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在介绍江夏区3311产业定位后说,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区,区内有24所高校,33万余在校大学生,区内1/3是高校人口,全区平均年龄34.7岁,去年GDP达到1170亿,拥有着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江夏春有茶、夏有瓜、秋有桔、冬有鱼。
他还介绍了区校合作发展促进中心的九项职能,中心作为江夏区最年轻的正处级单位,对口联系、服务高校,通过高校的发展来促进江夏区的高质量发展,让高校科研资源就地转化,让高校人才留“夏”,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
刘萌对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作为武汉市区高校数量仅次于洪山区的江夏,应该大力发展新时代校友经济,依托高校和校友,推动江夏高质量发展。
李景中以“影响力、魅力和给力”三个词,赞扬了校友经济所发挥的作用,回顾了自己与江夏缘分,包括参与市林业局300亩郑店基地、30万亩花卉基地及万亩农业公园的规划设计。
姚革非说,本次对接工作至关重要,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络工作,建立新的联系纽带,以提升招商的效果和可靠性。
长期的招商联络工作,应成为常态,实现专项合作,充分利用校友的高质量资源,特别是在材料应用和高品质农产品方面。
朱晓芬说,今天是校友经济的又一个牵手,大家带着思想芳香,眸中溢满发展前景。她说,江夏区与武汉校促会在人工智能课堂、大模型+数智人、大数据、校友云等领域的合作潜力无限,双方应深挖合作潜力。
她认为,校友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校企融合发展。目前,校促会已凝聚了175所高校校友会,建议共同探索合作模式,推动项目高效落地。
南永平说,双方需要建立专人对接和常态化合作,要明确具体的合作机制与举措。
张文刚提到,国学、书法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都对校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彭溪泉表示,未来将与江夏区区校合作发展促进中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
任超还就今年将在北京的举办的双招双引活动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