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块昔日的撂荒地,正“变身”为良田;而一片片良田里,又诞生出了优质稻米品牌——文昌“公坡香米”产业,正演绎着这一“华丽变身”的故事。
2023年,“公坡香米”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152万元,带动农户453户,平均每家农户从香米产业获得收入2869元。今年8月,文昌市“公坡香米”入选全国第二批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公坡香米”飘香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赋能。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服务团与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有效推进“公坡香米”品牌升级,为“海南好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长期以来,海南水稻经济效益低,农民和企业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土地闲置甚至撂荒严重。
为推进水稻产业提质增效,帮助粮食企业品牌升级,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针对海南土地撂荒、水稻种植经济效益不高、机械化率低等产业堵点,主动与粮食企业深度合作,挖掘新质生产力,建立科企产学研创新基地。
“我们联合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文昌市公坡镇打造‘公坡香米’品牌,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的全产业链品牌化发展模式,使近5000亩搁荒地复垦成了粮田。”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效宁说。
2023年,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专家服务团,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力量、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助企转化赋能作用,依托企业强大的示范推广平台,共建“公坡香米”产学研科创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落地。
目前,已建成智能化水稻工厂育秧中心、优良水稻新品种展示鉴定评价基地、全程机械化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公坡香米”高标准种植基地、采后烘干加工贮藏基地、产业和市场化调研分析中心等平台,从成果研发、示范展示、科普培训、产品营销等进行全方位服务,加快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适应市场对水稻优良品种的需求,专家服务团多措并举帮助“公坡香米”调优品种结构。
一是加大突破性优良香稻品种的培育,应用分子育种、模块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优良性状筛选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先后选育高产、优质、抗病优良水稻品种(组合)12个,并第一时间在“公坡香米”产学研科创基地推广应用。其中,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香稻新品种“海香7号”具有香味浓、产量和整精米率高等优势,成为“公坡香米”品牌主导品种。
二是引进国内外优质米品种,与“海南好米”金奖品种进行孵化筛选,在科创基地开展综合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适应机械化种植、加工性能好、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为“公坡香米”提供了多样化的品种支撑。
专家服务团开展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水稻单产与品质和地力协同提升技术集成,制定“公坡香米”全程机械化轻简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范,通过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化肥农药减施、增施有机肥、增施叶面增效剂、一喷多促,绿色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收割减损等技术应用,实现水稻种植从原来的“人工耕种”转变成“全程机械化”,化肥施用量减少20斤/亩、农药减施15%,亩产量增产44.9公斤以上,实现节本增效、健康生态,构建有效的“公坡香米”技术支撑体系。
水稻专家服务团包含育种、栽培、植保、土肥、机械化、产业经济等领域的专家,通过调研分析、科技创新、田间指导、科普培训等多种方式,指导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坡香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带动和撂荒地整治复耕,有效推进了“公坡香米”产业品牌的发展。
尤其在9月6日台风“摩羯”登陆后,专家服务团团长王效宁研究员从9月7日开始第一时间带领各领域专家到“公坡香米”种植基地指导科学排水、施用叶面增效剂和生物农药,帮助水稻恢复生长和防控病虫,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2024年,“公坡香米”产业通过“专家服务团+公司+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陈彬
注:本图文由文昌发布编辑发布,转载须注明出处。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进行删除或者协商许可使用事宜。
投稿邮箱wenchangfab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