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王某,在74岁老父亲去世后,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与往常一样逛街遛狗,任由父亲尸体在家中腐烂。直至邻居因闻到异味而报警,此事才曝光在大众的眼前。上学时候的成绩不算太好的王涛,因为高考分数没到本科线,去了一所专科院校。
也就是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让稀疏平常的父子关系产生了裂痕。
父亲突然生了一场大病,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性情大变。他变得性格孤僻、固执、不爱与人来往,只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跟父亲平日就很少沟通,从那以后,可以说是零交流,感情更加不冷不热。”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女孩,双方家庭条件差不多,一来二去的,都觉得对方不错,很快就成婚了。
他跟妻子也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再深的夫妻感情,也经不起一次又一次消耗和折腾。也就是这一年,家中老宅动迁,王涛家分得两套安置房。
支付完离婚补偿款,他打算用剩余的款项投资生意,重振旗鼓,振作起来。可王涛没有任何经验,身边又没有一个指路人,结果可想而知。
卖房剩余的款项赔得一干二净不说,还欠下了不少外债。或许是孤僻的性格使然,亦或许是看到儿子婚姻葬送、事业崩塌一事无成心里愤怒,王父选择了远离孩子。父亲独居在剩下的一套安置房内,王涛则和母亲在外租房居住。一家人除了逢年过节偶尔见个面,其他时间基本不联系。家庭关系破裂、婚姻葬送、事业崩塌,前途一片黑暗的王涛,一倒不起,选择了颓废的活下去。或许是身体出现了状况,健康程度每况愈下,亦或许是觉得王父这些年岁数变大需要照顾,王涛的母亲选择搬回去和老伴一起住。母亲搬回去后,王涛回家的次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多了,从以前的逢年过节偶尔碰面,到现在的一周回家一次。可令王涛没想到的是,这点打击压根不算什么,更让他沮丧的事还在后面。他想到自己身患高血压、还有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确实需要有个人料理生活起居。从2009年在外租住到2021年,父子两人已经12年没有共处一室,这些年的联系也少的可怜。父子两人早已行同路人,此刻的家对于王涛来说,只是流浪多年后的避难所。父子俩作息时间不一致,王父早睡早起,只做自己的饭菜。失业的王涛晚睡晚起,每天中午出门遛狗,然后去网吧上网,打游戏打到晚上11点左右才回家,依靠信用卡度日。这些话王涛从不放在心上,该吃吃该喝喝,继续过着颓废的人生。
2021年7月的某一天,王父吃完饭在小区散步,不小心摔了一跤。9月17日,王父前所未有地要求王涛搀扶自己上厕所,王涛照做了。
但他并未带父亲就医,也未对父亲进行基本的生活照料。这期间,他还拿走父亲的一部手机在超市、网吧进行小额免密消费。接下来的一周,王父最开始还能简单回应儿子几句,到了后来,已经说不出话了,只能从喉咙里挤出“嗯”、“啊”的声音。他没有为父亲料理后事,反而继续居住在房屋内,任由父亲遗体腐烂。看着父亲的尸体一天天腐烂,自己还能不为所动地住在隔壁屋里,还能外出上网遛狗,任谁都看不下去。但是,案子虽然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后来父亲性情大变,孤僻、固执,导致本应升温的父子关系反而进入冰冷期。在09年老家动迁分房的情况下,父母明明占有资源优势,孩子理应趋之若鹜,但却选择了断绝联系,为何?或许在王父眼中,婚姻断送事业又崩塌的王涛,就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废物,所以他选择了无视。殊不知,面对彻底丧失意志的王涛,假如父亲扮演好该扮演的角色,及时的把他从消沉的边缘拉回来,或许现在会是另外一种景象。然而现实是,从09年到21年整整12年间,父子几乎没有联系。新闻中还有另外一个点,王涛母亲从09年到17年,长达8年和王涛在外租住。17年王涛母亲搬回家后,不过2年时间就离开了人世。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来自于父母的爱,是那种没有条件和理由的爱和信任。“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这世上最残忍的事情,不是你离开人世,而是明明你在我眼前,却让我感受不到丝毫爱意。
这世上最痛的感情,不是失去你,而是明明你在我眼前,我却做不到爱你。问一个问题,忙于工作的你,有多久没有跟孩子聊天了?不是打个电话走流程式地联系,而是真真正正耐心下来,和孩子促膝长谈。是不是觉得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辅导班,就问心无愧了?你可知道,在你疏忽的日子里,你的孩子有多少话想跟你说?
你在Ta心中的形象,到底是正言厉色的大家长还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当你想起来回头看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长得比你还要高大强壮,亦或者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Ta再也不是从小那个只会跟在你身后,哭着想要关爱的孩子了。不要等失去了才开始懊悔,也不要等失去了才明白亲情的珍贵。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从一开始把这本糊涂账一笔一划地记录好,否则等账本填满的时候再幡然醒悟,为时已晚。对于每个家庭来说,追寻的目标不该是平安无事,而是幸福美满。小时候你是我的钢铁城墙,长大后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文章来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