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40岁试飞员,刚上飞机,就发现地面人员,在低头擦泪,他心里咯噔一下:坏了

文摘   2024-11-21 06:00   江苏  
1998年3月23日,成都温江机场被浓厚的期待与紧张氛围所笼罩。这一天,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战斗机歼-10即将迎来其历史性的试飞时刻。无数双眼睛紧盯着飞机跑道,期待着见证这一伟大壮举。担任此次试飞任务的雷强,全副武装,踏上了他的“战场”——歼-10战斗机。雷强,一个与飞行事业紧密相连的名字,他的大半生都与飞机有着不解之缘。从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到成为歼-10的试飞员,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与磨砺。在歼-10的研发历程中,雷强和他的团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从建国之初的空军体系建设,到自主研发新型战斗机的决心,中国飞行事业的发展历经艰辛。歼-10的研发,不仅是为了突破自我,更是为了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而雷强,

正是这一伟大事业中的关键一环。在筹备歼-10试飞的过程中,雷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7名高级飞行员一同经历了严格的筛选和培训。他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歼-10的学习和训练中。经过层层考验,雷强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了试飞资格。然而,试飞之路并非坦途。歼-10作为第三代战斗机,其电子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给试飞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雷强和他的团队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难题,还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在国外培训期间,他们遭受了外国人的轻视和质疑,但雷强坚信人定胜天,他们一定能够顺利完成试飞任务。在试飞前夕,总设计师宋文骢对歼-10的不稳定态势表示担忧,建议将飞机改成静稳定态势以增加安全性。然而,

这将意味着至少一年的时间延误。雷强深知时间的紧迫性,毅然决定用歼-10交付时的状态进行试飞。他的决定得到了宋文骢的点头和团队的大力支持。3月23日当天,温江机场上空的气象条件并不理想,能见度只有3公里。然而,雷强和他的团队没有选择等待,而是决定立即展开试飞。在政委和医护人员的担忧目光中,雷强踏上了歼-10的驾驶舱。他的心跳加速,但眼神坚定。他知道,这一刻他代表的是整个团队的心血和期望。
随着歼-10一飞冲天,雷强逐渐放松了紧绷的心弦。他熟练地操作着飞机,感受着歼-10的灵活性和电子信息系统的优越性。在蓝天上盘旋的歼-10,就像一只雄鹰在展示自己的翅膀。底下的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等待着它的凯旋。
经过20多分钟的飞行,歼-10圆满完成了试飞任务。当雷强走出飞机时,他看到了宋文骢满含热泪的眼睛。这一刻,坚强的他终于也忍不住哭出了声来。团队这么多人、十几年的心血,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花帅览今古
浅夏花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