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捡漏”日照进士《家传》 (续)

文摘   2024-10-23 11:10   山东  

再看俞樾的《心斋丁公家传》

  事实上,丁公《家传》此前已有一本珍贵佳作,为俞樾所著,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俞樾师从曾国藩,下启章太炎,再传弟子鲁迅,是晚清有影响的学者。资料显示:他长于经学和诗词、小说、戏曲的研究,所作笔记搜罗甚广,包含有中国学术史和文学史的珍贵资料。善诗词,工隶书,学识渊博,对群经诸子、语文训诂、小说笔记撰著颇丰,一生著述不倦,主要著述有《小浮梅闲话》《右台仙馆笔记》《茶香室杂钞》等,辑为《春在堂全书》,凡500卷。当时社会上有一句流传颇广的话,叫做“李鸿章只知作官,俞樾只知著书”。
  敬仰俞樾的学识,丁麟年让外甥替他请求俞樾为其父丁守存写家传,从文章内容来看,开篇先对丁守存的祖上迁至日照进行了叙述,又对丁守存自幼聪慧到入县学、中举成进士、入仕、出书、助学和婚姻及子女、外甥进行记述,最后进行了总结。

更完整的《家传》重现日照

《家传》中丁麟年的补记

  2022年,著名学者程仁桃编辑出版了《清代文集人物传记资料汇编》(全一百一十八册),属于“大块头”著作,仅定价就高达98000元。其中就收录了俞樾那套含有《心斋丁公家传(丁守存)》文章的《春在堂杂文六编》。
  笔者经过核对,并未发现“主讲泺源书院及重修学宫捐助奎峰书院膏火”等内容,也就是说,这次发现的《日照丁公家传》应为《心斋丁公家传》的修订版,较之前的这个版本更准确,更完整。除了正文更全面之外,它还多了两个补记,里面透露出的信息,除了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到《心斋丁公家传》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前世今生,还补充了不少丁守存鲜为人知的经历,也为丁麟年往来世交的研究增添了一手的资料。

这还是一本“精耕细作”的上等书帖

进士王景禧

  采用如此规正的楷书誊写,应该是王景禧对好友嘱托最认真的回应。按过去的说法,通篇文章字体其实就是标准的馆阁体,又称台阁体,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的考场通用字体,早在宋代即已出现,是一种方正、光洁、乌黑而大小齐平的官场用书体,以明清两代为盛。馆阁体讲究黑、密、方、紧,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在科举试场上,使用这种书体会令作品加分不少,后来由于用此种书体太多遂成必学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个性。进士王景禧选用这种字体上版,能看出他对好友之父十分的敬重,也是十分认真对待好友的这一嘱托。
  通篇1500余字无错字、无笔画错误,应该说王景禧尽力了!这一通书法写下来,笔者认为不亚于王景禧答“考进士”试卷时的认真。
  在过去,文人在考举人进士、写公文或创作书法时,往往很在乎艺术上的完美,生怕写错一个字或者有一个笔画的失败,所以每一笔都会小心谨慎。
  要为姻娅世好、交契穷深的好朋友之父誊写家传,尤其还是德高望重的长辈,这需要书法家王景禧有足够高的书法水平和认真态度来对待。看得出,王景禧也是倾力写作,通篇洋洋洒洒,规范,间架结构合理,用笔自然流畅,力度适中。通篇协调统一,格式规范,布局美观。另外文章后面还有丁麟年两补记,这又为这本书帖的书法艺术价值再“加分”。
  资料显示:王景禧善书,尤工行楷。他的书法从唐楷入手,力追二王,风格遒劲飘逸、端庄恬淡。公藏中,他的几套临书作品气质端和,雍容大方,用笔精到细腻而不失潇洒,结字稳重而富于变化。本套书帖全以楷体上书,无不显示出其深厚的楷书功底。
  据说,丁麟年的书法研究也颇有功力,堪称独树一帜。他对历代碑帖研磨颇深,尤其汉代隶书碑帖收藏颇丰,如史晨、礼器、曹全、乙瑛与张迁等多种,其中最爱书写者为前三部,也是他善书成名的主要碑帖。他善于自撰联文,书成字画,如“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等,也有从《兰亭集序》等名文中集录而成的。
  征得藏书人同意后,目前,日照市博物馆正在请专业人员对该古籍进行修复,近期拟于日照市博物馆历史文化名人厅公开展出。

详细地址:日照市东港区北京路200-6,北依银河公园,西临碧霞湖。

服务热线0633—8788925




   更多精彩,点击关注~ 



日照市博物馆微信平台发布

微信小程序|日照市美术馆 博物馆导览

新浪微博|日照市博物馆

抖音号|日照市博物馆

日照市博物馆
日照市博物馆是地区综合性博物馆,是展示日照地域文化、人文艺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