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勒木德镇红柳村农村公路。李文才 摄
当前,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日渐寒冷,但郭勒木德镇被称为“小三亚”的六子湖旅游景点仍热闹非凡,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近年来,格尔木市充分结合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和群众出行等需求,持续优化农村公路网,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截至2023年年底,格尔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576公里,实现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100%,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及乡镇通客车率均达100%,“快递进村”覆盖率100%。今年10月,格尔木市《探索“交通﹢”模式赋能公路建设创新走实》入选“四好农村路”融合发展篇典型案例。
农产品畅销海内外
近年来,随着全市120余公里产业路的建成,格尔木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集聚经济要素、促进产业融合作用,以“道路围绕产业布局、产业围绕道路发展”为思路,依托农村路网,大力发展“交通﹢产业”模式,全力构建“道路服务基地,基地支撑产业,产业助推发展”格局。
今年国庆前夕,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仁达合作社种植的600亩土豆喜获丰收。随着大型农机在田地中驶过,一颗颗饱满圆润的土豆破土而出。“去年我们就在这购买了土豆,口感非常好,今年我们一家人早早过来捡了6袋土豆。”市民沈止寿边说边将自己选购的土豆搬到车上。
“交通条件的便利促进了仁达合作社、宝库村奶牛养殖等众多传统产业蓬勃发展,上门收购农产品的车辆络绎不绝,村民们也能通过快递实现‘地里收获地头卖’,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达1960万元,带动2000余农户实现增收。”红柳村驻村第一书记桓国平介绍。
近日,在大格勒乡,作为青海省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的格尔木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加工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筛选枸杞,一件件打包好的“红果果”将在经过海关查验后销往海外。
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高品质有机枸杞的种植、加工和销售。该公司自有有机枸杞种植基地1万亩,年产2000多吨有机枸杞鲜果,产品80%出口欧洲,连续13年出口额位列青海省第一,占青海省枸杞出口总额的50%以上。今年以来,该公司出口有机枸杞141万美元。
自2014年来,大格勒乡逐步引入多家企业,形成以枸杞产业为主,沙棘、紫皮大蒜、藜麦等特色农产品为辅的产业结构,着力推进有机枸杞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全乡各村集体收入均超过30万元,真正实现“创与集体,惠还于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
按照“交通﹢旅游”的发展思路,格尔木市积极推动全域资源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完成野牛沟至瑶池公路、察尔汗盐湖旅游资源路、格尔木市温泉水库公路及787草原旅游路等项目,打造昆仑山、察尔汗盐湖等1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内联外通的全域旅游公路网。
从泥土飞扬到平稳通畅,从泥泞小路到硬化路面,近年来,郭勒木德镇依托完善的农村公路网,先后建成金鱼湖草原旅游点、农业公园、六子湖等特色旅游项目。据统计,2023年格尔木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900万元。
“没有实施整体移民搬迁以前,牧民出行全靠天然牧道。搬迁后不仅实现了‘出门就是沥青路’,还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建成了多个特色旅游景点,带动周边5村860户实现增收致富。”郭勒木德镇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继银说。
得益于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建成,大格勒乡依托乡村地理条件和“枸杞之乡”的美誉,打造集观光、户外运动、亲子游体验、采摘、农家乐、民宿于一体的村集体经济“杞红家宴”农家乐,是将村集体经济向实体转变的一次尝试,为该村发展旅游农业探索了一条新途径。据统计,今年该农家乐纯收入7.8万元。
近年来,大格勒乡以农村公路为纽带,加快布局乡村旅游、民宿康养等新业态,建设“杞红家宴”农家乐、菊花村高标准温室大棚特色种植等项目,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促进4村620户2242人增收,实现人均收入5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