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近日,金融学院“锋领”志愿服务团队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开展“纸礼千年韵,锋领金融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金融文化。
1
金融与纸 文化交织
纸作为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志愿服务团队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雷锋精神传承数动馆出发,先后前往江宁织造博物馆、安徽宣纸博物馆和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了解纸的时代意义、演变过程、实用效能等内容。
在商贸流通的广阔背景下,中国纸文化不仅承载了记录文字、艺术与信息的责任,还见证了金融文化的萌芽、发展与变革。古代的钱币票据、契约文书等,无一不是纸与金融文化紧密结合的例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纸张虽在某些领域被电子媒介所取代,但其背后所蕴含的信用、契约精神及文化传承的价值,却在新时代中得到了新的诠释与延续。
团队在中国宣纸博物馆体验学习并共建联学
团队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团队在大运河博物馆开展研学讲解活动
2
文化探寻 纸载金融
团队成员带着对金融专业文化背景的深刻思考,前往南京审计大学货币博物馆、永银钱币博物馆和建设银行数字信息化展馆中找寻答案。探访商贸流通背景下,中国纸文化中金融文化的发展足迹。志愿团队围绕研学主线,将蕴藏在纸文化中的金融文化拨茧抽丝,交织出新时代的纸韵之花。
在深入探寻的旅途中,团队成员不仅见证纸张作为金融文化传播载体的悠久历史,更在现代金融科技的浪潮中,感受到纸文化与现代金融科技的和谐共生。从古老的契约文书到现代的电子支付凭证,纸张虽形态各异,但其背后所承载的信用与契约精神始终如一,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团队成员尝试解读这些历史遗留下的“金融密码”,探寻它们如何在新时代的金融体系中继续发光发热,为现代金融文化的构建提供灵感与借鉴。同时,他们也不忘思考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将传统纸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金融教育中,培养出既懂得金融科技,又深谙金融文化的新一代金融人才。
团队在货币博物馆参观学习
团队在永银钱币博物馆追溯红色金融
团队在建设银行数字货币体验中心开展学习实践
3
心向基层 志愿服务
为拓宽志愿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扬雷锋精神,提升金融学子综合素质,“锋领”志愿服务团队与各个博物馆携手共创,制作金融反诈海报,开展预防金融诈骗宣传讲解、假币识别口诀科普、苏商文化宣传等活动共十余场,在各大博物馆担任志愿讲解员,对游客进行讲解接待,共计志愿服务近千人次。
其中,江宁织造博物馆作金融学院校外思政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团队与金云锦志愿服务工作者共同开展暑期大客流的志愿服务工作。团队成员时常与金云锦志愿服务工作者交流馆内服务要点,分享服务心得。团队成员在服务中体验基层工作者工作日常,积累志愿服务工作经验,也有效减轻博物馆接待压力,帮助博物馆做好游客服务工作。
团队在各馆内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4
凝聚妙想 数字转化
志愿服务团队把每一站的学习成果做成可视化的讲解视频、科普海报、H5网页等数字宣传产品,将研学成果数字化呈现,不仅介绍了研学每一站点的特色,保留了团队在研学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还记录下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环环相扣最终寻找到金融专业与纸文化、钱币文化的共通之处,更以新颖、便捷的形式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数字展品作为金融学院专业特色与雷锋精神传承的生动实践成果,被留存于雷锋精神传承数动馆内,进一步在周边社区和共建单位辐射传播。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数字化研学成果云展示1:科普海报
数字化研学成果云展示2:科普视频
数字化研学成果云展示3:科普h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只是起点 ,金融学院“锋领”志愿服务团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打开专业与文化协同育人的新窗口,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往期·推荐
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使命| 2024年暑期一起云支教①“云端筑梦 共赴成长”
“乡”约今夏 遇“践”青春⑦丨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开展“绘动乡韵·实践探索村落文化传承创新之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乡”约今夏 遇“践”青春⑥丨物联网与智能工程学院“智工力量”实践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出品丨全媒体中心
来源丨金融学院
图片丨金融学院
视频丨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丨景佳辉、昝皓文、施梦乐
审核丨徐燕、王永慈、解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