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从“融”成为时代“追光者”

民生   2024-11-08 10:33   湖南  






11月8日,第25个中国记者节悄然而至,广大记者迎来“高光时刻”,登上专属“头榜头条”。

在新闻人的节日里,没有惊天动地,而是只道寻常。
及时更新的新闻热条,照常出版的当日报纸,准点出现的新闻主播……这便是新闻人庆祝节日的方式——与时间同新,与新闻同行。
何谓记者?是“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的自嘲;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怀揣公共利益,代言弱势群体,笔下流淌公义精神,用镜头在平凡中捕捉闪光点,在闪光点中捕捉平凡;亦会兢兢业业、秉持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品尝着酸甜苦辣,经历着夜以继日,用一篇篇脚踏实地的新闻报道贡献助推发展的力量。
有网友发出疑问:“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当AI主播都开始播报新闻,记者甚至都不需要是一个“人”,社会还存在记者的必要吗?

事实证明,记者这份职业背负的价值一点儿也不“平凡”。当公众“信息倦怠”,流量裹挟的信息洪流汹涌而至,记者更需要在喧嚣中保持冷静,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以此平复公众的不安;当互联网培育了“指尖阅读”,大数据催生了碎片化“定制”的短视频、文字,记者更需要输出丰厚的知识储备,来消解公众的焦躁;当社会舆论场“摇摆不定”,记者更需要摆脱“吃瓜者”的心态,倡导多元表达,凝聚社会共识,而非贩卖情绪。

肩上有责、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这便是记者存在的意义。萤火虫的光芒,虽微弱,却也是光。诚如,白岩松所言,“新闻是一条注定要长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相信新闻依然有助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你会是千万推动者中的一员。”

因为理想,我们要不断推出“沾泥土”“冒热气”的报道。信息泛滥,真正的好内容依然稀缺,依然需要专业敬业的记者持续输出。特别是作为党媒记者,让每一个看似乏味、呆板的选题变成可读性高、故事性强、有感染力,而不仅是追求自己的一篇报道在当下形成多大的轰动效应。让职业超越职业,让专业超越专业。不在流量中迷失,走进现场、记录真实、观察变化、发出声音——这是记者最简单的追求,是初心所在,也是本应遵循的职业操守。
因为热爱,我们要呼吸时代气息,把握时代脉搏;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努力用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描摹新时代的万千气象,去丈量足下的土地。记者关注着网络世界的每一行代码,也关注在现实生活的每一粒尘埃。风云变幻、时代轮转,我们在热搜榜、10W+隐藏的缝隙里搜寻微光,也要能发现高楼之下、繁荣背后,还有更多人需要关心;乡落村庄正在改变,还有更多人需要我们记录。
因为追光,我们从“融”拥抱变化。当前,在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下,报、网、端、微等媒介平台丰富多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形态相交相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呈现加速融合发展之势。只有在“内容为王”的引领下敢于求变、勇于求新,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迎接未来不确定的挑战,让光明照亮更多的地方。
致敬在路上奔跑的同仁,在这一天因共同的热爱,互道一声“记者节快乐”,以期让新闻更有力量,让新闻人更有力量。









记者   

一审丨罗   
二审丨高钱华
三审丨万   毅
出品丨掌上张家界
本平台为张家界日报社所有。任何单位、个人使用、转载或者传播张家界日报社旗下媒体版权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书面授权。除法定合理使用范畴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传播其享有版权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于文字)。

掌上张家界
最快的新闻,最全的资讯,最好的活动。张家界日报新媒体——掌上张家界,带您第一时间了解张家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