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清晨,满载“河北制造”的中欧班列拉响汽笛,驶离场站;夜晚,港口集装箱码头灯火通明,一派繁忙。日暮晨昏中,一个个开放场景,彰显着河北澎湃的发展活力。
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激活力。2024年,河北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明确改革的发力点,谋划发展的撬动点,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近日,黄骅港煤炭港区一派繁忙景象。(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用小切口改革,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成为12345热线手语服务专席的话务员后,杨欢晶才知道,原来和听障人士交流的手语,竟然也有“方言”。
“人名、地名,各地有时略有差异。”杨欢晶说。
为了表达更规范,一有时间,她就翻翻《国家通用手语词典》。记者在她的工位上看到,这套红色封面的词典就摆在桌子一角。
2024年6月12日,“河北12345”微信小程序开通手语服务功能。就在那一天,杨欢晶成为我省首批进入手语服务专席的话务员之一。
这年12月的一天,一个叫光巍的聋哑人打通12345热线。隔着屏幕,通过手语交流,杨欢晶得知,对方想为听障人士组建一个旱地冰壶队。挂断电话后,光巍的诉求最终转至石家庄市桥西区残联,工作人员很快联系光巍上门帮办。
谁说无声的交流中,没有浓烈的情感呢?有时,在电脑屏幕上,杨欢晶会第二次,甚至多次见到同一位聋哑人求助。“怎么又是你?”屏幕上,对方用手比划着,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欣喜。每每这时,杨欢晶也会被对方情绪感染,禁不住嘴角上扬。
回顾2024年,杨欢晶感觉内心无比富足。原来,施予爱,同样也能感受到温暖。
2024年11月初,我省各市12345热线全部实现手语服务,截至12月底,帮助听障群体解决诉求500余件。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开通热线手语服务的省份,我省构建起上下联动、便捷高效的“无障碍”热线服务网络,为全国热线无障碍建设探索了经验。
过去的这一年,我省持续深化相关领域改革,一批像手语“接听”12345热线这样的小切口举措,撬动了大变革,带来了大突破,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改善,为经营主体送上满满的获得感。
这份获得感,体现在一句“没想到”的惊喜中。
2024年7月4日,河北水文智慧平台建设项目开标。在陕西西安,山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陇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线上提交了投标材料。“没想到,我还没去河北,7月8日就收到了中标结果。”王陇平说。
不知道评谁的标,也不知道谁来评标。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从制度上保证了评审结果的公正透明。
这份获得感,体现在一次“网上办”的便利里。
2024年10月,邯郸市志和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陆瑶轻点鼠标、填写信息,通过河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交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申请,当天就收到了变更后的电子证照。
方便办、满意办。我省把所有涉企和民生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同时开通全省一体化线上服务平台,推动办事“只进一门”“一网通办”,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4年6月12日,“河北12345”微信小程序开通手语服务功能。杨欢晶(右一)成为河北首批进入手语服务专席的话务员之一。(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李巍摄
向海图强,把沿海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4年12月12日上午,黄骅港。
装有白沟箱包、安平丝网、青县化妆刷等货物的“合誉”号货轮,缓缓驶离津冀国际集装箱码头。这艘船在上海港短暂停留后,穿越太平洋,28日抵达美国洛杉矶港。
黄骅港的这条美西(美国西海岸的简称)集装箱航线,在2024年11月开通。这是我国北方第一条以快航模式运营至美国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
2024年,是河北港口集团合德海运公司总经理陈莉出差最多的一年。为了开通这条航线,这一年的2月,公司从总部、长江片区、山东片区等地抽调骨干力量到上海,组成运营中心团队,先试着走从上海港至洛杉矶港的点对点航线。从那时起,陈莉便开始了南北之间不断转战的生活。
因标准严苛、流程复杂,美西航线被称为航运界“天花板”。陈莉带领公司团队,一次次与国内外码头商对接洽谈、研发专项业务操作系统……大家合力攻坚,终于打通了这条海运通道。
回顾2024年,陈莉说,成就感都体现在客户的账本里。美西航线开通后,从开船到提柜,时效比普通航线显著提高。与陆运转至其他快线相比,单箱可为国内企业节省综合物流成本2万余元人民币。
渤海之滨,风起潮涌。重组成立两年多来,河北港口集团将秦、唐、沧的港口业务优化整合,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运营一体化,形成握指成拳的集合效应。改革开放的神奇力量,让我省487公里海岸线换了模样。
这里,国内外航线交织汇聚,集疏运体系不断延伸。海上巴士在省内三港四区间往来穿梭,每周60班。至环渤海主要港口间航线进一步加密,每月开行货轮200班以上,到港货物即来即走。
当前,秦皇岛港正大力发展集装箱和邮轮运输,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港和现代综合贸易港;唐山港着力建设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区域性集装箱航运中心;黄骅港抓紧建设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
数据显示,我省港口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60多条。2024年1至11月,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9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23%,铁矿石吞吐量3.84亿吨,同比增长25.51%,均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
我省沿海各市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沿海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4年11月9日,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沧州华宇特种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电子特气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指着厂区内一座80多米高的精馏塔,公司总经理徐立勇说:“这是目前全国单套产能最大的硅烷气生产装置。项目正式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这一年,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构建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高端涂料、绿色农用化学品5大产业集群,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氢能综合利用等8个特色产业链条的发展格局。
“黄金通道”正在创造更大的“黄金效益”
高邑县,这个内陆小县,因为有了国际陆港,迅速崛起为京津冀连通“一带一路”的重镇。
2024年12月10日,又一趟班列拉响汽笛,驶离场站。“像这样的班列,我们现在平均每天要开行两三列。”石家庄国际陆港总经理刘金朋说。
2024年,对于刘金朋来说,当下的汽笛声,就是他生活场景的BGM(背景音乐)。
堆场上,林立的集装箱一眼望不到边;线路图上,陆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这一年的3月21日,京津冀直通塞尔维亚的中欧班列首次开通;5月9日,京津冀通往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中欧班列实现每周一班常态化开行;7月27日,京津冀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开通,开启了京津冀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的新篇章。
从运行之初的4列,到2020年的105列、2022年的506列,再到2024年突破800列,石家庄国际陆港用一个个屡攀高峰的开行量,丈量着河北融入“一带一路”的广度和深度。
过去的一年,国际陆港还有一个变化,那就是回程班列数量的激增。
“一趟车,两趟货,‘重去重回’最赚钱。”刘金朋说。从“琳琅满目”的出发,到“满载而归”的到达,飞驰的列车,不仅将“河北制造”源源不断运往世界,还将粮食、板材、化肥等国外物资运回国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聚发展之势,汇合作之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省不断完善国际产能合作机制,支持钢铁、汽车等重点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一带一路”这条“黄金通道”,正在创造更大的“黄金效益”。
这一年的3月,长城汽车对俄罗斯图拉州工厂进行扩建,大大提升了生产能力。2024年,该工厂汽车产量、销量均位于国内在俄车企首位。
去年前11个月,河钢塞钢完成钢产量96万吨,已经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德龙钢铁印尼钢厂顺利达产,成为印尼当地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晶澳太阳能越南光伏组件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海泰新能印尼光伏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启动前期工作;武安新峰埃及热轧卷项目签约……“一带一路”上,越来越多地标性项目镌刻下“河北印记”。
2024年1至11月,我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备案新设企业55家,中方投资额7.1亿美元,同比增长49.9%,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7.9%和78%;全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720.6亿元,同比增长9.2%,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8.6%。(河北日报记者 李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