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成就|2023·温州瓯剧艺术研究院年度艺术发展综述

旅行   2024-02-01 10:50   浙江  





中国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以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新时代文化温州为主导,以昂扬的姿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潜心创演一批瓯剧佳作,大力推出一批瓯剧新人,成功参与一系列重大艺术活动,积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共享新理念和新通道,充分发挥央视在温州举办戏曲春晚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打响“戏曲故里”的金名片和新时代瓯剧艺术传承发展的新亮点、新气象、新高度,以新的艺术成果,为助力“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品牌建设做出新的努力和新的贡献。























一、坚持与时代同行,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温州特色,瓯剧舞台壮美激扬,佳作迭现。

在戏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个大的时代往往孕育和推动戏曲新的形式之变。今天,当中国戏曲又一次站在了新时代发展的历史汇聚点上,如何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感受和生动表现这个时代,真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无疑是新时代戏曲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代艺术家应有的历史担当和文化新使命。2023年瓯剧艺术就是在这样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创作和上演了一批原创新作和优秀剧目,并以最佳的精神风貌频繁地展现在全国各类重大活动的舞台上,不断探索瓯剧发展的新空间和新活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一是,以历史剧《朔门潮》创排为核心,推进瓯剧精品创作勇攀高峰。

近年来,瓯剧艺术研究院始终以精品意识为主导,排演了一系列有时代精神,有温州文化标识度,充满艺术张力、锐气和思辨性的原创新作。2023年创排的瓯剧《朔门潮》,就是以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成为202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以响应温州打造“千年商港、幸福温州”这一新的发展目标的一部原创瓯剧历史剧。该剧以南宋初期的温州朔门港作为故事的发生地,讲述了主人公周启运面对家人遭遇海难、亲家退婚、债主逼债、先生为国捐躯等坎坷的命运,从一介书生为养家被迫登船出海,历经大海汹涌波涛和狂风暴雨的生死磨砺,最终带领朔门乡亲勇闯海路,写出了朔门古港以航海为生的群体性温州人一段传奇人生。无论在题材的选择和舞台表达方式,还是文本的戏剧性结构,包括完整的故事情节、突出的人物矛盾和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性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时代风貌和特点。特别是剧中周启运的扮演者、瓯剧“梅花奖”演员方汝将的表演,既有小生潇洒,又融入老生的厚重沉稳,无论是扮相、气度、演唱和肢体表演动作,都体现出的深厚传统功底,并始终以充满艺术张力的真情和激情,潇洒中有筋骨,稳重中有光泽,技有技的风格,戏有戏的品质,人物有人物独特的精神守望,使瓯剧《朔门潮》这部历史剧更有了一份厚重和感动。该剧自6月份首演以来,先后赴温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巡演15场,线上线下观众达14124人次,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共32篇,并入围2023年度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温州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扶持项目,为实施新时代文化温州工程,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文化高地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是,以“戏从温州来”品牌塑造为平台,不断扩大瓯剧在全国的影响力。

“戏从温州来”南戏经典文化周活动,是2023年温州的重磅文化推广项目,也是继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在温州完成拍摄后,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温州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共同打造,旨在对传统文化探本溯源,进一步展现“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在温州”,让温州人,温州情,温州戏完美结合,以舞台演出的形式,让温州文化、浙江精神绽放出时代风采。瓯剧艺术作为这项活动的核心剧种和主要团队,也是继瓯剧《张协状元》选段“游街”作为温州本地院团唯一节目登上2023央视戏曲春晚之后,又以瓯剧南戏经典剧目《杀狗劝夫记》和《张协状元》,于2023年8月走进“戏从温州来”活动的首演“上海站”;11月走进京津冀,并登上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献演。不论是收录于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张协状元》再现南戏原始演剧方式的古风扑面,还是“四大南戏”《杀狗劝夫记》一桌二椅、副末开场、二汉帮腔、六丑同台,把一个遥远的传统戏曲故事,以当前“回归自然古朴、寻找文化原生态”这样一种非常时尚的概念,来切入现代社会并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而剧中由当代瓯剧领军人物方汝将、蔡晓秋携新秀同台献演,可谓珠联璧合,既让我们感受到了瓯剧艺术研究院整体的艺术实力,同时也展现了瓯剧艺术的代有传承所传递出的希望与未来。近年来浙江戏剧像“戏从温州来”这种开放型、辐射性、大规模、大范围的全国性巡演,已开始逐渐形成又一种“浙江戏剧现象”新的趋势,一方面它反映了浙江戏剧文化氛围越来越活跃,整体环境逐渐春暖花开,同时也从更高层面展示了当代浙江戏剧人力图构筑全国重要戏剧文化新高地的胆略、底气和信心。而正是在这一“现象”高地的舞台上,我们也一次次看到瓯剧、瓯剧艺术研究院的精彩风姿和活力。

三是,积极参与全国性重大节庆活动,不断扩大瓯剧的美誉度。

瓯剧是“天下第一团”,也是地方性的小剧种。但小剧种不断登上大舞台,瓯剧《张协状元》继2022年获第十五届浙江省戏剧节优秀参评剧目奖,又于2023年11月,入选由中国戏剧协会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节是全国戏剧界展示优秀戏剧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瓯剧《张协状元》以“崭新的‘老戏’古拙的‘天然’”,被专家们誉为“是以强烈的形式感和巧妙的减法原则,干净质朴地传递了自由、空灵、写意的中华美学精神。”该剧还于同年10月入选浙江省“传统戏曲演出季”展演。同时,瓯剧经典折子戏《酒楼杀场》,于12月应邀参加文旅部在广西南宁举办的“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经典折子戏《玉燕记·磨坊产子》参演首届海丝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杀狗记》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为国遗瓯剧留下更多珍贵的音像资料;《东瓯王·出征》等节目成功参演2023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在国际舞台展现了古老瓯剧的当代价值与中国气度。

四是,以红色领航,双强争创,努力发挥瓯剧艺术特色。

重点做好红色剧目和清廉文化精品培育创作,创排红色瓯剧小戏《春风吹又生-以剧抗战董每戡》并参与“之江同心·经典展示”活动,宣扬剧作家董每戡先生“以戏抗战”,振奋“民族魂”的伟大精神;创作瓯剧清廉之歌——《莲·廉》,以瓯剧的艺术形式书写浩然正气,诠释清正廉洁;传统折子戏《双金印·水牢》获清廉戏曲展演“优秀剧目”奖;瓯剧《张协状元》方汝将唱腔专辑登上国家级“学习强国”总平台;联合市委党校开展“传承宋韵瓯风文化,打响南戏故里品牌”等等。而温州瓯剧艺术研究院也正是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创作、演出和赛事活动,在不断扩大瓯剧全国影响力的同时,展现出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姿态,迈向新时代,彰显新作为。





































二、艺术人才不断涌现,人才培养日见成效,瓯剧舞台精彩亮丽,景色宜人。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以舞台呈现为载体进行“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演员本体、本色和精湛的演技,无疑是其最为重要的形态构成和技艺核心。因此,从具体的一部戏到一个剧团整体实力的形成,以及一个剧种的传承发展,都需要有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群体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因此,只有艺术新人的不断涌现,只有新老艺术家的不断交替接力,才是整个瓯剧艺术生生不息、走向未来的关键与保证。

2023年温州瓯剧艺术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喜讯频传:蔡晓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方汝将2023年1月获第十五届浙江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6月荣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主办的《演员杂志》“2022年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年度人物”称号,9月荣幸担任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温州站火炬手,作为南戏故里的艺术家,他高举着亚运火炬,不仅传递着亚运的活力,更是把南戏文脉和亚运精神传向世界,为温州争得了荣誉。8月9日至14日,由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玉兰花开·戏聚九山”专题展演,瓯剧领军人物方汝将、蔡晓秋携青年新秀吴鑫、叶媛媛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团名家,如中国剧协名誉主席、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尚长荣,锡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周东亮,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等25位艺术家和戏曲才俊同台演出,不仅很好展现了温州戏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艺术魅力,更是让瓯剧青年演员得到了学习和锻炼。10月,单春深等6位瓯剧新秀参加“2023温州市青年戏曲演奏员大赛”,以传承有序和精彩的舞台演绎,分别获得1金2银3铜的佳绩。

构建良性循环的梯形人才队伍结构,是一个剧种和剧团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保证。特别是作为瓯剧这样一个剧种只有一个剧团的“天下第一团”,其人才的来源主要是靠自己一代接一代地培养,这也是剧种剧团生存传承的必由之路。瓯剧艺术研究院近年来尤其注重对梯队人才培养和建构。继“瓯三班”——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三代年轻演员之后,又联合温州职业专科学校,深入探索院校合作培养瓯剧演员新办学模式,继续做好“瓯四班”的教学与培养。近年来,瓯剧优秀青年演员正以他们的青春华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有群体性的上佳表现,又有独具个性风格的精彩演绎,处处表现出一派阳光、一派朝气,让我们对瓯剧艺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让理论研究成为助推瓯剧传承发展的新能量和新动力。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准确把握当前戏曲发展新理念的实践需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戏剧创作和理论评论的导向作用,力争以系统性、实践性、前瞻性的深入思考,不断推动戏剧建设、戏剧创作与理论研究的比翼齐飞,这无疑是2003年瓯剧艺术的又一大特色和亮点。

以理论研究为牵引,推动瓯剧在当代的活态传承和保护。从2022年开始到2023年结束,瓯剧艺术研究院结合“浙江省传统戏曲曲牌(瓯剧、和剧)抢救工程”,经过数月的田野调查,走访了数十位老艺术家和老艺人,收集了濒临失传的瓯剧曲牌820支制成曲谱,并借助现代音像录制等高科技手段达到永久保存之目的。它不仅使瓯剧艺术因此而获得了更为厚重的积累,同时也使瓯剧艺术的挖掘、抢救、保护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2月在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开展的《瓯阙如故》瓯剧折子戏专场,更多的是从非遗保护、舞台表演和观演形式方面所做的实践与探索。戏曲锣鼓是构成中国戏曲舞台综合艺术和演员表演最具有独特性的一种表达方式,而瓯剧锣鼓同样是自成一格,独具风采。5月在温州南戏博物馆精彩举办了“南戏瓯韵.劲鼓徐风”瓯剧传统锣鼓专场。由瓯剧艺术院著名鼓师徐志宇率领一众锣鼓演奏家,演奏了瓯剧经典剧目中的锣鼓伴奏范式,并且边演奏边解析,使观众感受到了犹如是一次“音乐锣鼓之美”的普及欣赏课。锣鼓作为戏曲的场上“灵魂”,以往都是靠师徒口传心授得以传承,2023年启动了瓯剧锣鼓教材编撰,以更为科学方式来完善锣鼓教学模式,为瓯剧留下了第一本专业锣鼓教材,留下了几代人共同智慧的结晶,为传承守护瓯剧历史戏脉作出有益的尝试和新的努力。而继去年《高机与吴三春》之后,2023年3月《杀狗记》再次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主办的2023-2024年度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剧目名录,这也是温州市唯一入选的剧目。同时,还完成【劝夫记·忆】“方汝将瓯剧唱腔专辑”的出版发行。

戏曲的唱念艺术,可以说是戏曲舞台表演艺术中之根本所系。瓯剧念白,俗称乱弹白,是温州传统地方戏曲语言的代表。但长期以来由艺人口耳相传,在舞台实际运用中并无统一标准,不利于瓯剧的传承与发展。从2023新年伊始,瓯剧艺术研究院以著名瓯剧表演艺术家蔡小秋、方汝将为核心,聘请瓯剧老艺术家、音乐家和温州市的文字学家、方言学家、声韵学家,组成“温州官话之瓯剧念白”研究团队,从瓯剧念白的声、韵、调系统入手,深入研究和厘清瓯剧念白的演变过程以及与温州官话的渊源关系,进而把握其传统特征和演变脉络,找出其语音的标准和规律,即瓯剧念白与普通话、温州话的血缘关系,进行三者语言基因解码;对瓯剧念白、普通话与温州话三者的元音和声母系统注音,并整理3000余字的对照字表;分析瓯剧念白、普通话与温州话三者声母、韵母的异同,归纳瓯剧念白十三辙与十六韵的特征。并通过出版瓯剧念白词典,并开发瓯剧念白有声语音系统,全方位地开展《温州官话—瓯剧念白研究》的课题研究,已完成30多万字的书稿并交付出版社印刷出版,填补了我省地方戏研究的一大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舞台实践意义。同时,在2023年“温州市文广旅局系统研究课题——艺术专业课题研究”活动中,瓯剧艺术研究院也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研究成果,其中如蔡小秋的《意韵.腔韵.声韵——瓯剧旦角传统声腔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方汝将的《戏曲表演——瓯剧小生表演特色概论》、蔡南正的《南曲正音——蔡南正瓯剧唱腔曲谱集(上)》等,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瓯剧研究的空白,对于剧种建设和学术研究都有其前沿性与当代性的舞台实践之价值。而薛青的《点面结合教学 推进戏曲传承——论瓯剧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钱文义的《从京剧《狮子楼》到瓯剧《酒楼杀场》——试论“武戏文唱”之盖派艺术特色在瓯剧中的运用》、徐志宇的《瓯剧司鼓演奏特色》、李丽君的《以琴韵情——论瓯剧主胡的演奏技法和情感表现》、姜传发的《“传承不走样”——瓯剧传统盔箱管理的现代执行》、吴燕飞的《瓯剧舞台剧目演出推广研究》等等,都从不同角度结合自己艺术专业实践心得,为瓯剧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发展和舞台实践提供多元的专业指导和理论支持,对未来瓯剧的传承、传播和发展走向形成有力的推动作用和积极影响。





































四、戏剧为民,构建文化共享的新理念和新通道,依然是当代瓯剧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当下的社会现实里,看一个戏曲剧种是否兴盛繁荣,特别是像瓯剧这样的古老剧种在当代是否花繁叶茂,不仅仅是看剧团排了多少戏、演了多少戏,更重要的是看整个社会对瓯剧艺术所给予的关注程度和参与力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把服务基层与满足需求结合起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争取社会各界更为广泛地参与到瓯剧的传承发展中来,依然是古老的瓯剧艺术在当代生存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方向。

2023年瓯剧艺术研究院先后赴杭州、上海、泉州、苏里南等城市开展各类演出和比赛,组织下乡商演、送戏下乡等各类演出154场,线上观众人次3000094691人(来源于央视戏曲中央电视台2023年戏曲晚会百度百科),线下183963人,有关瓯剧传承、演出及研究成果获得新华网、《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等国家级媒体报道20余篇,省级和市级媒体报道近百余篇,线上线下齐发力,拓展瓯剧社会服务空间。同时,精心组织“戏曲五进”活动,持续做好瓯剧进校园、企业、社区,由我院领军人物方汝将、蔡晓秋、优秀青年演员吴鑫等带领开展的《传承瓯剧艺术·培育梨园精英》《戏生南戏·瓯剧塑造》《走近南戏·体验瓯剧》等公益讲座,分别走进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温州市委党校、温州大学、温州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籀园小学、永嘉书院、温州文化馆、庆年坊社区等,通过生动活泼的演绎、讲解和互动,在广大青少年和社区群众的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戏曲文化的种子。而自2017年与温州大学合作成立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瓯剧艺术研究与推广中心”,创建“瓯剧文化创意体验馆”,聘请院长蔡晓秋、副院长方汝将等多位一级艺术家为中心客座教授,开设“瓯剧艺术公修课”和定期开展瓯剧学术研讨活动等,“传播戏曲、保护遗产、弘扬国粹、继承文脉”,这种资源共享式的新型校团合作已成为瓯剧院每年工作的常态性活动。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温州鹿城区举办了全国首个戏曲生活市集“九山书会·大宋戏仓”百戏嘉年华活动,“南戏故里穿越千年过中秋”,瓯剧院派出最强的演出阵容完成开幕式演出,并全程参与了整个嘉年华活动,以时尚戏曲形式,让古老的艺术走近百姓、走近年轻人的生活中,在更广泛层面上助推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弘扬。特别是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的“温州花车巡游”上,方汝将以饰演的“东瓯王”精彩亮相,喜迎八方来客,不仅彰显了温州精神、龙舟精神、亚运精神,更是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新时代温州的风采,也为2023年度瓯剧艺术研究院的成果展现,书写了最为浓墨重彩的完美篇章。


实干书写精彩,奋斗开创未来。2024新年的号角已经吹响,瓯剧艺术研究院将以保护、传承、弘扬、创新为主线,以温州全面打造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为依托。积极融入温州建制2215年和设郡1700年系列纪念活动,在全面展现千年瓯越文化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放大“瓯系列”“古系列”“名系列”时代价值,实施文艺精品高峰计划、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中,勇担文化新使命,让具有深厚传统的瓯剧艺术创设成为彰显温州文化符号和文明精髓的重要载体,以更为强劲的姿态行走在历史、现代和未来,共同描绘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灿烂画卷。



















文字:朱为总 编辑:吕瑶瑶
审核:叶勤武 蔡晓秋 方汝将 胡涛  

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
瓯剧起源于明末清初,原名“温州乱弹”。温州古称“东瓯”,又有瓯江流贯,故1959年改称“瓯剧”,并以剧种名行于世,流行于浙南闽北(以温州为中心的)一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