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啸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楷书委员会秘书长
江苏省书法院院长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全国首届小品书法展”评委
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举办之后,“全国第二届书法小品展”成为中国书协推出的第一个单项展览,似乎别有深意。这也许是一次现代展厅创作向传统书斋创作的回归。
回首“全国首届小品书法作品展”举办还是2013年,由江苏无锡承办。尽管过去了10多年,本人作为当年的展览评委之一,至今对展品的印象还特别深刻。展览因作品尺幅“小”,质量“精”,形式“新”,而令人耳目一新,让久违的“书卷气”弥漫书法展厅,评委们的共识是:这一次很“养眼”的展览。承办方也觉得:小品展办的很“值”。
进入展厅时代,书法作品呈现“巨作“化。而古代的很多书法经典,形制多为小品。巨作视觉冲击力强,气势足;而小品则适合反复把玩,更耐人寻味。前不久我在安徽省书协主办的小品展专题培训班上概括过一句话:何谓小品?小品小品,既要小,又有品。“小”,是作品的外在形式。要做到精到、精致、精美。“品”,是作品的内在气质。要有品味、品格、品质。
本届小品展征稿启事中对作品尺幅的要求是“成品总和最大不超过4平方尺”。尽管是“成品总和”,但形式也不宜偏执一端,横竖过细、过长便失去了“小”的意义。另外还有一点要提醒投稿作者,很多宣纸尺寸不标准,四尺对开往往是略超四平方尺的。启事中对作品的形式要求是“斗方、横幅、条幅、扇面、信笺、书房联等”,我个人觉得投稿作品形式应符合传统书法形制,尽可能避免“过度形式”,或小品“大品化”。如果小品过度注重形式构成,作品可能又落入展览体的章法俗套。启事中对创作内容的要求是“以日记书信、题跋札记、诗词联语、小品文等短章为主。提倡自撰书写内容,亦可书写古今诗文”,如果投稿作者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具备写诗作文的能力,像自撰的信札、题跋、随笔、诗词联句等体裁,更适合小品创作,既可以让小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也平添人文价值,臻于书文合璧。
现在网上有很多专门为小品展设计印刷的成品纸张,有些设计的确很精美,但是批量的成品纸张必然造成过多的作品形式雷同,甚至可能成为新的“小品展览体”形式。纸张过度的形式设计,容易造成展览体常见形式的再现,对中国书协反对过度拼接、染色、做旧,其实是一种“巧妙”规避。我个人还是倡导用白宣创作,减少制作,回归创作,让小品展作品更纯净,书风更纯粹。
很多作者投稿前会将精力放在作品的形式设计上,我觉得还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法的短期密集训练上,借此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让创作水平达到最佳。然后调节心态,放下竞技心理,“先散怀抱”,让小品创作体现自然书写性,在此基础上体现小中见大,小中见奇,小中见趣,小中见雅。多字数作品创作要内涵丰富,笔法精到,章法新颖,内外和谐。字多也要内容准确,经得起文字审读。少字数作品要强化艺术性表达,见情见性,功性结合。字少更要求字法严格,墨法鲜活,章法新奇。
真诚期待本届小品展中既有艺文兼备的“多字佳作”,也有率性挥洒的“少字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