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00元“捡漏”日照进士《家传》

文摘   2024-10-22 10:57   山东  

10月12日,日照市博物馆里来了一位民间藏家,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满怀期待地递给笔者:“我是不是‘捡漏’了,这是我昨天500元收到的!”
  打开纸包,翻出一本古书,一排排秀润华美、正雅圆融的楷体书迹赫然映入眼帘,太美了!该藏家表示,这是他从某专业图书网络平台上收到的,尺寸25×15.3cm,厚0.4cm,天头受潮、边角处破损、不伤字,无书名页。有老化、酸化、虫蛀和絮化、撕裂等现象。因书名页缺失,从首文“诰授荣禄大夫 赐进士出身布政使衔湖北全省督粮道兼署按察使军功随带加三级日照丁公家传”中可得知,此为《日照丁公家传》(以下简称《家传》,亦区别于下文中提到的《心斋丁公家传》)。
  丁公,何许人也?从首文的关键词可得出线索,此为日照清代进士丁守存,对很多日照人来说,这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丁守存是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也是清代著名的“科技专家”。他学识渊博,除精通史籍,更兼通天文、历数、工艺制造,尤精于火器制造。道光年间,他与丁拱辰合称“南北二丁”,在制船方面亦有专长。
  中华文明灿若星河,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文化传承至今仍深深影响着现代社会。为深化古代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近期,日照深入挖掘古代科学技术文化故事,探源本土古代科技文化名人历史,此套《日照丁公(进士丁守存)家传》的再现,可谓恰逢其时。


四位清代著名进士合力为丁守存写《家传》

这册《家传》有何来历?翻阅古书,最后一页丁公之子丁麟年的补记内容,值得细细探究——
  此传为光绪丙申冬间属费甥念慈代求俞仁甫先生作 先严一生事迹略具于惟所叙主讲泺源书院及重修学宫捐助奎峰书院膏火等费为原作所遗敬臣补入爰求王燕泉太史楷书付之石印臣备海内大君子观览为 已亥二月麟年敬记 燕泉太史景禧与余为戊子同年姻娅世好交契穷深此丁酉三月同居华石桥属时所求书也 麟年又记
  翻译成白话文,大致内容为:这篇《家传》是光绪丙申年(1896年)冬天,我嘱咐我外甥费念慈替我请求俞樾先生撰写的。先父一生的事迹基本上就是这些了,只有文章里所讲述的他主讲泺源书院、重修学宫和捐助奎峰书院等事项,是我外甥费念慈在原作中所遗漏的,我补录上后,恳求太史王燕泉先生用楷书抄录后进行了石印上版。请各位阅览。已亥(1899年)二月丁麟年敬记。
  太史王景禧和我都是戊子年中举,我们两人是患难之交,有着深厚的交情,这是丁酉(1897年)三月我俩同时在华石桥居住时,我恳求他给书写的,丁麟年又记。
  文中提及的四位进士,分别为费念慈、俞樾、王景禧、丁麟年。
  费念慈(1855—1905年),字屺怀,一署峐怀,号西蠡,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武进人,清书法家、藏书家。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会试后任馆阁职,授翰林院编修。因论及朝廷之事被撤职遣归,旋即回到吴中,与常熟翁同龢、钱塘汪鸣銮等为师友,以诗文、书画、藏书为业。与文廷式、江标年相若,才相伯仲,著有《归牧集》。
  俞樾(1821—1907年),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省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王景禧(1861/1867—1932年),字燕泉,号石荪,费县人。其父王薪传系1867年举人,曾任河南襄城县知县。他受家庭熏陶,自幼好学,先入沂州府学为生员,后举乡试。189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
  丁麟年(1870—1930年),字绂宸(绂年),号幼石、移林,考古家、收藏家、书法家。光绪年间进士,天资聪颖,爱文好学,自幼承严格的庭训及正规家学教育,4岁诵读诗文,书写篆隶。19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嗜金石,收罗颇富,与盛昱、王懿荣等交善。历任户部郎中、兴安府(今陕西安康)知府等职。1912年,由陕西弃官回归故里。后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工书,精研三代钟鼎汉魏碑碣,晚年篆书尤精,为一代书法名家。他一生治学严谨,为后人开辟了治学之路。
  由此来看,《家传》来历已经很清晰:这是进士丁麟年嘱咐进士费念慈拜托进士俞樾为其父丁守存撰写的《家传》,后来丁麟年又补充了一些信息,拜托进士王景禧进行了誊抄。(未完待续)

详细地址:日照市东港区北京路200-6,北依银河公园,西临碧霞湖。

服务热线0633—8788925




   更多精彩,点击关注~ 



日照市博物馆微信平台发布

微信小程序|日照市美术馆 博物馆导览

新浪微博|日照市博物馆

抖音号|日照市博物馆

日照市博物馆
日照市博物馆是地区综合性博物馆,是展示日照地域文化、人文艺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