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菜出去运“财”进来!重庆“背篓航线” 🦆🥕🥔🥒都上船了!

时事   2024-12-11 12:41   重庆  

此前

重庆“背篓专线”一度刷屏

轨道4号线全长48.5公里

连接渝北区石船镇到市中心

每天早晨郊区百姓都可以背着背篓

乘坐4号线到城内卖菜

承载了重庆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此前报道:火出圈的重庆“背篓专线”  巴适得很!


你知道吗

在长江重庆段还有

“背篓专线”还有水上版

“背篓航线”
它不仅是两岸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更是重庆码头文化的缩影



两代人的传承与坚守
六十载风雨兼程护百姓出行



凌晨五点,天还没亮
停靠在永川朱沱港的
“雨仙18号”渡
迎来了第一批乘客


他们是从朱沱坐船回乡的永川人
也有从江津区石蟆镇
到朱沱赶集的村民们


闫光全是这艘渡船的船长
自幼便生长在长江边
年近63岁的他
自幼便生长在长江边
看到了沿江航线
从木船到货轮到渡船的转变



接手渡船的20多年里
闫光全见证了两岸的城市变迁
虽已到了退休的年纪
但仍放心不下江津、永川的乡亲们


闫光全

“雨仙18号”渡船船长



平时乘客有一百多个人,赶场天、节假日的话可能就有两三百人,春节的话就达到五六百人甚至七八百人,人多的时候,因为不能够超载,就要连续打船,不熄火,不分班次了。虽然我完全达到退休年龄了,但是我还是要把这个传统这个精神传承下去。


而今
乘渡出行不再是
朱沱乡民唯一的选择
但对他们来说
这依然是沿江群众赶场的历史传承
是农商贸易交换的重要水上之路
是联系他们情感和生活最重要的纽带


石蟆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
一年四季农户们
都会乘坐他的船把货物运到朱沱销售
鸡鸭鱼肉、柑橘桂圆
大米小麦等等农副产品一应俱全
而朱沱作为永川第一大镇
众多的人口不仅为这些产品
搭建了最佳的售卖平台
丰富的物资也成为村民们赶集的首选
卖完东西再买些回去
十分方便


闫光全说

航线一方面是方便了大家出行

另一方面是方便两岸居民购买物资

因为朱沱繁荣、东西好销

所以周围老百姓土产的东西

基本要销到朱沱来



胡光英是嫁到永川来的石蟆镇人
她说,每逢2、5、9号的赶场日
就是朱沱最热闹的时候
两岸的“土货”都摆在这里
他们家的柑橘都供不应求

每个赶场日

他们都会坐船过来售卖

十分方便



为了守护这条“背篓航线
闫光全的儿子闫建伟
于2019从浙江辞职回乡
全力支持父亲


他说,从船员做起虽然累
但是能够尽快熟悉操作
更能够与两岸的群众交流沟通,畅谈家常
看着乡亲们平安上船,平安下船
坚定了他继承这份事业的决心


闫建伟

“雨仙18号”渡船船员



这条航线一旦停掉的话,包括读书的孩子、独居老人,他们就只会选择更麻烦的方式。坐车大概是40-50分钟。他们有的背背篓、有的担着挑子,坐车就很不方便。这条航线是连接朱沱和石蟆镇两岸的一个纽带,我希望这条纽带能够继续下去。

 而在重庆

类似的“背篓航线”还不止一条


"背篓轮渡"
一年只有两天不出船



在忠县长江段
还有一条水上的“背篓专线”
一艘往返于忠县县城和洋渡镇的背篓轮渡
——渝忠客2180

一年出船363天

剩下的2天

是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

十年如一日地运送菜农进城卖菜


渝忠客2180

忠县长江段最后的水上公交

从起点洋渡镇到终点县城西山渡口

开车50分钟

坐船却要两个小时

看似没有效率上的优势

但对沿江而居的菜农们来说

这艘老渡船却是不可替代

村民 谢大哥

挑得多的话,要卖个百多块钱,少的话就几十块,坐船一个划得来,安全性也好。

村民 朱大姐

菜不收货费,宽宽松松,船员有时间还帮老人挑一挑。

每天往返洋渡镇和忠县西山码头的

多是当地的菜农

他们说

相比客车

船的空间大一些

菜篮子、生禽也更好放一些

还有重要的一点

坐船更便宜


多年前

秦大益和曹利芳合伙买下这艘旧渡船

2013年定的价格

船票5到12元 十余年未变


船长秦大益说

他家三代人都是开渡船的

有感情了 他想坚持下去

因为他的船还有人需要


如果菜农们的菜剩得多,怎么办?

过去,这一天就可能白忙活

现在

船长“一哥”秦大益和船娘“芳姐”曹利芳的直播间

起了兜底的作用

“芳姐”  曹利芳

今天就有粉丝叫我买了几位爷爷的四季豆,买了好几十斤,全部送到养老院去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

一条拍摄“背篓轮渡”的短视频流传到网上

“渝忠客2180”的热度直线攀升

收获了两百多万粉丝


靠着直播所得

老轮渡坚持了下来

多余的收入

轮渡“一哥” 秦大益和“船娘”曹利芳

还拿来为菜农们提供免费早餐

此前报道:“背篓专线”又现水上版!是谁在托起这些背篓?



长江上的"背篓航线"
65年的温情陪伴




重庆巴南区有一座长江的江心岛——中坝岛

四面环江

村民卖菜的背篓

完全依靠长江客渡

65年来

这条“背篓航线”的航程从未中断


清晨6点

停靠在长江巴南段大溪口码头的

“正富2号”轮渡准时启航

前往中坝岛江边



 62岁的廖昌礼

在中坝岛上已经种了40多年的菜

清晨5点刚过

廖昌礼就开始和妻子周明绣

将新鲜的蔬菜装箱



7点整

第一班轮渡准时到达

村民们依次登船

几分钟抵达对岸后

村民们搭上提前约好的货车到达城区

在一处路边摆摊售卖



为了方便菜农和群众

早上8点前

鱼洞街道允许在划定的街边摆摊卖菜

到了8点

廖昌礼的菜没有卖完

便转到菜市场提前租下的摊位继续售卖

             

 中坝岛是长江重庆段第二大江心岛

土地平坦肥沃

是重庆中心城区传统的蔬菜种植基地之一

常年种植蔬菜的有七八百人

大都在60岁以上

从2019年开始

这条“背篓航线”被

重庆市巴南区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

纳入“水上公交”航线

每年补贴55万元运营费用

岛上居民乘船免票

岛外游客进出岛收2元客票

岛外蔬菜批发商收购蔬菜运往岛外

每筐收费2元货票



运营这条船的易中荣、易中林兄弟俩

也是岛上的居民

一年365天

哪怕只有一位乘客

他们也会按时开船



历经岁月变换
长江上的“背篓航线”从未缺席
从木船进阶到标准化客渡船
它们连接起乡村与城市
延续着对村民的温情陪伴
也承载两岸居民的美好生活愿景

在背篓航线上
每一个背篓都承载着菜农们的辛勤与希望
而航线背后的故事
则是关于坚守、传承与温情的动人篇章
它不仅是水上的一道风景
更是重庆城市精神中
包容、开放与坚韧的生动体现



来源:央视新闻、永川融媒

原标题:(重庆广电-第1眼TV编辑 杨展 肖何  陈婧


第1眼新闻
新闻APP“第1眼”官方微信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