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为促进青年成长、深化素质教育,学校决定举办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参赛对象
参赛学生须为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
三、竞赛日程
(一)各学院在2025年1月份之前应至少组织一场宣讲会,对大赛的基本情况进行讲解。多方动员大学生积极主动参赛,组织教师加强指导。
(二)学院初赛(12月5日-12月30日)
学院初审由各学院团委承办。各学院认真组织学生参赛:并对作品进行初步评审、筛选,择优推荐参加校级复审。于1月1日前将电子材料:作品申报书(附件1)和作品文本完整稿一份;作品汇总表(附件2)一份报送至邮箱330245347@qq.com
(三)校级决赛(2025年3月)
校级决赛将采取现场路演的方式进行,专家针对路演项目进行评审,选择优秀项目由校团委推荐参加江西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省级复赛(2025年5月)
申报参加江西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参赛作品要求
(一)申报的作品必须是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二)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三)参赛作品申报分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具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 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3.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分为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少,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五)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赛作品中,每篇学术论文8000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15000字左右,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六)鼓励申报已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或已申请科技发明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
(七)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八)参赛作品在选题上要关注现实: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创造性,科技发明制作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
(九)各学院(学部)院赛作品数量和校赛推荐作品数量要求见附件4,参赛学生人数和指导教师人数要求参考附件5。
五、奖励办法
校内大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指导老师一名,优秀组织奖一个,学校将视情况择优推荐项目团队参加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比赛。
六、工作要求
(一)各学院应成立由分管创新创业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院团委书记任联系人的“挑战杯”竞赛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初赛组织工作。
(二)各学院要组织大赛宣讲会,充分调动学生及教师的参赛积极性,发挥学院科研资源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同时深入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广泛宣传和作品发掘,保证作品申报的数量和质量。
(三)各学院工作小组负责组织评委对申报作品进行资格审查,择优推荐参加学校竞赛的作品,并于规定日期前报送校团委。
联系人:王姗姗
联系电话:87305651
扫码填写附件
▼
▼
入团积极分子培训 | 第七讲:青春逐梦,在行走中聆听奋进力量
封 面 | 王 宇
排 版 | 冷圆梦
初 审 | 王诗棋 柳荣星
二 审|徐忱忱
终 审|孟安然 洪 婷
投稿邮箱 | jxfzxytw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