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县疾控中心防病提示

文摘   2025-01-04 11:14   甘肃  

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防鼠害,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乙类传染病,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病毒通过呼吸道、食物和消化道传播,进入人体后,对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大量的浆液外渗。除发热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组织液外渗,导致休克、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或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肾损害,导致肾功能衰竭。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我县是流行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过较长时间的流行。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易与感冒等疾病混淆。

典型表现为:发热(38~40℃)、“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

人群对流行性出血热普遍易感,人感染主要与农业劳动、室内环境劳作中接触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有关。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鼠害,针对性地做好个人防护,可显著降低发病率。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最危险的行为:

(1)主要是清除鼠尿、粪和鼠窝

(2)清扫闲弃已久的棚子或房屋

(3)清除曾有老鼠孳生的田间杂草杂物

(4)工作环境中有鼠类滋生、活动(如粮仓)等

对策:以上活动时须要带好手套、口罩等,做好个人防护。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的关键

1.防鼠、灭鼠是阻断本病流行的关键方法。检查并及时封堵室内外所有可能成为鼠类出入地的孔、洞,通往室内外的下水道、通风管道、线路等道口加设防鼠网;在可能存在鼠类活动的地方安放捕鼠夹或投放毒鼠饵。

2.整治环境卫生。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居室的被褥、衣服保持清洁;及时清除积存垃圾、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3.不直接接触、食用被鼠类啃咬、排泄物污染过的食物。

4.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高发地区16~60岁人群、到流行地区进行野外探险、劳作等活动的重点人群,建议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5.注意个人防护。在鼠类出没的地区劳作时不要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作时扎紧袖口和裤腿。

鼠害预防措施

(1)确保住家及工作场所无鼠。妥善保管粮食、食物,及时清洗餐具和炊具、宠物食品等,妥善管理生活垃圾,经常检查房间内可能存在的孔隙,密封所有的可能成为鼠类出入的孔隙。在可能存在老鼠的地方安放捕鼠夹或投放毒鼠饵。

(2)防止老鼠进入室内。及时清理家庭周围的垃圾、灌木和杂草。检查并及时封堵房子外面的孔、洞。及时清理鼠类可能居住杂物。木材等堆放时要与地面至少有1尺的距离。

(3)清扫有鼠类尿、粪污染的地方时,要适当防护。要戴橡胶或塑料手套,戴口罩,先用消毒剂喷洒,其中消毒剂可用家用消毒剂或0.05%的含氯消毒剂。不要扫把或吸尘器清扫啮齿类动物的尿液和粪便,这样容易使病毒颗粒进入空气中,通过呼吸道感染人。

(4)清扫闲置的棚屋、仓库或其他建筑时,要做好防护。应在清扫前30分钟打开所有的门和窗,戴手套,喷洒消毒剂清理地板、清洁台面、橱柜、抽屉等。如果在床上用品和衣物上看到鼠尿或粪的痕迹,应用洗衣粉、热水清洗。

(5)清理捕鼠夹和鼠窝时要戴橡胶或塑料手套。用消毒剂喷洒死老鼠或鼠窝及其周边区域;老鼠深埋;捕鼠夹用消毒剂浸泡5-10分钟消毒后再次使用。用肥皂和水或喷雾消毒剂或漂白粉溶液清洗,用肥皂和清水或其他洗手液洗手。

需要注意的是布放捕鼠夹、投放毒鼠饵时要防止儿童接触;可向防鼠灭鼠专业机构咨询新的防鼠灭鼠方法。

早期识别发现病例,尽早就医

患者有突然发热,可伴有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以及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症状,应及时就近就医。患者长途转送、颠簸可加重血管损伤。如必需长途转送患者,应尽量减轻长途颠簸和疲累,避免对病人造成损伤。

供稿:临潭县疾控中心





主编 | 牛   蕊  责编 | 张彩霞
审核 | 王振江  编辑 | 王锦明

投稿邮箱2193098718@qq.com

临潭发布
发布临潭消息,传播临潭声音,展示临潭风光,推介临潭特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