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彭加木同行》
书名:《与彭加木同行》
作者:夏训诚 胡文康
出版发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版次:1999年1月第1版
页数:209页
索书号:I253/34
馆藏状态:在馆可阅
内容简介
三十多年前,中国科学家进入罗布荒原进行探险考察,是摆脱“文化大革命”桎梏后的重要举措。彭加木在罗布荒原意外失踪,探险考察活动受到挫折,也因之受到举国关注。本书真实地反映出当代中国科学工作者在罗布泊所经历的生死考验,并把屡涉绝境的困苦挫折,升华为一代知识分子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作为彭加木的同行,罗布泊探险考察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作者曾五次进入“生命的禁区”——罗布荒原。本书所反映的探险过程,都是作者所亲历的;它具有一种特殊的身临其境般的阅读感受,使读者能与作者并肩跋涉在罗布荒原的雅丹、碱滩和沙漠死界,一同寻找天边地平地线上的绿洲。
目录
二 作者介绍
夏训诚,江苏人,1957年毕业南京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长期从事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与沙漠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兰州沙漠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编有《罗布泊科学考察与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及防治》等专著。其与彭加木一同组建罗布泊科学考察队,是建国以来进入罗布泊地区科学考察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胡文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编审,1959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60年进入新疆,1961年正式调入中国科学院水土生物资源综合研究所(现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前身),2001年从所学术秘书岗位退休后返聘为所新闻发言人。知名科普作家,著有《沙漠三剑客》、《新疆广记》、《走进塔克拉玛干》等。
三 精彩书评
1980年的夏天,在新闻媒体的渲染下,中国举国上下对陷身罗布荒原的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队长彭加木研究员的命运表现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国外新闻媒体的介入,更使彭加木的失踪变得神秘起来。在罗布泊这个神秘地区发生的彭加木失踪的神秘事件,使得各种流言一时甚嚣尘上。
16年后,也是在6月,还是来自上海的探险家余纯顺,在完成他的57项探险后,折戟罗布荒源,再次引起了舆论的轰动。
他们,为什么都选择了罗布泊,甚至不惜抛撒宝贵的生命?这是长期以来许多人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对中国西部的探险,又成为一个热点,个中原因,除了人们把探险作为对自身意志与力量的一种考验外,也企盼困扰了人们的世纪之谜不要再带到新世纪去。在大量有关罗布泊、有关彭加木的文章和著作中,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由杨镰先生主编的《中国西部探险丛书》中,夏训诚、胡文康二位先生撰著的《与彭加木同行》,在纪实性、科学性、生动性方面都是十分突出的一部。
说到纪实性,作者作为彭加木先生的同事、罗布泊科学考察亲历者的身份,是别的作者所不能相比的。惟此,他们将彭加木先生遇难的前因后果、寻找的艰辛和无望,阐述得清清楚楚,使流传于社会的种种无稽之谈不攻自破;惟此,他们将罗布泊地区的种种特征、变化的原因和发展的趋势,交代得明明白白,使未到过罗布泊的人们看了本书对罗布泊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许多的谜也就迎刃而解了。
写作本书的作者,都不是专业作家,而是对新疆地理和荒漠环境研究卓有建树的科学家,从而使本书又具有了准确的科学性。罗布泊地区的雅丹、盐漠、沙漠、生物、河湖及其环境变迁,在他们笔下游刃有余,有数据、有论据、有分析,不由你不信。在使我们对探险者无畏精神钦佩的同时,增添了许多有关罗布泊的科学知识,获得了阅读的双重享受,真正是开卷有益了。
对读科学家的书,我一直有敬畏的心理。对科学的高深理论,隔行如隔山,因此,想象中他们的书,总是从因到果的规律探索,文字一定干巴巴的。而读《与彭加木同行》却没有让我产生这种印象。文字之流畅、笔法之生动,虽不能与文学专门家相比,却也是十分难得的。例如对楼兰姑娘的描绘,使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少女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又如,对动物、植物的描写,加入了拟人化,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世界,使人对一向视之如恶魔的荒漠环境有耳目一新之感。书中的人物与事件、与环境紧紧相扣,展现了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使我们自觉不自觉地与作者一起经历了“与彭加木同行”的心路历程。一本好书,不单是要读者知道是与不是,更重要的是让读者自己去感受什么是是与不是。我感觉,本书做到了这一点,是它最大的成功之处。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是知名的科学家,一位是知名的科普作家,多年的合作笔耕,也是使这本书生动感人的重要原因。
(柯沙)
彭加木在盐壳地考察
来源:若羌县图书馆
编辑:王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