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为国铸剑……他说: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时事   2025-02-07 13:11   湖南  





据中国船舶719所消息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

于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

享年99岁




昔日,我们痛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今日,我们哀悼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他们一个让中国人不再“挨饿”
一个让中国人不再“挨打”
黄旭华院士用一生
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与挚爱


国家的分量

在一个人心中能有多重?


重到可以为之远离家乡、荒岛求索

深藏功名三十载;

重到从一穷二白中“头拱地、脚朝天

也要把核潜艇搞出来”;

重到年过九旬仍不甘退休

誓要再干好多年

……



作为第一代

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

“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

“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

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




选择“不可告人”的人生


1926年
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
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
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
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

学生时代的黄旭华


高中毕业后
黄旭华同时收到
中央大学航空系
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
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
选择了造船

新中国成立初期
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
不断施加核威慑

上世纪50年代后期
中央决定组织力量
自主研制核潜艇
黄旭华有幸成为
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

执行任务前
黄旭华于1957年元旦
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
63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
“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
但此后30年时间
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父亲直到去世
也未能再见他一面

黄旭华在母亲百岁大寿时合影


直到1987年
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
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
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
黄旭华的9个兄弟姊妹及家人
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

黄旭华与李世英在家中举办婚礼时的合照

忙时
黄旭华一年中
有10个月不在家
结婚8年后结束两地分居
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造不出核潜艇,死不瞑目!”



对于大国而言

核潜艇是重要的国防利器之一

上世纪中叶

中国尖端技术基础薄弱

只能寄希望苏联的技术援助

然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在访华时傲慢地拒绝了


事后,毛主席作出指示: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于是我国研制核潜艇的

“09”工程诞生了

黄旭华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

被秘密地召集至北京

迅速开始了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设计工作


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四位总师合影(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中国

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核潜艇

从物质到知识一穷二白

但祖国的需要

就是黄旭华最大的动力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造不出核潜艇,我死不瞑目!”

黄旭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曾说到


当时

有关核潜艇的一切都是核心机密

黄旭华和他的年轻战友们

很难从国外拿到一点

关于核潜艇的现成技术资料

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条件下

黄旭华和同事们大海捞针般

搜集有关核潜艇的碎片消息


核潜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

黄旭华要求个个过秤

几年来每次称重都是“斤斤计较”

最终

数千吨的核潜艇

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

与设计值毫无二致


1974年8月1日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命名为“长征一号”

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2016年12月20日,黄旭华在办公室内与同事交谈。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从1965年“09”计划正式立项

用了不到十年

我们造出了自己的核潜艇

我国成为

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

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使中国具备了二次核反击的能力

茫茫海疆

成为阻隔外敌的海上长城!




生命和祖国的核潜艇事业融为一体


虽然造出了核潜艇
但黄旭华的步伐没有停歇
随后几年
他依然选择“深潜”

黄旭华的人生
正如深海中的潜艇
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他常说:
“此生属于核潜艇,
此生属于祖国,
此生无怨无悔。”

1988年4月29日
中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深潜试验
“任何一个钢板不合格、
一条焊缝有问题、
一个阀门封闭不严,
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
黄旭华这样形容
深潜试验的危险性

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纪念大会,庆祝建校120年周年。校友代表黄旭华和在校生分享自己理解的“交大精神”。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核潜艇是否具备战斗力
极限深潜试验是关键
深潜试验就是考验核潜艇
在极限情况下
结构和通海系统的安全性
在核潜艇深水试验中
最具有风险性和挑战性
“我对深潜很有信心,
将与大家一起下水!”
已过花甲之年的黄旭华
选择和潜艇官兵们一同下潜

4小时的深潜试验成功了!
这个世界上第一位
亲自参与核潜艇深潜试验的
总设计师即兴挥毫: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
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2019年4月18日,黄旭华走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1988年
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
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
黄旭华把接力棒
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
此后的20多年里
他给年轻一代当“拉拉队”
关键时刻给他们“撑腰”
还扮演“场外指导”

作为核潜艇技术领域的带头人
黄旭华几十年来硕果累累
培养和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
他常用“三面镜子”来勉励年轻人:
一是放大镜
——跟踪追寻有效线索;
二是显微镜
——看清内容和实质性;
三是照妖镜
——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2019年4月18日,黄旭华在办公室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隐“功”埋名三十载

终生报国不言悔

痛别黄老!
一路走好!


来源丨综合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央视新闻、湖北发布等

编辑丨李絮枫

更多新闻


湖南“新春第一会”:连续两年聚焦招商引资



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是湖南省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