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丽离婚两年,异性恋婚姻有什么问题?

文化   2024-10-09 13:04   北京  

一转眼,单口喜剧演员黄阿丽(Ali Wong)已经离婚两年了,这两年里,她开始与不同的人约会,体验着婚姻之外的另一种生活。她将自己离婚后的经历写成段子,10月8日,全新专场“单身女士”上线。

离婚后的黄阿丽看上去更加自如、舒展。专场里,她分享着形形色色的约会故事,调侃婚姻,戏谑两性关系,享受着十年婚姻结束后的自由。

《黄阿丽:单身女士 Ali Wong: Single Lady》,@b站up主H-era

这也再次引发我们对于异性恋婚姻的思考,从什么时候开始,离婚更像是一种祝福而不是惋惜?为什么大家宁可和虚拟对象比如ChatGPT恋爱,也不想步入婚姻了

婚姻范式正在发生改变。社会学学者丁瑜将从性别构建的角度,谈谈有关亲密关系变化的思考。


讲述|丁瑜
来源|看理想x辉瑞中国《学完这一课》

01.
社会性别,如何成为今天的你?

性别研究,是从妇女研究中分支出来,又与之并行发展的,顾名思义,性别研究专注于“社会性别”,让我们用批判的眼睛思考身边的一切现象,从劳动问题到健康到大众文化到日常生活,与性别有什么关系,是如何受到性别的影响的。

社会性别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从根本上定义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与之密切关联的有性别、性、种族、阶层、能力、信仰、出生地、公民身份、生活经历、对资源的拥有程度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明白一个人的身份属性,更能帮我们从历史、文化、社会的角度思考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构建、固化和稳定了有关的社会规范、制度和系统。这里涉及四个大问题。

第一,亲密关系基本涉及男女两性,那么男女两性到底是什么?我们说的性别到底是什么?所谓性别,是如何被塑造成如今这个样子的?

比如“男女有别”“男人要阳刚上进有事业心,女人要温柔顾家有爱心”“男的更擅长抽象思维的学科,比如理工科女的更擅长细腻具象的文科”之类。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根本的,但常被忽略的问题,“你是如何成为今天的你的”?

第二,现实中的男女两性关系,也就是构成我们今天所理解和接受的一夫一妻异性恋婚姻基础的性别关系,有什么问题?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问题吗?”,但这和第一点是相关联的。


第三,如今这样所谓“人机恋”、虚拟恋爱冲破次元壁的组合为什么会出现?它体现了青年人怎样的需求?它是不是破坏了原有的性别关系?

第四,最终的问题,爱是什么?到底要如何去爱?

如果我们能够大概明白这四个互相勾连的问题,就能理解现在的这些现象为何出现,也能更理解亲密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期待,才能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中的现实,避免受到鞭打和冲击。

首先,我们来讲讲第一点,性别是什么,它是如何被塑造的。人类的性与性别是一个综合了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领域,这两个面向里,生理性别,是我们说的sex,由基因里的染色体决定人有解剖学意义上的生理差异;

社会性别,有另一个词gender,是建立在生理差异上的实际存在的社会性差异与社会性关系,它不是天生的,是社会文化对所谓男女性别的特征、气质、角色、活动、分工、 责任的期待和规范,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社会建构。

不同文化对阴柔/女性、阳刚/男性的定义各不相同,通常由家庭、学校、职场、媒体、宗教等一系列社会化场所完成性别的教化。

最广为人知的说明应该是波伏娃的那一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还有另一句话也值得一提,盖尔鲁宾对性别构建曾发出深刻的提问:

“一个顺从的女人是个什么人?她是人类雌性中的一员。可这个解释就跟没解释一样。一个女人就是一个女人。她只有在某些关系中才变成仆人、妻子、奴婢、色情女招待、妓女或打字秘书。脱离了这些关系,她就不是男人的助手,就像金子本身并不是钱,等等……那些这些使一个女性变成受压迫的女人的关系是什么呢?”


一个字面意义上普普通通的“女”字,是如何带有特别的属性?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又一直背负着压迫或不平等的关系?从古至今,许多事情都在告诉你,男人女人应该要怎样才符合这个性别的气质,凡有越界,必有后果。

回到一开始的那个问题,你是如何成为今天的你的?你的名字、喜好、情绪、倾向,都带有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下性别观念变化的强烈印记。

02.
异性恋婚姻,有什么问题?

现在来到第二个问题。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了一个观点,1816年,法国有一位政治和社会理论家争辩,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期间关于离婚的立法应该取消。

他说,就像政治民主“允许人民,政治社会中弱小的一部分,起来反抗现有权力,”离婚是“名副其实的家庭内的民主”,意味着允许妻子,“婚姻中弱小的一方,向婚姻中的权威造反”,所以,“为了使国家权力不落入人民手中,必须保证家庭不落入妇女和儿童手中。”

他从一个类比开始,建立了婚姻与民主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家庭制度的稳固是秩序井然的国家的基础,因此我们会有现在的婚姻关系限制,也就是说,大多数社会和文化下,婚姻必须是建立在异性恋基础之上的一男一女的结合,这样能保证后代的延续,同时不陷入一夫多妻或以往任何多偶制的混乱。


与社会性别相似,自然的家庭、婚姻制度也是被构建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下来的。在此之前,一夫一妻多妾制同样被认为是自然合理的,直到大家的认知随着社会变化出现了改变(或者说社会风俗与规范随着人们的认知而改变),有人开始思考为何自己的命运只能是这样,尤其是女性。

比如100多年前轰动中国的赵五贞女士自杀案,引得当时的青年毛泽东发出赵五贞的死根源于”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的感叹,指出婚姻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有识之士质疑,勇敢者反抗,才有了社会变革。

任何制度都是被建构出来、赋予意义并用许多手段合法、合理化的,因此这些意义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人也会随着这些改变的意义去改变自己的互动方式。

我国的第一部婚姻法是19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的,经过多年发展,里面的很多条款已不再适用,或者说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两性平等意识的不断加强,这些条款需要作出改变以适应社会现实。

最新的民法典里也有很多相应的改变。大家普遍对婚姻内部的平等,包括财产、债务等,家务劳动的价值和儿童利益比较关注,这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痛点,太多的夫妻关系问题,铺天盖地的社会新闻,让很多年轻女性对婚姻产生怀疑。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回收了2万多份问卷的青年恋爱婚育态度方面的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有明确的结婚意愿,被问及不想结婚的原因,超过一半的人是因为社会事件的影响,这些对女性不友好的性别关系让人心生畏惧。其中,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而这也与现实情境相符。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婚姻和家庭建立的基础就是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如刚才所剖析,每个个体遵循的成长路径方方面面都是按支配性男性气质和从属性女性气质来设计的,我们后面的修修补补,本质上只能说是修改了底线,我们说法律是底线,但无法撼动既已形成的不平等观念,因为观念是最难改变的。

03.
虚拟爱情为什么越来越流行?

再来看第三个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今的年轻人对爱和亲密关系整体获取的知识、感受、体验更丰富、具象、多元化了,可以说,他们也许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或者说跟我们的前辈们相比不再那么容易被传统的婚育观念支配,而是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和决定的空间。

现代性下的个体化令我们有更多自由空间摆脱社会的束缚,社会学里叫做“脱嵌”,与传统脱嵌。

当大家开始反思两性关系,这是好事,总归要对我们一直认为“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东西开始关注和思考,改变才有可能发生,要是大家都不去想,不去批判,全部循规蹈矩,世界如流水线机器轰隆隆转个不停,每个人都被固定在设计好的模子里,那就不会有任何的社会进步了。


与AI谈情说爱、沉浸在虚拟角色中,都是情感的折射。虚拟恋爱广义上指的是与不是现实中的真实的人建立亲密关系,这个对象可以是最接近真实恋爱的真人在线陪聊(购买陪伴时间),可以是游戏中的角色,亦可以是AI,能让你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一个虚拟人,任何时间、地点,在任何需要的时候,为你提供即时语音和形象陪伴。

通过研究发现,大家不是不想爱,而是在现在的性别观念模具下,难以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对象,尤其是女性,这可以归结为男女在这方面进步的速度不同。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就业、收入、社会参与度等各方面的增加,她们更快地接受了性别平等、女性独立的思想,而男性作为既得利益者,整体上要捍卫自身的权力,因此相对更因循守旧,改变更困难。

当女性已经一只脚踏入了独立自主的职业化之路,另一只腿却还被拖在家庭内部承担大量的家务而得不到分担,社会学家将之形容为“停滞的革命”,这个革命指的是性别平等进步的革命。

女性的想法得不到满足,很多需求无法被回应,此时,人工智能的出现就像抛出了一条稻草——无论是游戏还是虚恋APP甚至是现在的ChatGPT,它关注你的一言一行,它尊重你的价值和感受,有求必应,陪你经历一切,却不会改变,容颜不老,优点长存;变的是你,而且一定是步向成熟的、在感情上慢慢变好的模样。

如此种种,叫人很难不爱。但是,它们有没有打破现有的性别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没有,有时候甚至强化了某些性别刻板印象。

它们是接受了现有性别关系与观念的人做出来的,由于披着甜蜜的外衣,又吸纳了更新的、进步的性别观念,更多地从女性的角度和需求出发,能补充现有关系的不足,实现一些无法实现之处,可以说,虚拟恋人,是一个理想化的亲密关系版本。


虚拟恋人给现实中的两性关系上了一课,折射出了性别关系的诸多问题和不平等,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有一定的消解父权制,甚至消解二元性别的意义。有意思的是,这是超越次元的一种情感关系,也就是说,虚拟和现实逐渐融合。

以小见大,我们也可以有超越族群、物种等边界的亲密关系,半个世纪前这个话题就已经在学界发生,以前提出的很多跨界和融合现在都已经实现,那么,你能不能想象如果沿着这条路下去,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04.
ChatGPT时代,可以如何去爱?

讲到这里,就到了第四个问题。是我们对爱的要求变高了吗?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虚拟恋爱,他们认为,跟虚幻的东西建立了亲密关系,就无法回到现实,在现实中会爱无能。

但是不是这样呢?如上文所说,那些是现实情感需求的投射,它们与现实亲密关系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同时存在。所以我们不应当用竞争关系去看待这些技术,而应该将它看作对我们的启示和提醒。

毛泽东曾提过“恋爱中心主义的夫妇关系”,吉登斯曾提到“纯粹关系”,这是什么?简单来说是指——

当女性不再束缚于生育的性,而是享有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和性自由,男性因此对女性的控制消除,权力关系改变,而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建构,整个话语体系就会随之改变,大规模经济与心理上的平等建立起来,男女间情感和性便能平等,关系趋于纯粹,亲密关系中原本因权力而形成的暴力、欺骗、威胁、虐待、嫉妒等就会被尊重、关爱取代,不会再发生因过于了解而受到伤害的情况,个人之间基于平等的爱发生联结,不会再由于爱而依附或被对方征服、吸纳或覆盖在阴影之下,人之间既开放又有界限。

而现实中的亲密关系是可以跟虚拟恋爱并存的,实际上,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平等、关怀、尊重的性别关系,以及真诚的、同步的、能有情感回应,同时又能保证双方独立空间的对象,而不是现实虚拟的区分。


要想逐步做到超越传统、甚至有问题的性别关系,关键有三点:一是对爱和亲密关系有正确的期待,这是让自己有一段满意生活的最重要的前提。没有命中注定和天作之合,实际上两个人在一起,一定要各自付出努力,尤其是让彼此的步调协调一致,共同成长,这要求我们各自保持自己的职业、个人发展与独立空间。

两个人也一定各有各的问题,但在看清楚这些问题、充分了解对方后,你依然觉得自己可以接受或喜爱对方,那就可以和对方建立一种更长期的关系,这种关系一定是立体的、复杂的,不是只包含好的、心动的、热烈的的情感。

二要建立爱的能力,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敢于面对关系中的不顺畅,学会解决问题,信任自己也信任他人。

现在大家工作生活压力太大,没有心思搞亲密关系。尤其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恋爱关系,大家会看着结果来计算投入,害怕互相袒露带来伤害以及处理伤害产生的时间和精神成本。因此也产生了希望明码标价,通过设立各种标准快速筛人的相亲局,似乎这样就能避免日后的很多问题。

但这并不能够。生活本来充满不确定性,如果两个人在一起,能平衡生活,带来正面感受,但你又不必全然拥有对方,反之亦然,这个关系就是可行的。要是两个人在一起并不能更好,反而带来了更多问题,就要再考虑一下是否继续这段关系。


我们并不是一定需要恋爱结婚的,不要为了完成这件事而完成,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很好,学会爱自己,跟自己相处,也很重要。

三是要学会协调,注意,不是一味妥协让步,而是彼此分工、照顾、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支持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价值,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事情可能并没有所谓最好的做法,有时候,可能对方做的并不怎样,但能够从情绪上回应和支撑着你,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注彼此的情绪和需要,而不是看不见或故意忽略,在亲密关系互动中非常重要,可能是一两句真诚的回应,可能是一两个表示理解和共情的动作,是对对方、对关系、对生活的尊重。

人大概很难有完全成熟的时候,所以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尝试,这就是社会学里说的继续社会化,社会化一生都在进行,不要等到你觉得万事俱备才去建立关系,而是在关系中不断反思和改善。
 
当然,还有另一种选择,通过其他方式去寻求亲密关系可以带来的情感满足,比如前面说到的虚拟恋人,养个猫狗宠物,强化朋友关系,也是完全可以的。

*本文整理自看理想和辉瑞中国联合出品的原创音频节目《学完这一课》第4期,有编辑删减。完整内容请至看理想App收听。


✏️ 💻




音频编辑:ruicen、小尹
微信内容编辑:汁儿
策划:看理想新媒体部
配图:《住宅区的两人》《最完美的离婚》
封面图:《黄阿丽:单身女士 Ali Wong: Single Lady

商业合作:bd@vistopia.com.cn

投稿或其他事宜:linl@vistopia.com.cn

看理想
看见另一种可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