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全国道德模范
“中国好人”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
因病医治无效
在湖北武汉逝世
隐“功”埋名三十载
终生报国不言悔
今天
自幼立志科学救国
为国“深潜”三十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
支部书记同他谈话,说了三点,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犯了错误也出不来,出来了就泄密了”;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
领导对他说:“你能接受这种工作吗?”黄旭华毫不犹豫回答:“能适应,而且是自然适应”。
此后30年时间,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
1986年底,核潜艇工程解密后,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回到广东老家。见到93岁的母亲,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直到1987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9个兄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
上世纪60年代,核潜艇研制之难,难在这项工作几乎是从零起步。黄旭华面对的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是从何下手,从哪打开工作局面的方法问题。
“当时,我们只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核潜艇和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对内部结构更是一无所知。”黄旭华回忆说。
用最“土”的办法来解决最尖端的技术问题,是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克难攻坚的法宝。
工作中的黄旭华(左一)
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亲自参与深潜,这在世界上尚无先例。单位领导得知后,劝黄旭华不要亲自深潜,但黄旭华却坚持参加。他说:“深潜不是冒险,我对它有信心。而且,万一还有哪个环节疏漏了,我在下面可以及时协助艇长判断和处置。”
黄旭华的下潜,让全体参与人员在技术上有了主心骨,在精神上,更是对全体参试人员的巨大鼓舞。试验结果证明,一代核潜艇的设计、建造都达到了预期。中国人民海军潜艇史上首个深潜纪录由此诞生。
在试验艇起浮的过程中,艇上的《快报》请黄旭华题字,激情澎湃的他一挥而就:“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甘做隐姓埋名人。”
黄旭华与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一起。
黄旭华的视力一度因严重白内障受到影响,七八年里,甚至看不清女儿的脸。痴翁的眼神黯淡了下去,自觉科研生涯走到了尽头。2018年,黄旭华做完白内障手术,摘下纱布的那一刻,他连手机上的小字都能看清了,乐得像个孩子一般。
2020年,获得“共和国勋章”,他谦虚地说:“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2021年,他捐出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他的人生
正如深海中的潜艇
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致敬黄老
一路走好!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