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声音】哈尔滨姑娘殷琦:我只是三十,又不是七老八十

文摘   2025-02-11 18:25   黑龙江  



对于任何一个项目的运动员来说,32岁都算不上年轻,更何况从事的是对体力要求极高的速度滑冰项目。但殷琦却依然在坚持着,只为完成自己的梦想。



32岁,在异国他乡边读书边训练,让殷琦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但她却学会了享受,也乐在其中。在家门口举行的亚冬会上,这位32岁的哈尔滨姑娘拿到了一银一铜。她说:“年龄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三十岁也不是七老八十。”


职业生涯的终点对于这名老将来说,似乎还有那么一段距离。


从短道到大道
她决心探索极限


女子1500米比赛后,殷琦的表情有些落寞。“比她自己平时的成绩慢了半秒多,心里肯定不太好受。”说这话的是殷琦的父亲殷建国,黑龙江省滑冰协会的秘书长,培养过很多在全国赛场上有过争金夺银表现的名将。


而殷琦作为自己的女儿,也是她最得意的门生。作为一位出生在滑冰世家的运动员,殷琦的姥爷、舅舅、爸爸和妈妈都曾经是专业的速滑运动员。“小时候没人教我滑冰,我穿着冰刀就能在冰上滑了。”殷琦走上滑冰的道路,似乎顺理成章。


来到家门口的亚冬会赛场,女儿殷琦在场上拼杀的同时,父亲殷建国也紧张地看着女儿的表现。看完女儿在女子1000米的比赛结束后,殷建国也似乎松了口气。“成绩不错,我感觉挺满意。”


2018年平昌冬奥会结束后,在殷建国的建议下,殷琦从短道专项转到了速度滑冰。这样的转换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原本在短道项目上不温不火的殷琦在速度滑冰项目中寻找到了新天地。当时即将30岁的她,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的比赛中滑出了个人最好成绩,获得了第15名。或许在别人看来算不上亮眼的成绩,却让殷琦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我想再滑几年,看看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儿。”


于是,在父亲和家人的支持下,30+的殷琦又开始了新的征途。


尝试全新模式
她边读书边训练


2024年,已经32岁的殷琦决定用新的模式再推自己一把。她只身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加入了当地的滑冰俱乐部,以一边读书一边训练的方式,开启了自己运动生涯的全新阶段。


俗话说三十而立,以前几乎只要管好自己训练比赛的她要开始学习做饭、生活起居等生存技能。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开始去上课,攻读硕士学位;下午上完课,她还要来到冰场训练,每天几乎都要练到天黑才能回家。


与国内教练为训练核心的方式不同,在国外俱乐部,殷琦要为自己制定训练计划,教练只是训练过程中的辅助,帮助队员完成自己的任务,给予简单的指导。每周,殷琦还要在租来的半地下室完成自己的体能训练,连有时候训练用的自行车车胎扎了,她都要自己动手换。


回忆起这些点滴,父亲殷建国的泪水似乎已经在眼圈里打转,但殷琦却十分开心。“2015年我就在国家队,我们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保障非常完美,但我的生活技能并不强。现在解锁了新的技能,学会了做饭,也让我更全面了。”


大家期待的煽情场面没有出现,别人眼里的各种不易,被殷琦一笑置之。


我才三十
又不是七老八十



女子1500米比赛获得铜牌后,殷琦快速通过了采访区,没有接受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1000米收获银牌后,殷琦终于敞开了心扉,聊起了自己参加亚冬会的感受。


Q
遗憾吗?

“怎么会不遗憾呢?没有拿到金牌肯定是遗憾的。但这样的遗憾会让我在未来的训练中有更多的思维去做出改变。”

A
Q
觉得自己是老将吗?

“我不觉得自己年龄大,人们都说三十而立,这是刚支棱起来的年龄,年龄对我来说只是符号,我还正当年呢,一切对我来说没有那么难。”

A
Q
对未来有目标吗?

“当然有,接下来会参加冬奥会的资格赛,拿到冬奥会的参赛资格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最终的目标还是先不说了,就像生日愿望一样,要放在心里,说出来就不灵了。”

A

北京冬奥会后,殷琦始终用试试看的心态延续着自己的运动生涯,最初也没有刻意去要求自己一定要参加米兰冬奥会。然而坚持着坚持着,她就来到了米兰冬奥会前的最后一个赛季。


“很多人会说,殷琦都30多岁了还在滑,好了不起啊。其实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乐趣远远要比辛苦更多。真的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苦大仇深,我真的特别享受这个过程。”


对于职业生涯的终点,殷琦说,米兰冬奥会将是她作为运动员的最后一站。“可能之后不会再做运动员了,但我一定不会离速滑太远。也许在教练的位置上,大家还能看到我。”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张堃雷 文/视频 韩伟/

编辑:刘奕萱


哈尔滨新闻网
哈尔滨新闻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