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7123】ARM架构详解

汽车   2024-10-30 23:33   上海  

进入资料分享群,后台回复:入群


本文提供报告限时下载,请查看文后提示。

以下为报告全部内容:

本文约9,700字,建议收藏阅读

         

 

作者 | 北湾南巷

出品 | 汽车电子与软件



自1983年由英国剑桥的Acorn计算机公司首次设计以来,ARM (Advanced RISC Machine)架构已成为低功耗、高性能处理器的代表,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等领域。ARM架构以精简指令集(RISC)、高效执行引擎和模块化设计为核心,极大提升了处理器的性能和能效,同时有效降低了功耗。这种架构通过灵活的设计理念,支持多核技术、低功耗优化和虚拟化技术,使芯片能够高效处理并行任务,延长设备续航时间。在芯片设计中,ARM架构的这些特性不仅在传统移动设备中占据优势,还拓展到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为高性能和低能耗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01
相关理论基础
 

 

           

 

1.1 ARM架构概述
         

 

ARM架构是一种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架构,自其诞生以来,以低功耗、高性能和易于集成的特性,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ARM架构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ARMv1逐步演进至如今的ARMv9,每一代版本的更新都标志着技术的进步和性能的提升,体现了其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ARM9之后,ARM推出了诸如ARM11架构,进一步提高了性能和能效,并引入了更先进的特性,如多媒体指令集和更好的多核支持。)
           

 

      

特性/技术

描述

Armv4

Thumb

Thumb是一种16位的指令集,旨在减少代码大小,提高内存效率。

Armv5

Jazelle

Jazelle技术允许Java字节码直接在CPU上执行,提高了Java应用的性能。继续使用Jazelle技术,支持Java字节码的直接执行。


VFPv2

Vector Floating Point version 2,提供了改进的浮点运算能力。

Armv6

Thumb-2

Thumb-2是Thumb指令集的扩展,支持32位指令,进一步提高了性能和效率。


TrustZone

TrustZone技术提供了硬件级别的安全功能,用于保护敏感数据和应用。


SIMD

单指令多数据(SIMD)指令集,用于提高多媒体和信号处理应用的性能。

Armv7

Adv SIMD

先进的SIMD指令集,进一步增强了多媒体和信号处理能力。


VFPv3/4

Vector Floating Point version 3/4,提供了更强大的浮点运算能力。


LPAE

Large 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支持更大的物理地址空间。


Virtualization

虚拟化技术支持在同一硬件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实例。

Armv8

Improved Virtualization

改进的虚拟化技术,提供了更强的虚拟机管理和隔离能力。


Vector Extensions

向量扩展,增强了并行处理能力。


Bfloat

Bfloat(Brain Floating Point)是一种浮点数格式,特别设计用于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应用。


Enhanced Crypto

增强的加密功能,提高了安全性。


Scalar Floating Point

标量浮点运算的改进。


Secure EL2

更安全的异常级别2,用于虚拟化和安全操作。


Pointer Authentication

指针认证是一种安全机制,旨在防止指针劫持攻击。它通过对指针进行签名和验证,确保指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通过这种机制,系统能够检测指针是否被篡改,从而提高整体安全性。指针认证可用于保护返回地址和数据指针,防止恶意代码利用无效指针进行攻击。


Branch Target Identifier

分支目标标识符是一种机制,用于提高分支预测的安全性。它为每个分支指令提供唯一的标识符,确保在执行分支时验证其合法性,从而减少控制流劫持的风险。通过这种机制,处理器能够验证分支目标的有效性,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特别是在多线程和异步执行的环境中。


Full Armv7 Compatibility

完全兼容Armv7架构。

Armv9

Machine Learning

支持机器学习应用,优化了神经网络和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的执行。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增强,适用于音频、视频和其他信号处理应用。


Improved Security

安全性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更强大的加密和安全机制。


Full Armv8 Compatibility

完全兼容Armv8架构,确保了向后兼容性。

           

 

* VFP(Vector Floating Point)是ARM公司为其 Cortex-A 系列处理器设计的一种 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单指令多数据)技术。SIMD 技术允许一条指令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操作,从而在多媒体和信号处理方面提高处理速度和效率。
           

 

* NEON的全称是“Advanced SIMD”,即“高级单指令多数据”处理技术。它是ARM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并行处理数据来提高处理器的性能,特别是在处理多媒体和信号处理任务时。NEON技术允许处理器同时执行多个操作,从而加速了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编码和解码等计算密集型的应用。
           

 

* TrustZone 是 ARM 公司提出的一项安全技术,旨在为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提供一种安全的运行环境。这项技术通过在芯片设计中加入一个独立的 secure world(安全世界),与传统的 non-secure world(非安全世界)形成对比,从而实现对敏感数据和操作的隔离保护。   
           

 

*Jazelle技术是ARM架构中的一个扩展,它允许ARM处理器直接执行Java字节码,而不需要先将字节码转换为机器码。这项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行Java应用程序的效率,尤其是在移动设备上,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在ARM架构的发展过程中,每个版本的更新不仅提升了整体性能,还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了优化:
           

 

ARMv7与32位系统的支持
           

 

ARMv7是ARM架构成熟期的重要里程碑,推出了Cortex-A、Cortex-R和Cortex-M三大处理器系列,分别针对高性能应用、实时控制和微控制器领域。Cortex-A8、A9等型号成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主力芯片,为安卓设备和iOS设备提供了强大的处理能力。ARMv7的设计特点是性能优化、低功耗,并支持更多的多核架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设备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ARMv8及之后的64位系统的优势
           

 

ARMv8架构是ARM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引入了对64位运算的支持(AArch64),并保持对32位应用的兼容性(AArch32)。这一改进使ARM架构在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提升,为更复杂的计算任务提供了可能性,如高性能应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这一时期,苹果率先在其iPhone 5s中采用了基于ARMv8架构的A7芯片,这是智能手机行业首款64位处理器,引领了移动设备向64位过渡的潮流。

ARMv8还引入了更多的虚拟化支持和安全功能,如TrustZone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使其能够在企业应用和IoT设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ARMv9:安全性、AI、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增强
           

 

ARMv9架构是ARM最新的处理器架构,旨在应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安全性等新兴技术领域的需求。与ARMv8相比,ARMv9在性能和能效上进一步提升,并引入了新的安全功能和AI计算扩展。
           

 

ARMv9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入了 “机密计算架构”(CCA),该架构通过硬件支持的数据隔离和加密,使得设备在处理敏感数据时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这对于现代企业和个人用户的数据安全需求至关重要。
           

 

   
           

 

*Realm:这是一个隔离的环境,用于运行中间件和应用程序,以及操作系统。
           

 

*Non-secure:这是一个非安全区域,也运行中间件和应用程序,以及操作系统。它通过Hypervisor与安全区域进行通信。
           

 

*Secure:这是一个安全区域,运行中间件和应用程序,以及操作系统。它通过Secure Partition Manager与非安全区域进行通信。
           

 

在AI和机器学习方面,ARMv9加入了SVE2(Scalable Vector Extension 2可扩展矢量扩展2),以增强处理向量化数据和AI计算任务的能力。SVE2的加入使得ARM处理器在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推理时能够更有效率,进一步扩展了其在边缘计算和数据中心中的应用前景。
           

 

           

 

ARMv9强化了在AI和机器学习任务中的能力,使其能够在边缘设备上执行更复杂的推理和计算任务,这对于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ARM9之后,ARM推出了ARM11架构,进一步提高了性能和能效,并引入了更先进的特性,如多媒体指令集和更好的多核支持。
           

 

1.2 Cortex处理器系列

ARM的Cortex系列是ARM处理器产品线中最广泛应用的家族,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分为Cortex-A、Cortex-R和Cortex-M三大类,每一类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目标应用。   


处理器系

特性

应用场景

Cortex-A

- 专为高性能计算设计,支持高级操作系统(如Android、Linux、Windows)。

- 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设备,如三星、华为和苹果等品牌的智能手机、平板和智能电视。

- 具有多核设计,支持big.LITTLE架构,能够在高性能和低功耗之间进行智能切换。

- 适合需要高性能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

Cortex-R

- 专为实时控制系统设计,具有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特点。

- 在汽车领域用于电子控制单元(ECU)、自动驾驶系统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 支持实时操作系统(RTOS),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关键任务。

- 在医疗设备中,如心脏起搏器等,确保高可靠性。

Cortex-M

- 针对微控制器应用,具有超低功耗、简单易用和高度集成的特点。

- 适用于电池供电的设备,如智能手表、温控器、智能灯泡等智能家居产品。

- 适合物联网(IoT)设备、家电、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

- 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农业和其他IoT应用中表现出色。

           

 

1.3 其他ARM处理器设计

除了传统的Cortex系列处理器,ARM还推出了针对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的专用架构,满足云计算、大数据和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的需求。
           

 

Neoverse架构: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
           

 

  • Neoverse 是ARM专为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HPC)设计的架构,重点提升多核计算能力、能效和系统带宽。它与传统的Cortex系列不同,针对的是服务器级别的计算环境,致力于提供更高的并行处理能力和更强的计算性能。
           

 

               

 

  • 应用场景:Neoverse架构被广泛应用于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和边缘计算设备中。随着ARM生态系统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云服务提供商(如Amazon AWS的Graviton处理器)采用ARM架构进行高效能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Neoverse处理器提供的多核并行性和高能效设计,使其在处理AI、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和科学计算等任务时表现出色。
           

 

1.4 ARM的授权模式
           

 

ARM架构的成功还源于其开放的授权模式,吸引了大量芯片厂商参与其中。国内如华为和紫光展锐等企业,基于ARM架构开发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了ARM架构的普及和发展。例如,华为的麒麟系列处理器在多项性能测试中表现优异,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通过深度定制优化,成功跻身高端芯片行列,成为国产高端芯片的代表, 显示了ARM架构在移动设备领域的强大适应性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国外的ARM架构研究与应用同样蓬勃发展。作为ARM架构的创始者与核心知识产权持有者,ARM公司持续推动该架构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高通、三星、苹果等国际知名芯片厂商基于ARM架构开发出多款高性能处理器,这些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声誉和市场占有率。尤其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ARM架构已成为主导力量,凭借卓越的性能与能效表现,确保基于ARM的设备在移动计算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此外,ARM架构正逐步进军笔记本电脑市场,展现出对传统x86架构的有力挑战,带来了更高效的功耗管理和移动性体验。
           

 

   
         
角色/

描述

关系/职责

ARM公司

创造SoC基础设施,包括CPU、EDA工具、软件开发工具、物理IP等

提供技术授权和服务,收取授权费和使用费

客户群体

购买ARM技术的企业或组织

利用ARM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

芯片设计师

设计硅片的企业或团队,可能是内部团队或外部供应商

使用ARM的技术和IP,设计差异化产品

最终用户

使用OEM/ODM制造的电子产品的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

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不直接与ARM公司交易

OEMs/ODMs

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和原始设计制造商(ODM)

使用芯片设计师提供的硅片,构建系统集成方案,制造最终产品

授权费(License Fee)

购买ARM技术使用权时支付的一次性费用

ARM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使用费(Royalty)

基于销售量或其他指标计算的持续费用

ARM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通常与产品的销售量成正比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ARM架构的研究和应用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市场的拓展,ARM架构将在未来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全球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创新与进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领域,ARM架构将为构建低功耗、高性能的计算平台提供更多可能性,助力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1.5 ARM指令集
         

 

ARM指令集作为ARM架构的核心,设计中体现了简洁与高效的理念。其主要分为两大类:ARM指令和Thumb指令,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性能需求。
           

 

  1. ARM指令:ARM指令采用32位长度,这种设计使得每条指令能够携带更多的操作信息和寻址模式,支持更为复杂的操作。这类指令在高性能计算任务中表现优异,能够满足复杂算法和数据处理的需求。其丰富的指令功能和灵活的寻址方式,为高性能处理器提供了强大的运算能力。此外,ARM指令集在执行时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数据,适用于需要高吞吐量的应用,如多媒体处理和图像运算。   


  2. Thumb指令:Thumb指令长度为16位,设计目标是在保持一定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和提高代码密度。相比ARM指令,Thumb指令集的紧凑性使得代码占用更少的存储空间,这在内存有限的嵌入式系统中尤为重要。它特别适用于对成本和功耗有严格要求的设备,如物联网终端、可穿戴设备和低功耗传感器。通过减少每条指令的长度,Thumb指令集实现了更高的能效,满足了便携式设备对低功耗和紧凑设计的需求。
    

ARM 指令集

THUMB 指令集

指令集宽度

32位指令集,每条指令32位

16位指令集,每条指令16位

数据地址指令

可以同时处理三个操作数的数据地址指令

只能同时处理两个操作数的数据地址指令

通用寄存器数量

有16个通用目的寄存器 (R0-R15)

只有8个通用目的寄存器 (R0-R7),某些指令可以访问额外的寄存器

二进制编码规则性

二进制编码更加规范,有利于编译器和优化器的实现

编码较为简单,但由于指令长度限制,可能不如ARM指令集规范

指令集关系

ARM的完整指令集

ARM指令集的一个子集

代码密度

指令较长,代码密度较低

指令较短,代码密度较高,节省存储空间

性能/功耗效率

提供更多的功能和灵活性,但可能功耗较高

通过减小指令长度提高了代码效率和降低了功耗,适合对功耗要求较高的系统

       

 

           

 

ARM指令集凭借其简洁、高效的特点,成为计算机指令集设计的典范。在高性能计算和低功耗应用场景中,ARM指令集都能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断适应技术发展趋势、优化架构性能、扩展新功能,ARM指令集不仅实现了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抓住了市场需求,推动了ARM架构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
           

 

1.6 ARM处理器结构
         

 

ARM处理器的核心结构是其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基础,主要包括处理器核心、缓存系统和总线接口等关键模块。这些组件通过紧密协作,确保指令的高效执行和数据的快速处理。如图是一个典型的ARM架构处理器芯片内部结构示意图,各个模块的作用如下:
           

 


中文名称

功能解析

ARM Core

中央处理单元

核心部分,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ARM架构的RISC设计特点使其能够高效处理任务,支持低功耗和高性能的计算。

NVIC

嵌套矢量中断控制器

用于处理中断管理和优先级控制,可高效处理多种中断,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允许多个中断源以嵌套方式处理,并为高优先级中断提供快速服务。

WIC

唤醒中断控制器

主要用于低功耗模式下,通过外部中断信号唤醒处理器,帮助设备节省能源。这对于延长电池寿命的设备(如物联网和智能穿戴设备)至关重要。

ETM

嵌入式追踪宏单元

用于实时调试和监测处理器运行状态,帮助开发者分析程序执行情况,是强大的调试工具,使开发阶段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DAP

调试访问端口

提供外部调试工具和处理器之间的接口,使开发者能够直接访问内部资源进行调试和程序烧录,有助于加速开发和问题解决。

Memory Protection Unit (MPU)

内存保护单元

用于防止非法访问内存,从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设置不同的内存区域和访问权限,确保程序和数据安全,避免未授权的内存操作。

Serial Wire Viewer (SWV)

串行线查看器

提供一种低开销的实时数据追踪和输出功能,可以监视处理器的内部状态,帮助开发人员实时查看程序执行过程,有助于调试和性能优化。

Data Watchpoints & Flash Patch

数据监视点和闪存补丁

数据监视点:用于在特定的数据访问时触发中断,有助于调试特定的数据操作。闪存补丁:允许在调试阶段进行代码替换和修改,而无需重新编译整个程序。

Bus Matrix

总线矩阵

提供芯片内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使得处理器、存储器和外设之间能够高效通信。总线矩阵的设计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数据处理效率,影响性能表现。

Code Interface

代码接口

用于与存储代码的外部存储器(如Flash)进行交互。ARM处理器在运行时通过该接口从外部存储器加载指令,确保指令读取的稳定性和速度。

SRAM & Peripheral I/F

SRAM及外设接口

提供与片内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外部设备的接口,支持数据存储和外设控制。例如,可连接传感器、显示器等各种外部设备,增强系统的功能扩展性。

             

 

ARM架构的整体工作原理是通过多个组件和模块的协同工作,确保处理器高效地执行任务、响应中断并维护系统安全性:
           

 

  1. 在运行过程中,ARM Core从外部存储器(通过Code Interface)加载指令,并通过Bus Matrix和各模块进行数据交互。


  2. NVIC和WIC确保系统可以响应外部事件并高效处理中断。


  3. DAP和ETM等调试模块为开发者提供强大的调试工具,方便进行程序优化和问题排查。


  4. 内存保护和虚拟化技术(如MPU和TrustZone)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
  

功能描述

1. 指令加载与执行


ARM Core

ARM处理器核心负责执行加载到内存中的指令,通过Code Interface从外部存储器(如闪存或RAM)加载指令,指令解析后进入处理器进行执行。

Bus Matrix

一种互连结构,连接处理器核心、内存和外部设备,负责数据交换,确保指令和数据在各模块之间的高效传输,支持多个主设备和从设备的并行访问,提高系统整体带宽和响应速度。

2. 中断管理


NVICNested Vectored Interrupt Controller

ARM架构中的中断控制器,管理系统中的所有中断请求,支持嵌套中断,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确保重要任务及时响应。

WICWakeup Interrupt Controller

在低功耗模式下监测外部事件,能够在系统休眠时检测事件并唤醒系统,优化能源消耗,同时确保及时响应外部请求。

3. 调试与优化


DAPDebug Access Port

ARM的调试接口,提供与处理器内部状态的交互功能,开发者可以通过DAP访问内存、寄存器及执行特定指令,方便调试和性能分析。

ETMEmbedded Trace Macrocell

用于实时跟踪处理器执行的模块,记录处理器的执行流和数据流,帮助开发者了解程序执行情况,便于优化和问题排查。

4. 安全性与数据完整性


MPUMemory Protection Unit

实施内存保护,确保不同任务或进程在访问内存时不相互干扰,通过划分内存区域并设置访问权限保护关键数据和代码,提升系统安全性。

TrustZone

硬件隔离技术,提供安全和非安全世界的概念,允许在同一处理器上运行安全和非安全操作,保护敏感数据(如加密密钥)免受攻击,通过安全执行环境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隐私。

      

 

           

 

ARM处理器的结构设计始终围绕高性能、低功耗和易集成等目标,通过不断优化核心结构、提升缓存系统性能以及完善总线接口设计,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在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设备等领域,ARM处理器以其卓越的能效比、灵活的架构设计和可扩展性,成为主流选择。例如,Big.LITTLE架构的提出,通过结合高性能核心和低功耗核心,实现了在性能和能耗之间的动态平衡,在手机和嵌入式设备中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ARM处理器结构设计将继续创新发展。例如,随着人工智能(AI)应用的普及,未来的ARM处理器将更多地集成专用AI加速器,以便在边缘设备上实现实时AI推理。此外,5G技术和物联网设备的激增,将促使ARM架构进一步优化其低功耗特性,以支持海量连接设备的高效通信。通过不断演进,ARM处理器将在未来计算领域注入更多活力,为更多应用场景提供创新的计算解决方案。
           

 

   
1.7 ARM架构中的关键技术
         

 

ARM架构中的关键技术涵盖了多核技术、低功耗设计和虚拟化技术等领域,这些技术协同作用,构成了ARM架构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中表现卓越。
           

 

多核技术
           

 

多核技术在ARM架构中尤为重要,通过在一个处理器内集成多个核心,实现了并行处理能力的显著提升。这种设计不仅支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还能通过任务分割和并行执行,提高单个任务的处理效率。尤其是在复杂计算任务和多任务操作中,多核技术使ARM处理器能够高效响应,提高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随着大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等应用需求的增长,多核技术成为了ARM架构应对复杂计算的关键手段。
           

 

低功耗设计
           

 

ARM架构的低功耗设计是其在移动设备市场取得成功的基础。为了满足便携设备对电池续航的需求,ARM通过精心的电路优化、动态电压和频率调节(DVFS)等技术,显著降低了处理器的功耗。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ARM处理器能以更低的能耗运行,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这种低功耗特性不仅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发挥优势,也在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支持设备全天候运行。
           

 

技术领

关键技术

描述

1. 低功耗设计

动态功耗管理

ARM处理器能够根据不同工作负载动态调整功耗,如在闲置或轻负载状态时自动进入休眠模式,降低运行频率,从而显著降低功耗。


电源门控技术

采用先进的电源门控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各模块的供电状态,关闭不需要的功能单元,减少整体功耗。


节能模式

设计多种节能模式(如深度睡眠和轻度睡眠),根据实时负载需求进行切换,保持低能耗运行。

2. 高性能处理

优化处理器核心设计

通过采用多发射(superscalar)和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等技术,提升指令执行效率,实现多条指令的并行处理。


高速缓存机制

引入多级高速缓存(L1、L2、L3),减少数据读写延迟,存储常用数据和指令,提升数据访问速度。


内存访问优化

通过低延迟的内存接口和预取(prefetch)技术,优化内存访问,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3. 其他技术环节

芯片布局布线

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进行自动化设计,优化芯片的物理布局和布线,确保满足性能、功耗和信号完整性等要求。


测试与验证

采用严格的测试流程和仿真验证手段,确保芯片功能的正确性和性能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缺陷。

           

 

虚拟化技术
           

 

随着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虚拟化技术成为ARM架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ARM通过支持硬件级虚拟化,使多个操作系统和虚拟机可以在同一物理处理器上独立运行,实现了资源的灵活调度和高效利用。通过虚拟化技术,企业能够在减少物理服务器数量的同时,提升整体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这项技术的应用拓宽了ARM处理器在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等高性能领域的应用范围,为用户带来了灵活高效的计算解决方案。   
           

 

可扩展性与兼容性
           

 

ARM架构在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方面的设计同样值得关注。无论是面向高性能需求的服务器,还是低功耗的嵌入式设备,ARM架构都能通过模块化的设计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这种可扩展性使开发者能够根据具体需求配置处理器核心数量、频率和功能,同时确保与现有软件和硬件的兼容性。ARM的开放授权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态系统的扩展,吸引了各大芯片厂商参与创新,使得ARM架构在多个行业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
           

 

ARM架构凭借多核技术、低功耗设计和虚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打造了强大的计算平台。多核技术提升了并行处理能力,低功耗设计满足了移动设备的需求,而虚拟化技术则助力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发展。这些技术优势加上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使ARM架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领先。随着技术的持续演进,ARM将在更多领域释放其潜力,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1.8 ARM常用的操作系统
         

 

ARM架构上常用的操作系统种类繁多,涵盖从开源平台到专有系统,为基于ARM的设备提供了多样化的软件生态支持。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操作系统及其在ARM架构上的特点和应用优势。
           

 

操作系

描述

特点

Linux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操作系统,Linux在ARM架构上展现了极高的适应性和广泛的应用。其开放性和可定制性使其能够根据设备的特定需求进行灵活裁剪和优化,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嵌入式系统、物联网设备和服务器等多种应用场景。开发者可以自由获取和修改源代码,为ARM设备设计高效、定制化的功能。

- 开源特性推动了大量开源软件生态的发展。

- 灵活裁剪与优化以满足不同设备需求。

- 适用范围广泛。

Windows RT

微软推出的Windows RT专门针对ARM架构进行优化,继承了Windows系列的用户界面和应用生态。设计目标是为平板电脑和轻薄笔记本提供流畅、稳定的操作体验。通过优化处理器调度、内存管理和电源管理,Windows RT在ARM设备上实现了较高的能效比,带来更长的电池续航和更高效的性能。

- 针对ARM优化,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

- 较高的能效比和电池续航。

- 封闭性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

Android

Android是目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上最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特别针对ARM架构进行了深度优化。基于Linux内核,具有开源特性,允许开发者开发多样化的应用和服务。ARM架构在移动设备中的普及,使得Android优化了运行机制,包括处理器调度、内存管理和电源优化等,以实现出色的性能和续航能力。

- 丰富的应用生态,支持多样的设备配置。

- 优化运行机制,提升性能与续航。

- 开源特性促进应用开发。

iOS

苹果的iOS系统是ARM架构在移动设备上的代表。iOS针对苹果自研的ARM架构芯片(如A系列处理器)进行了高度优化,以实现卓越的性能和极低的功耗。软硬件一体化设计使iOS设备具备流畅的操作体验、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和长时间的电池续航。尽管iOS是封闭系统,但苹果提供了优质的开发工具(如Xcode)为开发者提供支持。

- 高度优化的性能与低功耗。

- 软硬件一体化设计带来流畅体验。

- 严格的开发规范和优质工具确保应用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总体而言,ARM架构上常见的操作系统各具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软件生态。Linux的开放性、Windows RT的优化能效、Android的广泛适配性和iOS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共同推动了ARM架构在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以及其他新兴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ARM架构的不断进步,未来这些操作系统将在更多场景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创新。    
   

 


参考:    
         

 

  1. 华为自研CPU,遇到了最佳时候,网友:老天都在帮华为—维科号

  2. Quick Look At Windows 10 On ARM - MDM Tech Space

  3. 被Armv9 重点引入的SVE2是何方神圣?_Photo

  4. Introducing the Confidential Compute Architecture - Arm Announces Armv9 Architecture: SVE2, Security, and the Next Decade

  5. An Introduction To ARMv9 & Its Key Features Trustonic

  6. Ppt | PPT | Free Download

  7. ARM processor Introduction

  8. The ARM Processors: A, R, and M Categories and Their Specifics - Sirin Software

  9. Arm Clashes With Intel and AMD With N2 Server CPU Core | Electronic Design  


全套资源领取


        方式1        

长按二维码加入星球

10T资源,尽情下载

(资源实时更新,本资源已同步至知识星球)

有其他资源需求及问题欢迎在星球提问


        方式2        


长按二维码回复:报告

#重磅推荐#

绿色通道,报告一键下载!

需要批量下载和及时更新最新汽车行业学习资料、技术资料、行业报告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大量的中外文精品汽车行业资料将会优先分享到知识星球中,加入即可下载全部报告。

知识星球加入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

长按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

10T资源,随时下载

PS:加入知识星球,可免费下载所有发布的报告,包括16大板块,详细清单如下:


以下为历史发布报告,星球↓内免费下载

(更多报告请星球↑内按关键词搜索)


【报告6601】ID.4、Model Y、Mach E电子电气架构对比

【报告6603】整车研发试验项目大全

【报告6629】国内外混动技术介绍及对标分析(32页可下载)

【报告6654】滑板底盘技术及公司盘点

【报告6661】2021麦肯锡中国汽车行业CEO特刊-194页

【报告811】DFMEA五版培训资料(84页可下载)

【报告719】Model3拆解分析报告(28页可下载)

【报告726】ADAS和自动驾驶的现状和技术路径(39页可下载)

【报告734】理想汽车调研分析报告(26页可下载)

【报告742】汽车热管理行业深度报告(50页可下载)

【报告763】长安汽车Low_frequency_nvh_cae(85页可下载)

【报告765】Model Y报告完整版(可下载)

【报告782】新能源热管理技术路线2020(59页可下载)

【报告784】奥迪车载诊断系统内部培训资料(51页可下载)

【报告794】北汽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设计与评价(31页可下载)

【报告795】上汽自主品牌车身轻量化设计现状及展望(18页可下载)

【报告6806】小米集团:智能硬件报告

【报告806】中国汽车智能网联产品研究(45页可下载)

【报告810】长城汽车皮卡业务分析报告(40页可下载)

【报告821】2021中国商用车后市场白皮书(19页可下载)

【报告836】HUD全产业链深度解析智能座舱(38页可下载)

【报告8706】同济大学:自动驾驶-数据如何驱动智能化出行生态的变革(27页PDF下载)

【报告872】深度解析:电池管理系统(BMS)工作原理(21页可下载)

【报告874】蔚来ET7研究报告(可下载)

【报告875】蔚来企业研究报告(29页可下载)

【报告877】丰田现状及创新业务报告(33页可下载)

【报告883】ADAS自动驾驶架构算法技术路线(40页可下载)

【报告918】奥迪A8 R744二氧化碳系统(37页可下载)

【报告919】车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54页可下载)

【报告6427】汽车CAN总线详细教程(118页可下载)

【报告6445】汽车电子开发流程(30页可下载)

【报告6599】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软件开发过程

【报告6106】中国汽车智能车联现状及功能研究报告(21页可下载)

【报告6111】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15页可下载)

【报告6112】ESP详解解析(51页可下载)

【报告6115】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管理研究报告(105页可下载)

【报告6116】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影响【卡达克】(41页可下载)

【报告6117】车企数据资产及业务价值实现白皮书(58页可下载)

【报告6119】SiC车用点击控制器研发进展-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究部主任温旭辉(45页可下载)

【报告6120】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可下载)

【报告6121】特斯拉Model3整车轻量化技术分析(14页可下载)

【报告6122】宝马汽车设计的7个步骤(可下载)

【报告6123】汽车芯片分析(应用|市场规模|趋势)(17页可下载)

【报告6124】全球2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2020年业绩(可下载)

【报告6125】智能座舱技术市场现状及趋势(10页可下载)

【报告6126】新能源汽车专利20强榜单(可下载)

【报告6127】全球半导体封测厂排名(附近年来全球新增封测厂)(可下载)

【报告6128】MiniLED 产业链全景解析(17页可下载)

【报告6129】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深度研究报告(94页可下载)

【报告6131】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架构2.0-CICV(169页可下载)

【报告6134】6种最常用恒流源电路的分析与比较(7页可下载)

【报告6135】布线的常见规则(11页可下载)

【报告6136】深度剖析:IGB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页可下载)

【报告6137】这17个PCB布局的知识点你不得不看(15页可下载)

【报告6138】这些常见的电容器你认识几种?(9页可下载)

【报告6139】电压kV为什么k要小写,原因你知道吗?(20页可下载)

【报告6140】芯片测试产业链(85页 PPT可下载)

【报告6141】芯片制造的10大关键工艺(可下载)

【报告6143】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施耐德电气(37页可下载)

【报告6144】碳中和报告:碳达峰全景图,新目标、新结构、新机遇(55页可下载)

【报告6146】大众MEB电动汽车深度研究报告(36页可下载)

【报告6147】丰田汽车深度研究报告(140页可下载)

【报告6148】丰田汽车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2021版(40页可下载)

【报告6149】比亚迪乘用车的布局演变与战术分析(53页可下载)

【报告6150】哪吒汽车研究报告(22页可下载)

【报告6151】特斯拉Model3整车轻量化技术分析(15页可下载)

【报告6152】吉利新能源研究报告(24页可下载)

【报告6153】MPV市场深度解读-洞察报告2021版(22页可下载)

【报告6157】陕汽集团研究报告(21页可下载)

【报告6158】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实施情况年度报告(21页可下载)

【报告6160】中国汽车后市场渠道数字化营销(17页可下载)

【报告6161】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机会(21页可下载)

【报告6162】后市场如何跟上用户“新四化”节奏(可下载)

【报告6163】小鹏汽车造车新势力专题报告(47页可下载)

【报告6164】华为汽车BU业务布局及分析框架(90页可下载)

【报告6165】华为全场景分布式鸿蒙系统详细介绍(37页可下载)

【报告6166】商用车智能化发展路径与解决方案(28页可下载)

【报告6167】华为研究报告(46页可下载)

【报告6168】智能座舱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白皮书(52页可下载)

【报告6169】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卫星定位白皮书2020年版(153页可下载)

【报告6170】主要科技公司智能交通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43页可下载)

【报告6171】101页电源管理芯片研究框架(可下载)

【报告6177】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再造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力(31页可下载)

【报告6178】FORD福特汽车研发流程(46页可下载)

【报告6179】宝马电子气门(可下载)

【报告6180】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42页可下载)

【报告6181】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系统(50页可下载)

【报告6182】新能源热管理(40页可下载)

【报告6183】汽车嵌入式系统基础(47页可下载)

【报告6184】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评估(33页可下载)

【报告6185】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研究报告(39页可下载)

【报告6186】IEA-全球电动汽车政策研究(17页可下载)

【报告6187】BCG-电动汽车时代(15页可下载)

【报告6188】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研究报告(可下载)

【报告6189】汽车散热器白皮书(44页可下载)

【报告6190】最佳的混动动力总成配置是什么样的?(34页可下载)

【报告6191】“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40页可下载)

【报告6192】新能源热管理分析报告:ModelY,P7(2021版)(27页可下载)

【报告6193】轮胎特性在整车开发中的作用及要求(18页可下载)

【报告6194】电气化卡车:没有单一的引爆点或技术(24页可下载)

【报告6195】氢能源行业前景分析与洞察(29页可下载)

【报告6196】Global_EV_Outlook_2021(59页可下载)

【报告6197】美国智库报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可下载)

【报告6198】东风公司专题分析(49页可下载)

【报告6199】上汽集团专题分析(45页可下载)

【报告6200】2021吉利汽车智能化深度研究报告(44页可下载)

【报告6201】2021比亚迪半导体公司业务研究报告(34页可下载)

【报告6202】2021年长安汽车公司战略转型与营销渠道变革分析报告(28页可下载)

【报告6203】现代起亚,韩国汽车工业及同文化企业并购研究(40页可下载)

【报告6204】智能座舱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白皮书(52页可下载)

【报告6205】移动出行报告(79页可下载)

【报告6206】汽车智能化的商业化路径、产业演进及投资机会(67页可下载)

【报告6207】汽车OEM智舱智驾能力分析:蔚来小鹏特斯拉(54页可下载)

【报告6213】Stellantis ev_day_2021(57页可下载)

【报告6214】海外电动车行业专题:全球PEM燃料电池技术(30页可下载)

【报告6216】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在道路运输行业的运用研究(41页可下载)

【报告6217】燃料电池系列深度报告(39页可下载)

【报告6218】电动汽车电池材料成本上涨对电池供应链的影响(47页可下载)

【报告6219】收入对汽车需求的影响(40页可下载)

【报告6232】新能源车保值率之痛(25页可下载)

【报告6233】美国锂电池国家战略(49页可下载)

【报告6239】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前沿技术研究报告(101页可下载)

【报告6240】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1年度特别报告(87页可下载)

【报告6241】麦肯锡汽车网络安全:应对挑战(35页可下载)

【报告6242】直销或代理:汽车未来销售模式探析(17页可下载)

【报告6247】车控操作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研究报告(51页可下载)

【报告6248】超级电容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26页可下载)

【报告6249】车联网平台架构技术方案(39页可下载)

【报告6250】车主APP体验优化分析报告(28页可下载)

【报告6251】软件定义汽车—苹果+小米造车前瞻(50页可下载)

【报告6252】电动汽车高压互锁HVIL方案(可下载)

【报告6253】MOS管驱动电路设计,如何让MOS管快速开启和关闭?(可下载)

【报告6254】15个PCB设计要点(可下载)

【报告6255】隔离电源和非隔离电源入门必看(可下载)

【报告6256】PCB回流是什么? 高速信号回流路径分析(可下载)

【报告6257】PCB设计:单板上时钟晶体下面铺地的好处

【报告6258】 LED芯片原理知识大全

【报告6259】继电器选型技巧

【报告6260】全球主要电源芯片企业(TOP 60)

【报告6261】全球主要通信芯片企业(TOP 90)

【报告6262】华为供应链全景图

【报告6263】更正!全球主要车载毫米波雷达企业(TOP 70)

【报告6264】最全的芯片封装技术详细介绍(珍藏版)

【报告6265】芯片功能安全设计的关键技术

【报告6266】MOSFET的特性参数详解

【报告6267】半导体材料产业链全面盘点

【报告6268】详解数字晶体管的原理及SiC 功率模块

【报告6269】工程师必看!元件温度计算方法

【报告6270】开关电源PCB布线设计技巧—降低EMI !

【报告6271】电源PCB布板与EMC的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报告6272】资深EMC工程师总结:EMC整改流程及常见问题

【报告6273】汽车芯片产业链全景图!

【报告6274】2020-2021年国产特斯拉供应商大盘点!

【报告6275】从PN结到IGBT一条龙【易懂】(含二三极管、MOS)

【报告6276】一文看懂电感的结构、分类及特性

【报告6277】一文看懂芯片材料基石—硅

【报告6278】车规级芯片IC等级及其特点

【报告6279】特斯拉 AI DAY PPT(169页可下载)

【报告6280】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行业深度研究报告(55页可下载)

【报告6281】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研究报告(30页可下载)

【报告6282】AUTOSAR中国用户组的应用实践(26页可下载)

【报告6283】2021理想汽车最新深度研究报告(51页可下载)

【报告6286】百度自动驾驶(35页可下载)

【报告6287】拜登政府2022财年预算案(英)(71页可下载)

【报告6288】tesla-impact-report(95页可下载)

【报告6296】毫米波汽车雷达市场分析(53页可下载)

【报告6297】大众ID系列电动车研究(39页可下载)

【报告6298】滴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VFS(39页可下载)

【报告6301】中国智能汽车软件产业发展趋势洞见(50页可下载)

【报告6305】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前沿技术研究报告(127页可下载)

【报告6306】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现状及监管方向研究报告(31页可下载)

【报告6307】智能汽车产业深度研究报告(147页可下载)

【报告6308】中国汽车智能网联产品体验及用户需求研究(40页可下载)

【报告6309】新能源驱动电机行业研究报告(40页可下载)

【报告6310】新能源汽车换电站产业研究报告(25页可下载)

【报告6311】汽车行业从特斯拉_OTA_说起: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根本性变化下的投资机会分析(12页可下载)

【报告6312】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36页可下载)

【报告6313】华为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网络白皮书(28页可下载)

【报告6314】华为全球能源转型及零碳发展白皮书(58页可下载)

【报告6316】电解液产业链专题讲解(26页可下载)

【报告6317】比亚迪乘用车的布局演变与战术分析(53页可下载)

【报告6321】德国工业4.0介绍(rami40)(22页可下载)

【报告6322】比亚迪、广汽、长城深度市场解读(27页可下载)

【报告6327】慕尼黑车展官方手册(33页可下载)

【报告6328】大众ID3拆卸(23页可下载)

【报告6329】汽车保养洞察报告2021版(22页可下载)

【报告6330】碳中和目标下的企业发展新路径(27页可下载)

【报告6331】全球车企的模块化平台分析报告(52页可下载)

【报告6333】中国领先电驱动产业链企业TOP50白皮书2021版(78页可下载)

【报告6334】2021小鹏汽车深度解析报告(47页可下载)

【报告6335】哪吒汽车研究报告(22页可下载)

【报告6337】EV整车平台高电压化分析报告(50页可下载)

【报告6338】汽车车灯产业链(10页可下载)

【报告6339】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十年十大预测(61页可下载)

【报告6340】蔚来汽车投资价值分析报告(41页可下载)

【报告6346】巡航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30页可下载)

【报告6347】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14页可下载)

【报告6348】汽车电子防盗系统(18页可下载)

【报告6349】电动车窗与电动后视镜(39页可下载)

【报告6350】汽车舒适性控制系统(78页可下载)

【报告6351】汽车智能电动座椅(62页可下载)

【报告6352】汽车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技术(60页可下载)

【报告6353】汽车座椅安全性设计检查手册(90页可下载)

【报告6354】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40页可下载)

【报告6355】德尔福防盗系统中级认证(56页可下载)

【报告6356】汽车安全气囊系统(58页可下载)

【报告6357】电子控制悬架系统详解(57页可下载)

【报告6358】汽车安全舒适系统的检修(116页可下载)

【报告6359】汽车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系统(68页可下载)

【报告6360】汽车安全舒适系统--汽车电气设备(61页可下载)

【报告6361】 汽车电动座椅系统全解(47页可下载)

【报告6362】汽车安全配置功能讲解(24页可下载)

【报告6363】汽车基本原理-安全舒适系统(24页可下载)

【报告6364】汽车安全气囊与诊断(74页可下载)

【报告6365】功能安全技术与应用(32页可下载)

【报告6366】 汽车先进安全技术未来趋势(43页可下载)

【报告6367】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69页可下载)

【报告6368】汽车舒适性控制系统(62页可下载)

【报告6369】 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53页可下载)

【报告6370】 汽车座椅设计(44页可下载)

【报告6371】 安全气囊系统(SRS)(44页可下载)

【报告6372】 座椅功能结构培训(42页可下载)

【报告6373】汽车底盘传动系统(35页可下载)

【报告6374】自动驾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之传感器与芯片专题(98页可下载)

【报告6375】ABS_ESP_BOSCH版课件(144页可下载)

【报告6376】ABS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0页可下载)

【报告6377】宝马电子气门(6页可下载)

【报告6378】比亚迪S6整车电器原理图手册(53页可下载)

【报告6379】博世ABS系统介绍(26页可下载)

【报告6380】博世最新发动机管理系统EMS(可下载)

【报告6381】常见汽车雷达传感器应用及对比(31页可下载)

【报告6382】常见汽车网络系统(66页可下载)

【报告6383】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97页可下载)

【报告6384】车载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原理(可下载)

【报告6385】车载网络系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46页可下载)

【报告6386】车载网络系统解析(91页可下载)

【报告6387】路虎车载诊断系统(OBD)(38页可下载)

【报告6388】车载诊断系统(OBD)精讲(37页可下载)

【报告6389】纯电动汽车电机及控制器(63页可下载)

【报告6390】纯电动汽车电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6页可下载)

【报告6391】德尔福EMS系统介绍(152页可下载)

【报告6392】德尔福发动机管理系统(84页可下载)

【报告6393】底盘部分的电子控制(25页可下载)

【报告6394】底盘电子控制系统(43页可下载)

【报告6395】电动汽车DCDC(可下载)

【报告6396】电动汽车整车电子控制系统(8页可下载)

【报告6397】电动助力转向EPS技术详解(70可下载)

【报告6398】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44页可下载)

【报告6399】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原理(238页可下载)

【报告6400】电控制动防抱死系统(ABS)(40页可下载)

如果你觉得本期分享的内容有帮助,欢迎把文章分享给身边更多的朋友~~~


温馨提示:有任何问题可咨询相关工作人员,微信号:skaiwanxiao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添加小编微信



⑤汽车
软件数模
AutoCAD安装
AutoCAD20163dmax
CATIA资料1
CATIA资料2CATIA资料3‍
ANSYS
Altium designer
UG
Vericut
Cruise

宝马数模
大众数模
丰田数模
特斯拉数模
smart数模
奥迪A6数模
奥迪A4数模法拉利对标
凯迪拉克数模
别克GL8数模
皮卡数模
吉利GS
斯柯达数据
吉利博瑞数据
魏vv5数据



标准

三电汽车动力整车
车身制动转向悬架轮胎
电子电器空调内外饰橡胶
标准件机械绘图NVH资料
特斯拉专利
大众标准

智能网联

自动驾驶车联网5G
三电系统
电机标准资料

特斯拉锂电池锂电池材料测试锂电池标准
锂电池文献锂电池工艺锂电池管理仿真
混合动力动力系统新能源研发
电子电器
电路设计电子芯片电子半导体
电源设计硬件设计EMC
汽车电子1汽车电子2逆变器
通讯总线通讯CAN/LIN图纸电气
总线架构


版权声明:本文推送的文章,仅供分享学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gearshare@163.com 微信:17765186805。


- END -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并关注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资讯与资料,实时,权威,专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