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由中央组织部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以“赋能新型工业化·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贵州行”正在进行,37名院士专家分为寻矿探矿、资源精深加工、新型综合能源等6个专家组到贵州各地察实情、出实招、献良策,为贵州转型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专家组来到位于铜仁的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中国“大塘坡式”锰矿找矿勘查理论技术示范基地、震旦广场等地进行考察,并对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找矿预测与智慧勘查贵州省实验室筹建等工作,开展咨询服务与经验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大学教授李焯芬说,为了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如果贵州能跟省外的一些专家、一些科研单位合作,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取得更多的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林君介绍,从吉林大学来说,一个特色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怎么能够更多地跟贵州省的实验室技术创新建设发挥作用。
如何强化锂矿的“攻深找盲”工作,把沉睡的“宝藏”准确找出来,是一线工作人员需要攻关的难题。院士专家们现场把脉,对贵州的矿床勘探、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和凝才聚智等方面都给予了建设性意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研究员多吉表示,精细的勘查对于下游的产业开发是至关重要。锰矿和锂矿这两个都是我国最急需的矿种。他认为贵州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开矿的过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结合起来,既得到经济效益,又得到社会效益。
此外,专家组还深入基层一线,走访了省内的资源精深加工、新型综合能源企业,为它们解决难题,把脉开方。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袁铁锤说,降低成本可能现在是最主要的一个目标,通过四氯化钛的低成本生产,还原蒸馏、提高品质,让杂质含量更低、产品更均匀。
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薛生介绍,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有合作前景,可以从技术层面针对创新,对提高煤矿的安全和高质量生产有所帮助。
数据显示,贵州省煤、磷、铝、锰等49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10,已发现的矿种达13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一路走一路看,高层次专家们不断深化对贵州“富矿精开”战略的认识,他们表示:将为贵州在战略咨询上多献良策、在平台建设上担纲领衔、在产业发展上助力攻关、在凝才聚智上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总地质师唐菊兴说,想通过这一次贵州行的活动,回到北京之后跟各个部委提出一些咨询意见,以及中国地矿局进行对接,贡献他们的绵薄之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武强说,如何把贵州省资源的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一定要注意在矿业开发过程当中,对环境的保护,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地下水系统的保护,把矿山环境和生态系统也一同修复治理好,达到贵州省的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系主任、教授张夏林说,贵州省在矿产勘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就锰矿来说,后期的开发利用还有非常大的空间,专家组也提出建议,建立起勘查开发一体的全产业链,包括后期的利用以及深加工,形成一个全链条的产业,对贵州矿产资源的发展会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周琦介绍,“贵州行”这次活动对贵州锰矿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家们提出了进一步服务“富矿精开”的方法,在团队的合作上,结合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形成了共识,下一步发挥国际交流、扩大影响、深化贵州的成矿理论研究、深化找矿勘测技术方法研发。
算力保障组专家走进华为云上屯数据中心,与企业工作人员围绕人工智能产业趋势、贵州产业政策及运营商实践展开交流。深入中国移动(贵阳)星算数据中心,了解政企数字化转型服务案例,就东西部数据传输与模型训练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深入研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钱岭说,贵州可以利用形成的很多大数据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已有的探索经验的积累,把数据跟算力还有大模型结合起来,开拓一些新型的西部算力和数据,还有服务,来为东部、为全国、为全世界“一带一路”国家等提供服务。
食品加工产业也是此次专家组关注的重点领域。在贵州南山婆食品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团队深入核心生产与发酵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研发能力、产品质量与市场前景,精准剖析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并就人才引进与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提出专业建议。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崔树茂表示,利用新菌种、新技术、新工艺,能够让酸汤发酵食品功能化。要进一步地优化标准化工艺流程,使产品能够更加稳定,形成技术壁垒,创新出符合现在和未来的健康产品。
往期
推荐
02、贵州:“富矿精开”闯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