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晨型人格(深度好文)

文摘   2025-01-06 06:01   浙江  

能控制早晨的人,就能控制人生。

古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每一个从容昂扬的日子,都源于一个简单的清晨。

所以真正的高手,都懂得抓住早晨。

而你和你所渴望的生活,也就只隔着一个早起的距离。

1

早起,能让你“熬得住”

曾国藩曾言:“早起,为第一养生秘诀。”

的确如此。

有研究就曾表明,早睡早起,身体免疫力会增强,心态会更积极,生病风险也会降低。

人世间,没有无坚不摧的身体,而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早起,你的身体将会持久焕发生机。

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都习惯于早起。

他每天雷打不动天不亮就醒,起床后,悠闲吃个早餐,然后便外出绕着周边走上一两圈。

迎着朝阳,呼吸着它的生机,也欣赏着路边的美景。

有位记者得知后,就曾调侃道:“你这是闻鸡起舞。”

季羡林则笑着回道:“是鸡闻我起舞。”

季羡林身兼数职,会议多,社会活动也多,有时候一天甚至会赶十来个项目,让他忙的不可开交。

而清晨的这一段属于自己时间,却让他身心充盈,在接下来的一天中都能精神焕发。

所以季羡林虽因缺食少穿导致身体从小就不是很好,6岁时还得了天花,此后更是小病不断,两次患癌,但最终却活到了98岁的高龄,享尽了福气。

古语有云:“起早有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人这一生,能熬到生命最后的人,拼的都是健康。

所以上天送来黎明,其实是给予每个人的福气。

从此刻起,将清晨抓在手里,好好吃饭,在院子里散散步,喝上一杯清水……

好的习惯,才能造就了好的身体,日积月累下,我们的生命之路,才能长长久久,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2

早起,能让你“稳得住”

《增广贤文》有言:“早起三光,迟起三慌。”

生活中,起得早的人,内心才能不焦不躁,将许多事情办妥当。

起得晚,反而容易慌慌张张,这一天注定难以好过。

不慌不忙,才是生命最好的状态。

而它的背后,站着是能让人稳步前行的自律与毅力。

周筱青曾分享过他的家庭:

在他的记忆里,母亲永远是起得最早的人。

起来后,母亲会细心梳理好自己的头发,随后轻手轻脚去洗锅烧水,灌满暖瓶,再做饭菜。

倘若到了冬天,就再支上一口锅,煮点猪食,养好膘。

在母亲的带领下,他们一家人也都会早起,大哥二哥轮流去担山上的泉水,姐姐下河洗衣,周筱青则和小哥会在上学前,各去捡回一畚箕猪粪做肥。

等将猪粪捡回家,竹竿上已整齐划一的晾晒好了洗净的衣服服。

倘若时间尚早,周筱青便和小哥就在院里读书。

一家人的生活,始终在这样有条不紊的早晨里开启,日子虽过得清苦,但周筱青却有着从未有过的安心。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台词:“我想早起,不是因为我整晚睡不着。而是我真心愿意,我想好好过好每一天。”

成年人的世界,大多忙忙碌碌,被解决不完的琐事推着前行,白天因此昏昏沉沉,夜晚焦虑失眠,就此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当你感到焦虑与压力如影随形时,不妨试着改变自己的作息。

时间的流逝不可阻挡,然而我们却能选择怎样的去对待时间。

早起带来的力量,将伴着我们跨过生命里许多的沟沟坎坎。

当你赢得了清晨,定将稳当地行走于生活的路上,发现属于它的宁静和美好。

3

能控制早晨的人,就能控制人生。

曾国藩曾说:“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早起,是过好日子的根本,更是掌控人生的关键。

在众多作家中,严歌苓算得上高质高产。

截至如今,她相继出版了20多部长篇和70多部中短篇小说。

而如此多的作品,是严歌苓在近万个清晨中,一点点积累下来的。

她经常四五点便起床,再看书、写作5-6小时。

即便生儿育女后,她仍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在送完女儿上学后,便会泡上一大杯浓咖啡,坐在书桌前笔缀不耕。

在四十余年的写作生涯里,早晨占据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而这也使半路出家,弃舞从文的她,成为了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

人这一生,成功永远源于日复一日的坚持。

有位作家就曾说:“一个人对待早晨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早起的人,每天都能多出一二小时的时间,来思虑今天的规划,付出多一分的努力。

而这样的一天,永远自美好愉悦的主动与自律中开始,同时也在一年365天的复利下,让身体更健康,让生活更从容,让生命变得丰盈而又充实。

所以,不妨将早起融入自己生活的节奏。

这世间,最缓慢的不是跬步,而是无尽的踟蹰和犹豫;最迅速的不是冲刺,而是即刻开始!

在这个浮躁的环境,只有懂得开始与自律的人,才能够掌控人生,最终脱颖而出。

古语有云:“我命在我,不在于天。”

从今日开始,让余生的每一个日子平添一份积极与主动。

须知春天若不勤于耕种,则秋收无望;壮年若不勤于修行,则老而无依。

清晨时光贵如金,人到中年,你怎样度过清晨,就会怎样迎接人生。

点个在看,愿我们的每一个早晨都不会被辜负,每一次的早起也都收获满满!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文化!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精典传统文化
【精典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