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海南岛|苏东坡与海南的情缘

民生   2024-09-20 15:59   海南  

你印象中的海南是什么样?
是成片的椰林,湿润温柔的海风?
是人声鼎沸、充满烟火气的老爸茶馆?
是阿婆卖的绿豆汤、文昌鸡排挡
……
那些记忆中熟悉的味道
藏在街头巷尾之中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
是城市记忆的载体
记录着海南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
推出专栏“中国有个海南岛”
关注海南自然人文风貌、吃喝玩乐
多方位深度挖掘海南美


今天我们聊一聊
苏东坡与海南的情缘

儋州东坡书院内的东坡塑像。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宋哲宗元符四年(公元1101年),遇赦北归的苏轼在真州(今江苏仪征)金山龙游寺作下《自题金山画像》一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海南儋州是苏轼最后的贬谪处,当时属于未开化的荒远之地,主要居民是黎族,气候炎热,生活艰难,这对于当时已62岁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对平生功业的总结,他并未提到自己曾担任的最高官职——礼部尚书,也未提到自己担任徐州、密州、杭州知州的经历,而是认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功业成就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期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穿越历史时光,让我们一起探寻东坡先生在海南留下的足迹。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身处惠州贬所的苏轼因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两句诗,触怒了他的政敌权相章惇,60岁的苏轼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两天后,苏轼由惠州出发。六月十一日经雷州递角场渡海至澄迈通潮驿(另一观点认为从琼州府登陆),于七月二日抵达贬所昌化军(今儋州)。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轼遇赦北归,于六月二十日从澄迈渡过琼州海峡(另一观点认为从琼州府离琼)。在海南生活的3年里,苏轼的足迹遍布海口、澄迈、儋州等地。不仅写下了许多诗作,也做了不少实事,为海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海南岛四面环海,但部分地区淡水资源却比较匮乏。苏轼抵达海南时,发现这里的百姓在饮水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便指导百姓们凿泉挖井,充分利用地下的淡水资源。其《泂酌亭(并序)》记载,当时琼山郡东(今海口琼山区)虽然泉水较多,但“皆冽而不食”,不宜饮用。苏轼在郡城的东北角寻得双泉,二泉相去咫尺,但滋味有别。其中味道更佳的那一眼被后人称为“金粟泉”或“浮粟泉”。从那以后,当地许多百姓前往双泉取水饮用。苏轼遇赦北归前,再次路过海口,太守承议郎陆公请他为泉上之亭命名,苏轼就给亭子取名为“泂酌亭”。时至今日,双泉仍保留在海口五公祠内。

除了开凿双泉,苏轼还指导海南百姓挖井取水。在海口、儋州两地一直流传着与“东坡井”有关的故事,其中儋州的东坡井目前还保留在儋州东坡书院内。明代曾邦泰主修的万历《儋州志》中记载重修的学政署堂占地“西至古路东坡井”。民国《儋县志》则提到“坡井在儋城西南,坡口泉四时不竭。传云公所凿。尝夜与诸生王霄携瓢汲水于此,因名坡井”,可见当地百姓认为此井为东坡所凿,并将其命名为“东坡井”。


海口五公祠内的浮粟泉。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在苏轼谪居海南之前,海南不仅没有出过进士,甚至连举人也未出过。正是他的到来扭转了这一局面。苏轼到了儋州,不仅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建起了桄榔庵自住,还与张中、黎子云兄弟等人一起出资建起了载酒堂。建载酒堂的背景,苏轼在《和陶始春怀古田舍》诗引中作了介绍。而关于“载酒”的具体含义,民国《儋县志》云:“宋绍圣时,苏轼被贬至,与乡人黎子云等相友善。尝携酒会饮于堂,故名‘载酒堂’。”

尽管如此,建此堂并非只是为了聚会饮酒,而是为了承担一项更重要的功能——教育。根据民国《儋县志》记载,载酒堂前有半月池,大门外有莲花塘,面积十余亩,花时美观,“每年收塘租以充学费”。可见载酒堂当时不仅是学校,而且是一所免费的学校,其经费来源为莲花塘的租金。正是在载酒堂里,苏轼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姜唐佐。

据说,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也是师从苏轼。在苏轼离开海南9年后,其学生符确喜登进士科,为海南文化史再添辉煌。符确后来官至承议郎,韶州、化州知州。


苏轼在儋州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对儋州乃至整个海南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的儋州东坡书院正是在载酒堂的基础上建成的。正如明正德《琼台志》所说:“宋苏文忠公南迁时,琼士仅得姜君弼、黎子云、王公辅、符林数人,而黎、王、符皆儋产。公于子云载酒问奇,尤加敬焉。昔杨子云论弃朱崖为捐之之力,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公不然之,盖有感于此也。阙后王霞举、符确辈继出,儋遂为名州矣。”正是在苏轼的影响和带动下,宋代以后海南人才辈出,逐渐成为全国有名的礼乐文化之乡。


东坡书院。来源:儋州市融媒体中心


苏轼在《书海南风土》中言:“岭南天气卑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夏秋之交,物无不腐坏者。人非金石,其何能久?”对于年迈多病的他来说,如何调养好身体、保持平和心境,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海南3年,他一方面通过服食和养生增强体魄,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小发明”“小制造”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作为一位大名鼎鼎的美食家、养生学家,苏轼在海南期间非常注意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如他认为荠菜为“天然之珍”,能够利肝明目。在《荠羹法》一文中,苏轼专门介绍了一种用荠菜煮羹的方法。苏轼喜食姜粥,在儋州时还专门写了一篇《食姜粥记》。苏轼喝姜粥,不仅因为其风味“甚美”,还考虑了姜粥对养生的裨益。

在从滕州到儋州的路上,苏轼看到了一种状如芍药而略小的红色野花,当地人称之为“倒粘子花”。到了儋州后,他发现这种野花的果实状如马乳,甘美可食,并有止泻之功效。他本人久患“小便白胶”之症,当时又得“大腑滑”(肠胃病),于是“取倒粘子嫩叶,酒蒸之,焙燥为末,以酢糊丸。日吞百馀,二腑皆平复”。因此苏轼认为这种野花有较好的药效,并将之命名为“海漆”。


“倒粘子花”,学名为桃金娘,是一种兼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


苏轼喜欢写字画画,海南当时不产墨,但松树很多,他就自己动手用松树制墨。公元1099年腊月二十三日,因为操作不当,“墨灶火发”,大火差点把他的房子烧掉。通过制墨,他得到了大大小小的好墨500丸,以及加入胶漆的墨数百丸,足够其余生所用。他还将多出的墨丸送人。此外,苏轼在儋州期间还研制出了椰子冠、天门冬酒等,对海南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居琼3年,在海南大地上留下了无数佳话。无论是他在艰苦生活中的创造发明,还是其劝农耕种、兴办教育之善举,都影响深远。而对于东坡先生来说,在海南的经历使他的人格更加饱满丰富,让他迈上了人生的又一座高峰。


来源:海南儋州旅游、攻略旅行网


# 扫码关注我们,了解最新澄迈旅文动态 #

澄迈旅文
发布澄迈县最新最快旅游和文化体育资讯、活动信息、工作动态、办事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