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为了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一起更科学、准确地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共同抵御艾滋病的侵害。
一、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艾滋病日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设立的世界节日,时间为每年的12月1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
二、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愈的药物,但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三大传染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眼泪、汗液或者唾液里的艾滋病毒是非常少的。脱离了人体环境以后更是几乎无法生存。拥抱、握手、亲吻、共用餐具、马桶等都不会传染。
性途径传播:性传播主要分为同性传播和异性传播,如果一个人和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性行为,而不使用安全套的话,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也是患艾滋病最常见的方式。
血液途径传播: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会将艾滋病病毒输入血液,导致感染。甚至使用艾滋病患者使用过的解剖刀、输血设备等,如果未经正确地消毒,都可能成为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媒介。
母婴途径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她很有可能在怀孕、分娩过程中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孩子受到感染。
四、艾滋病的症状
1.初期: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
2.中期:随着病情加重,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瘀血疱等。
3.后期:病毒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至4个月。
五、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经血液传播
1.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2.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3.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4.接受打针和治疗时,一定要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绝不能共用注射器。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眼、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他人血液和伤口,清理他人血液或处理伤口时,应戴乳胶手套或用遮盖物品保护自己的皮肤。
7.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或粘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8.不玩废旧的针头、输液器等医用垃圾。
(二)预防经性途径传播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病毒的根本措施。
2.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3.正确使用安全套,在所有性行为中,正确佩戴质量合格的安全套能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应及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如为孕妇提供抗病毒治疗,实施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等,以降低孩子感染的风险。
六、关于艾滋病的常见误解
(一)日常接触不传播
艾滋病不会通过食物、饮水、空气传播,也不会因公共场所的一般接触而传播,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共用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在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一般活动,礼节性地拥抱、握手,使用公用马桶、浴缸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二)蚊虫叮咬不传播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蚊虫传播疟疾等疾病是因为疟原虫等病原体可在蚊子体内繁殖并传播,但艾滋病病毒在昆虫体内无法生存和繁殖,且蚊虫叮咬时注入人体的是其唾液,而非血液,所以不会传染艾滋病。
七、高危行为后的补救措施
如果发生了高危性行为,如无保护的性行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性接触等,应在72小时内服用HIV阻断药。越早服用,阻断效果越好,可有效预防HIV感染。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让全体师生携手共进,共同抗击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为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总务处
文字|李 健
审核|邢 磊
排版|杨爱佳
图片|李 健
后台|李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