唐古拉山镇的几百公里路程,只要有事情发生,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护路队员次仁桑珠说,这群“铁路公安”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109国道的守护者”,唐古拉派出所也被称为“天上派出所”。
守护净土
马千里和同事们守护着公路和来往群众的安全,而在唐古拉山镇,还有一群人,则守护着这片高原净土的安全。
位于唐古拉山镇南部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是一座红色的二层小楼。这是在格尔木市政府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在长江源头建起的第一个民间环保设施。成立于1995年的“绿色江河”已经在这里完成了多项与青藏高原有关的生态环保活动。每个月保护站都会招募志愿者参与生态保护。
“绿色江河”负责人杨欣介绍,从2001年至今,已有约3000名志愿者加入到保护长江的行动中。“一些申请人的年龄甚至超过60岁。”杨欣说。
今年10月,从福建厦门来的郑斌斌成为保护站的一名志愿者。每日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她和其他志愿者们一道拿着袋子和火钳,沿着穿过小镇的国道捡垃圾。有时他们会背着一个小音响,音响播着汉语和藏语两种语言,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这成为沱沱河镇上一道风景。
“这里的天空很纯净,草原也很美,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力量,来帮助守护这一片净土。”郑斌斌说。
新的希望
在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旁边,是唐古拉山镇的“网红打卡点”之一的“长江1号”邮局。
上世纪90年代,唐古拉山镇封闭落后、信息闭塞,驻扎在这里的战士们给家里去个信,往来要个把月。其他东西更是不好上来,每次有战友休假,走之前大家就会给他列个长长的采买清单,战友返程的背包,成了大家最盼望的东西。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善,便捷的邮路通到了唐古拉山镇,这条邮路自青海省格尔木市区出发,向南经过巍峨的昆仑山,再穿越广袤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到达唐古拉山镇,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乡镇邮路。
绿色的邮车每周从格尔木沿着邮路上来一次,周三晚上到达。这天也是小镇居民一周最开心的日子,新开的宾馆从网上买了商用布草,超市老板偶尔从网上进货,也会寄走一些“唐古拉牦牛肉”和“唐古拉藏羊肉”等本地特产,还有饭店的人也会买一些干货食材。有了互联网,在这个天边的小镇,网上商城也变得触手可及。
忙碌的青藏公路送来了源源不断的商品。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座通往天边的小镇,小镇里的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新建的宾馆里有了弥散式供氧设备,小镇上有了供大家唱歌娱乐的朗玛厅和藏餐馆,卫生院里也有了先进的急救设备。依托长江源天然生态优势和青藏线入藏通道地理优势,唐古拉山镇努力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和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藏羊、牦牛等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小镇的新特产。
随着三江源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部分牧民陆续搬迁至格尔木市区,放下牧鞭,成为市民,形成山上生产山下生活的发展格局。
未来,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镇将更加紧密地与外界相连。这个天边的小镇,蕴含着无尽的可能与希望。
(本报记者王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