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健康防护提示

文摘   2024-10-22 16:44   云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2024年10月需关注呼吸道传染病、登革热、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肠炎、猴痘。


呼吸道传染病


近期我国的呼吸道多病原监测显示,常见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鼻病毒、肺炎链球菌、普通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腺病毒、A族链球菌、流感病毒等。寒露过后,天气逐渐由凉爽转为寒冷,病毒在外界存活时间延长,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2)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时,应居家休息,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如需就医,需全程戴口罩;如需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也应当佩戴口罩。 


(3)免疫力相对较弱人群(如孕妇、低年龄儿童、老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根据疫苗接种的适用条件,应积极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最新疫苗,如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症状为发热、皮疹、全身疼痛等。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夏秋季高发。我国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情主要发生在南方部分的省份,如广东、云南等省份。



主要预防措施: 


(1)防止蚊虫叮咬。到户外活动时,要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等。  


(2)有伊蚊分布地区尤其是正在发生登革热本地传播的地区,应及时清除蚊媒孳生地。对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3-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罐子内的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3)提高自我就诊意识。14天内有登革热疫情发生地的旅居史者,若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居史。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以春夏季高发,部分省份10-11月会出现第二发病高峰;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康复。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室经常通风,勤洗手。 


(2)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 


(3)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4)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建议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肠炎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易引起聚集性疫情,学校、旅行团中常有疫情发生。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则较多有呕吐。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吃水果要清洗干净,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包装饮用水。 


(3)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换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猴痘


猴痘分支Ⅰ型病毒和分支Ⅱ型病毒传播途径都是以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分泌物、渗出物为主,常见的直接接触方式包括性行为、家庭内密切接触、医疗护理接触等。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物品也可引发感染,但传播效率较直接接触低。



主要预防措施: 


(1)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了解猴痘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降低传播风险。 


(2)前往猴痘流行地区,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疫情情况,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当地野生动物接触,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检疫检测。 


(3)如出现发热、皮疹等可疑症状且近期有可疑接触史,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自出现症状起自我健康监测21天,期间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来 源:中国疾控中心


秀美太平
森林康养之乡 秀美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