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杀皇太后情夫,戴罪出击北匈奴,立不世奇功,比肩卫青霍去病

百科   2024-12-23 10:05   黑龙江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点击右上角...符号然后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公元88年,东汉章帝刘炟逝世,时年31岁。都乡侯刘畅从山东临淄前往京师洛阳,参加刘炟葬礼,却被人杀害。杀人凶手直指与刘畅素来不睦的弟弟刘刚。而经过严密调查,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


刘炟英年早逝,年仅10岁的太子刘肇即位。朝廷权柄完全掌握在原窦皇后、现窦太后一家。特别是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以侍中(宫廷随从)身份,入宫则主持机要,出宫则传达窦太后命令,可谓权倾朝野。



话说刘畅参加刘炟葬礼时,一不小心被刚刚守寡的窦太后看上了。窦太后对刘畅颇为欣赏和宠幸,经常召他进宫“议事”。结果,刘畅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死于非命,窦太后自然怒气冲天,要求老哥窦宪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窦宪的效率非常之高。他通过“特务系统”调查后,宣布杀害刘畅的主谋是其弟刘刚。窦宪派人将身在临淄的刘刚逮捕,准备审讯后判罪。此时,一位叫韩棱的尚书提出抗议:“我认为凶手就在京师。去千里之外另寻凶手,恐怕让真凶在背后偷着乐!”



窦太后本以为哥哥窦宪已经为自己主持公道,没想到还有“棱”货提出抗议,一怒之下骂了韩棱一顿。但提出疑义的人不止韩棱一人。当时负责全国武装部队指挥的太尉府中,主管安全的官员何敞决定亲自出马,审讯刘畅被杀一案。


窦太后也想知道到底哪个挨千刀的杀了自己喜爱的刘畅,于是批准。宰相府、监察部门看到窦太后批准何敞查案,也分别派出主管官员,以保证案件审理的力度和公正。经过严密的调查和审理,刘畅被杀一案真相大白于天下。杀人的主谋,正是窦太后的哥哥窦宪。



窦宪为何要杀刘畅?其实只是因为“爱”。窦宪身为皇太后的亲哥哥,现幼帝的亲大舅,最看重最在乎的就是手中的权和利。他想大权独揽,就希望妹妹窦太后只信他一人。刘畅被窦太后宠幸,让本就小心眼的窦宪感觉,自己的权势可能会受到威胁,于是果断出手,派人将刘畅诛杀。正是皇太后的“爱”,给刘畅惹来杀身之祸。


知道实情的窦太后怒不可遏,但是不忍心杀掉哥哥,于是把他幽禁于皇宫内院。窦宪还是怕自己被杀,于是申请出击北匈奴,用以赎罪。窦太后一看,这也算给自己的一个台阶,不如就坡下驴。于是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讨伐北匈奴汗国。



公元89年,窦宪率军征伐北匈奴,其战果如何呢?据《后汉书》记载:


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于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


此次战役,窦宪部大破北匈奴兵团,北匈奴单于逃走。窦宪部几路大军追击,一直追到了蒙古国的私渠比鞮海(比查干湖)。共斩杀北匈奴各王以下首级13000具,俘获各类牲畜100万余头。前后81个部落率众投降,人数更是高达20余万。


窦宪部出塞3000里,登上蒙古国内的燕然山,令班固在山石上刻写《封燕然山铭》,记载此次大捷,宣扬东汉王朝的国威军威。其中最后有“辞”一首,可以大体概括窦宪部大破北匈奴的功绩:


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载兮振万世!



窦宪部攻击北匈奴汗国的这次战役,是中国对外战争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主帅窦宪所立之功,可谓不世奇功。至此,匈奴对东汉中国的威胁基本消除。窦宪是人品极坏的皇亲国戚,但是在征伐北匈奴这件事儿上,功劳和贡献可与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争辉。


窦宪之所以能够打赢此仗,并一战而彪炳,原因有三:


原因一:用人得当


窦宪出击北匈奴,完全出自一己之私。此前也没有史料表明,窦宪在军事指挥上有任何过人之处。某种程度上来说,窦太后同意哥哥窦宪带兵打仗,是让他以“赎罪”之名,行“镀金”之实。



此次战役虽然“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但实际指挥全部战斗的统帅,大概率是耿秉。据《后汉书·耿秉传》记载,耿秉“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耿秉不仅军事经验丰富,而且对匈奴有深入了解。选他为窦宪的“副将”,是不二人选。


而窦宪在整个战役中没有越俎代庖、“外行”指导“内行”,最终获得彻底的胜利,也充分说明窦宪并不是完全的“坏胚”和“草包”。评其是非功过,不应非此即彼!他的历史功绩,更不该因其人品被抹煞。



原因二:敌弱我强


窦宪所面临的的“北匈奴汗国”,与卫青、霍去病所面临的的“匈奴汗国”不可同日而语。东汉初年,匈奴受自然灾害以及夺位之争等因素影响,彻底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东汉王朝,成为东汉王朝对抗北匈奴的重要屏障和“急先锋”。


此后,南北匈奴间的争斗不断,而南匈奴“背靠大树好乘凉”,总是占优势;北匈奴地处荒蛮之地,总体处于不利地位。窦宪部出击北匈奴,首提此议者,便是南匈奴。窦宪率部大破北匈奴,可以说是“趁其病,要其命”。



原因三:以夷制夷


窦宪出击北匈奴,多民族军队之间的互联互动,成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根据《后汉书》记载,窦宪部出兵之时,共率东汉部队骑兵仅8000人马。而南匈奴共出兵多少呢?30000余人马。南匈奴在此次战役中的主力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南匈奴欲灭北匈奴而后快,直接目的是向窦太后奏报的“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更深层次的目的则是由南匈奴“一统”匈奴。所以,窦宪部征伐北匈奴,主要是借助南匈奴无比火热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据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记载,参与征伐北匈奴的部队还包含东胡(鲜卑部落)、乌桓、西戎、氐、羌等各国、各族、各部落。他们都想在击败“破落户”北匈奴后分一杯羹。



上述原因二、原因三,其实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亦有所言:北匈奴在外蒙古和中亚的衰落大概不能完全归因于汉朝的军事优势。其他两个互相联系的发展也必须加以考虑。一个是北匈奴联盟的人力由于大规模逃亡而遭到巨大损失。……北匈奴的非中国邻居们也利用他们的内部困难从不同方向发动进攻。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历史拾遗
以史为鉴,为现实拾遗补缺。有趣的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等内容;述古道今!让您了解有趣的历史获得放松;且从历史精华的吸收掌控人生;无往而不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