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李晓华”,你身边一定也有! | 睡前聊一会儿

时事   2024-11-18 21:31   北京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晚上好。

店里大排长龙,门口人头攒动,直播万人观看,同行“逐帧学艺”,顾客慕名“打卡”……近段时间,湖南怀化的理发师李晓华走红网络、热度居高不下。一位普普通通的理发师缘何汇集大流量,背后折射了大众怎样的期待?今天,我们“从头讲起”。

一直以来,大众苦“套路理发”久矣——

似乎很难享受清爽的理发过程:不少理发师“各显神通”,以点评发质打开话匣子,以推荐染烫护理巧作铺垫,以建议充值办卡华丽收尾;

似乎很难收获自己属意的发型:有的理发师自说自话地推行“当季流行”,千篇一律地“设计发型”,大刀阔斧地为顾客“改头换面”;

似乎很难拥有超值的理发体验:一进门“总监”起步,一看价有点犯怵,结果往往是“每一次理发都是一场豪赌,结局十赌九输”……

钻研营销的风气甚嚣尘上,手头功夫却分了神、走了样。浮躁之中,理发师李晓华的耐心倾听、货真价实成了一股清流。发丝虽细,门道不少。无论是“打薄一点”“刘海在眼睛上面一点”的具体要求,还是“希望自己改变大一些”的抽象描述,抑或是“剪短一点”和“稍微修一点”的微妙差异,李晓华“听得懂话”、拿捏得当,观感平平无奇,总能化朽为奇。这样的李晓华,不禁让我想起儿时常遇到的街边理发师。他们一剪、一梳、一推,最受周边社区老人们的欢迎。那双穿过白发的、粗糙的手,有岁月的痕迹;那句“精气神全在头上”,是从业的尊严。

理发师李晓华。图源网络

“听得懂”,是听得进、剪得出,是理解力、执行力,更是定力。有网友翻出一张2016年晓华理发店的照片,8年过去,周边门店换了又换,只有这间理发店坚持至今。“会慢慢调整、慢慢学”“等热度过去只想老实剪发”“自己几斤几两心中有数”,身处流量中心的李晓华并不认为自己的剪发技艺超越其他理发师,更不希望被捧得太高。潜心练技、用心待客,一把剪刀,剪出了名声,也修出了经营之道。世界熙熙攘攘、圈圈套套,难得的是始终清醒自持,可贵的是永远以诚待人。

留心观察,哪个城市没有这样的“李晓华”?哪个行业没有这样的“李晓华”?长沙豆豉园巷,手艺人坚守三十年,一针一线将初心缝进岁月;宁波迎凤街,小小早餐店几十年不倒,定格几代人的“舌尖记忆”……在小巷深处,在不起眼的角落,许多人深耕老手艺、守护老口味,用真诚和匠心赢得信赖。我们总说小店是最有烟火气、最有人情味的,大概因为它能满足我们很多细微的、琐碎的日常所需,又何尝不是因为一个又一个这样亲切而又认真的普通人。

并非所有酒香都要走出巷子,不过,在喧嚣的网络时代、嘈杂的流量世界,店面简洁、穿着朴素、收费亲民的李晓华能被大众看见,出乎寻常,也更值得格外珍视。因为这其中,有对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朴素赞许,寄托着大众对“认真的人不会被辜负”的美好愿景,也投射着人们对理想服务模式的期许。大家期待着,服务业再朴实些、再纯粹些,多些研究精细活儿的“李晓华”,少点一心赚快钱的“剪刀手”。而一个个流量中的“李晓华”,也将带给更多人鼓舞:人生轨道上,做好一件事,并乐于此道,何尝不是成就?何愁没有拥趸?

这正是:

做细微事,向远处行。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大家晚安!

(文 | 王  瑨)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