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辰谙
作为音乐制作最后的也是决定作品最终面貌的一环,母带制作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对于卧室制作人来说,如何在条件有限的工作室中做好母带,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01
有时混音可能比母带更重要
在传统的音乐制作流程中,母带处理往往是混音之后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母带并非决定音乐最终质量的唯一要素。
一首精心雕琢的混音,其对母带处理的需求可能微乎其微;相反,若混音质量不尽如人意,则可能需要返回混音阶段进行深度修正。
因此,在着手母带处理之前,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确认混音是否已达到足够高的水准,是否精准地实现了创作目标,是否已是当前能力所及的极致表现。
如果混音存在明显的问题,如平衡不当、动态范围过大等,应在混音阶段进行修正,而不是依赖母带处理来弥补。
在确认完了这些问题之后,再来考虑进入母带处理的阶段才是比较合适的。
毕竟,母带处理的对象往往只是一个双声道的音频文件,其实际操作的空间并没有很大。所以说,母带处理更讲究的是对细节的控制和对整体的塑形。
02
监听设备和监听环境的优化
卧室制作人的监听设备虽然一般都比不过专业录音棚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不能用这些一般的设备做出好的母带。
我们首先需要确保的,就是监听设备对于声音的各个频段的呈现是基本合格的,不要过强也不要过弱。
因此,选购设备的时候一定不要考虑那些带着“重低音”、“高音染”等标签的设备,而要多看看专业监听设备的测评,然后结合经济情况来进行选购。
在具体的监听中,记得将监听音量设置到能清晰听到混音中的所有声音,但又不会造成耳朵疲劳的音量,以保持一致的视角。
在硬件设备之外,卧室制作人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监听环境了。虽然在自家的卧室中进行声学装修多少有些不太现实,但是也不是没有方法可以带来改善。
具体的一些措施,可以参看笔者以前的一些文章:
03
电平匹配
响度是母带处理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其不仅本身是一个调整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作品中的其他元素的判断。
对于卧室制作人来说,在做母带处理时,找到合适的参考曲是非常有价值的。而找到参考曲之后的第一件事,其实往往就是电平匹配。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母带工程中的参考曲轨道上挂上如Waves出品的WLM之类的响度测量插件,然后播放每首曲子最响的部分并实时调节音量。
至于调节的标准,一般推荐-14LUFS,这也是目前很多流媒体平台通用的响度标准。
在统一参考曲的响度之后,我们就可以调节作业曲的音量,使其最响的部分也有接近这个标准的响度。
04
朝着参考曲目做母带
在响度统一后,我们就要开始寻找我们的作业曲和参考曲之间的差别,并正式开始做母带了。
对于母带来说,更宽广的声场、更立体的声像、更大的响度和更鲜活的动态往往都是我们希望实现的,而诸如iZotope出品的Ozone等母带效果器插件则是卧室制作人们可以好好利用的工具。
在母带阶段,一般来说,EQ的调节范围通常在0.5~1dB之间;在基本的频段调节之外,在EQ效果器中进行M/S调节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立体声效果。
在压缩的方面,母带阶段的压缩比一般在1.5:1~2:1之间,推荐使用较温和的阈值来压缩整体的动态。
至于母带流的最后一关,也就是限制器的设置,由于目前流媒体平台基本都会对上传音频的响度进行二次处理,过大的会拉小,过小的会拉大,所以其实响度战争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设置限制器时保持和流媒体平台的标准一致即可。
05
关于母带的导出
在导出最终成品时,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输出的格式问题。在格式的选择方面,一般都会选择无损的音乐格式如WAV和AIFF。
而在具体的采样精度和比特率的方面,如果输出的是16bit的文件,一般都要记得添加抖动。(关于抖动,可以参看笔者的这篇文章:数字音频中的“抖动(Dithering)”指的是什么?)
如果有同一张专辑的多个曲目需要母带处理,在某种程度上,确保它们在响度、色调等方面保持一致也是有必要的,虽然目前很多知名的音乐人也都不在意这一点了。
然后,得到最终的母带文件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我们还应该在不同的监听设备上检查母带,包括耳机、家用音响系统、车载音响和便携式设备,以确保作品在各种播放环境中都能表现良好。
如果可能,还可以让专业的母带工程师听一听你的母带,以获得反馈和可能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