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馆藏背后的故事|《苏区工人》报观照时代风云

时事   2025-01-11 12:00   江西  



“《苏区工人》是一张苏区工人的报纸,是苏区工人运动的喉舌,也是苏区广大工人的精神食粮,记录了苏区工人运动的辉煌历史。”日前,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党组成员、瑞金市史志研究室负责人苏春生向记者介绍,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藏的第十四期《苏区工人》,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第十四期《苏区工人》报,现收藏于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国家一级文物。(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供图


《苏区工人》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机关报,1932年5月创刊于福建长汀,后迁到瑞金。初时为半月刊,八开四版铅印,后不定期出版,1933年1月上旬曾一度停刊。1933年6月复刊后,改为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机关报,并重编期号。
近日,记者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看到,《苏区工人》第十四期为十六开竖版印刷,1934年4月25日发行,报头在1版右侧,报头下面是发行期数和发行时间,再下面是目录,纸张如今已泛黄发黑,多处残缺。

1934年7月25日发行的第二十五期《苏区工人》报,现收藏于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苏春生介绍,《苏区工人》发行对象主要是苏区广大工人群众和各级工会干部,倪志侠、王子刚、孟萍先后担任主编,编辑人员非常精干,只有四五人。报纸体裁多样,有社论、简报、通报、新闻、通讯特写等,栏目有“小电台”“广播台”“职工运动指导”等。
“《苏区工人》刊登的主要内容是党中央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人方面的决议、宣言、政策等,国内外工人运动消息等,同时还积极宣传和介绍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红军反‘围剿’胜利的消息,以及广大苏区工人参加红军的情况等。”瑞金市史志研究室工会主席廖九平说。

第十六期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机关报《苏区工人》报。


《苏区工人》的发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2年5月至1933年1月,发行了15期;第二阶段是1933年6月至1934年9月,发行了26期。《苏区工人》在中央苏区共发行了41期。
1933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从上海迁到瑞金不久,即与全总苏区执行局合并,改称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领导苏区和全国的工运工作。刘少奇任委员长,陈云任党团书记。由于全总苏区执行局调整重组工作繁重等原因,《苏区工人》便停刊了。

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
《苏区工人》作为全总苏区执行局的机关报,是苏区工会的重要宣传工具,为教育、组织和动员苏区工人支持革命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停刊对苏区工会来说是个损失。了解情况后,刘少奇赶紧找来执行局宣传部部长王子刚,责成他立即着手《苏区工人》复刊事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出版的第一期《春耕运动》画报。
“刘少奇认为《苏区工人》办得很好,充分发挥了它在苏区工人中的教育宣传作用。在苏区工会组织机构日趋完善和健全,工人工作已逐渐走上正轨后,刘少奇就要求恢复《苏区工人》的出版发行,让它为革命发挥出最大威力。”苏春生说。
1933年6月,在刘少奇指导下,停刊5个月的《苏区工人》复刊。复刊的《苏区工人》改为十六开铅印,一般每期4至8版,每期间隔时间不定。

苏区印刷厂的印刷机器。


“在战火纷飞的中央苏区,《苏区工人》办得非常有特色。”廖九平介绍,考虑到工人普遍文化不高,刘少奇多次指示,要坚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创办出适合苏区工人阅读、针对工人群体进行宣传教育的报纸。因此,《苏区工人》一般文字简练,短小精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工人群体阅读。

土地革命时期的粤赣省邮务工会会员证。


为把《苏区工人》办好,激发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和支前参战的革命热情,刘少奇和陈云亲自参与编撰工作,积极为报纸撰写文章,对苏区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将工人运动引向正确的方向。
苏春生说,当时的劳动政策有许多地方照搬苏联的做法,脱离中国实际,在苏区实施后“水土不服”。刘少奇和陈云在《苏区工人》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如刘少奇发表的《在两条战线斗争中来改订合同》《在改订合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陈云发表的《在纠正工人经济斗争“左”的倾向中我们所犯的错误》等,对于纠正当时苏区劳动政策上“左”的错误,推动苏维埃各项劳动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中央印刷厂石印部旧址。


特别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关键时刻,《苏区工人》配合反“围剿”斗争,及时刊登了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的宣言,号召各级工会干部报名当红军,动员干部到前线工作。同时,大量报道了苏区工人奋勇武装上前线,为保卫苏区英勇战斗的消息。
各地苏区工人积极响应,在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的领导下,通过生产建设、运输军需物资配合协助红军作战、慰劳红军和帮助红军家属,以及直接参军参战等,全力以赴支持革命战争。

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史展览馆。


“当时还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全部由工人组成,全师12800多名指战员,编为3个主力团、1个预备团,负责保卫赤色首都瑞金。”廖九平告诉记者,1933年8月1日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建军节,由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主持筹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在瑞金正式宣誓成立,并被中革军委授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的番号。同一天,《红色中华》报在第二版刊发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工人师)成立宣言》。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机关与红军着手实施战略转移。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讨论决定,在1934年9月8日出版的《红色中华》报第231期中缝刊登了《苏区工人》停刊启事,宣布《苏区工人》即日起停办。

游客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当年苏区工业生产和工人生活状况的展览。


《苏区工人》虽然是一份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刊物,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永远不会褪色。它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着当年苏区工人运动的辉煌篇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工人阶级的事业、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奋勇前行。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钟清兰 通讯员钟燕林 刘俊林/文 记者邹忠辉 实习生黄炳文/图

编辑:熊小勤 编校:谢忠英
值班主任:明心武 刘航
编审:傅志群 谢瑞洪

赣南日报
在这里~阅读赣州!在这里~品味赣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