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抱着一只鸡来到武汉大学讲堂,然后摁着鸡脑袋让它去吃地上的米。
鸡一直在抗争,死活不吃。
可当陶行知把手松开以后,那只鸡自觉地就去吃米了。
随后,陶行知对着大家娓娓说道: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孩子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孩子,他是不情愿学的。
但如果让孩子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效果一定好得多。
一个家庭使足了力气希望改变孩子,那就是一个蒙昧的家庭。
真正觉醒的家庭,是父母不要停止和放弃成长,孩子其实也跟着一起优秀。
1
北京师范大学的钱志亮教授曾讲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他的一个朋友有个四岁的小女儿,每天一回家,就径直躺到沙发上,熟练地拿起iPad玩个不停。
朋友一时困惑不解,不明白女儿何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突然意识到自己每天下班回家,也是习惯性地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发现问题所在后,他既觉得女儿的模仿行为滑稽可笑,又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
当他减少在家中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后,惊喜地发现女儿也逐渐减少了使用iPad的时间。
朋友感慨万千地说:“我从事教育工作,深知孩子擅长模仿父母,但没想到会如此惟妙惟肖。有时自己不经意间的动作,都会被孩子学去,以后得更加小心谨慎了。”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自然是他们最亲近的老师。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甚至可能决定他们的一生。
当父母想要纠正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时,最有效的方式往往不是说教,而是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己。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门话题:儿子沉迷游戏,与他讨论时,他却反驳说“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教育孩子?
在众多回答中,一位老师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初二的学生,语文和理科成绩都很不理想。父亲焦急万分,向老师请教解决之道。
老师建议说:“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
父亲听后立刻行动起来,周末放弃加班,陪儿子在学校旁边的自习室学习。
父亲读建造师教材,儿子读经典名著。
一年后,儿子的语文成绩有了显著提升,父亲也顺利通过了二级建造师考试。
接着,儿子继续努力学习理科,最终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父亲也成功考取了一级建造师证。
这位老师总结道:“如果你家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那么你就自己先行动起来,这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著名主持人杨澜也曾说过:“别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如果你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懂得情绪管理,孩子自然会懂得模仿你。”
教育从来不是要求,而是影响。
如果你发现教育孩子很难很累,孩子也没有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不妨收回一直放在孩子身上的目光,先做好自己。
教育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自我成长,成为孩子可追随、值得效仿的好榜样,这才是教育最好的样子。
2
被誉为中国家庭教育领域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在其著作中透露了一段亲身经历。
当贾容韬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他的高中生子却陷入了困境:
沉迷于网络、学业垫底、多次卷入斗殴事件、甚至两度面临学校的退学警告。
尽管尝试了打骂等教育方式,儿子的情况却每况愈下,甚至开始夜不归宿。
面对这一困境,贾容韬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抉择:
他决定暂时搁置事业,在学校周边租赁居所,全身心陪伴儿子学习。
面对儿子生活上的不修边幅,贾容韬以身作则,每日将居所打理得井井有条;
为了激发儿子的学习热情,他更是坚持每日阅读,营造出一个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贾容韬的悉心陪伴下,儿子不仅成功戒除了网瘾,还顺利考入了国内一所知名大学。
教育子女,实质上是一场父母的自我提升之旅,父母若能成为榜样,孩子自然也会茁壮成长。
最上乘的家庭教育便是:父母不断进取,孩子愈发卓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特任教授陈杲(gǎo),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14岁即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远赴美国深造博士,到了25岁,他已经成为了博士生导师,成就斐然。
陈杲的父亲陈钱林,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校长,还是一位在教育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尽管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他从未停止过自我提升的脚步。
陈父一直在探索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先进的心理学理念,他深知,作为父母,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他以身作则,为陈杲树立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变得优秀,那么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与其在孩子身后不断鞭策、催促,不如走在他们的前面,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们指引方向。
因为,孩子最有可能的成长路径,就是模仿并复制现在的我们。
3
我曾在网上读到过一个有趣的段子,调侃说许仙和白素贞可能是史上最“省心”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出生后,一个选择出家修行,一个则被关进塔中,完全无需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操心。等到再次相见时,孩子已经高中状元,成就非凡。
然而,作为普通的家长,我们没有那千年的修为和奇遇,只能在这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教育之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行。
其实,最高级的家庭教育,并非仅仅是为孩子购置学区房,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从自身做起,成为孩子的榜样。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教育子女方面,就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热爱阅读,每晚七点后都会雷打不动地进入读书时间,任何人都不能打扰。这种“读书无止境”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孩子们。
在待人接物方面,钱学森同样为孩子们做出了良好的示范。钱家曾有一位厨艺精湛的厨师,虽然他不识字,但钱学森每次用餐时都会衣着得体,与他交流时也总是温文尔雅,表现出极大的尊重。钱学森用自己的行动向儿子诠释了尊重的含义,从此,钱永刚在与人相处时,也会时刻牢记“尊重”二字。
孩子的许多行为,其实都是在模仿父母。因此,当父母希望孩子做到某件事时,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让孩子真正学会并内化这些品质。
杨绛先生也说过:榜样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酷爱看书,经常在书海里沉醉,他把这份热爱也传递到了杨绛身上。
杨绛在文章《回忆父亲》里写道:父亲从没让我成才,一切全靠言传身教。
杨绛和钱钟书生了钱瑗以后,他们从不像常人那样逼着孩子读书学习,也是潜移默化的渗透。
两人爱看书,钱瑗见了便照模照样来读。钱瑗也因此,从小就养成了好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
初中毕业,钱瑗以代数满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贝满女中。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段春风化雨的过程。
走在前面的父母,只要自己努力进取、一言一行大方得当、积极乐观过好每一天,你的孩子自会随行。
▽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亚说过:“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如果家庭教育是树根,孩子则是树上的果实。
假如根基不厚,没有足够的养分,却期盼树干茁壮、硕果累累,这很不现实。
育子先育己。
你往高处飞,孩子也紧随其后。
(声明:“最新政策信息解读”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