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进去一看,都是家长们的投诉和维权信息——“老师工资没付、几万块血汗钱被卷、求维权抱团群......”
自从听到小川的同学学这个学那个以后,我也心动过几次——在网上查了很多信息,也去过附近机构实地考察,学跳舞、画画、乐器等等,我正精打细算着准备给他报一个。
教培机构再次爆雷,倒是给我提了个醒。
说实在的,比起那些本来就规划好教育资金,轻轻松松拿出两三万给娃报班的中产家庭来说,像我这样的普通家庭,要给娃报个班还真是不容易。
其实,不只是教培机构,近三年民办国际高中倒闭潮也愈演愈烈——深圳大名鼎鼎的民办高中厚德学院竟也被曝出拖欠租金1000多万,800名学生无处可去。
原本的教育计划被打乱,中产家庭又该何去何从?
相对普通的家庭,真的还有必要“砸锅卖铁”投身其中吗?
据报道,一些国际学校的年学费高达二三十万。
即便如此,一些中产家庭或者小康家庭还会接着给娃设定出国留学的路径,学费加上生活费,价格不菲。
有人算过一个孩子走国际路线的费用,高中加大学,90万远远不够。
以苏州为例,三年国际高中、三年补课费、出国留学本科费用(学费+生活费),至少200万。
想要出国留学,前面必然会有铺垫,托福、雅思等等的补课必不可少。
进入国际学校,就像是进入了一个个昂贵的“鸡娃工厂”。
高昂学费是中产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何况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呢?
不过,近期一批国际学校频繁爆雷,导致中产家庭也开始对教育投资回报进行重新考量。
父母在孩子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孩子可能也拿到了优异的成绩,但最终回报也不一定达到预期。
教育这件事,并不是说你付出了多少,就能回报多少的。
一些普通的家庭,真的没有必要去学有钱人,像他们那样斥巨资培养孩子,就极其容易导致“教育返贫”。
一位湖南母亲,家境一般,但她晒出自己孩子高中3年的花费清单。
总花费98.46万,光是一对一就补了60万!
结果呢?孩子最终考了382分,二本线都达不到。
这个结果,任何人看了都会绝望。
有人高中三年,花了将近30万,最后喜提大专。
为了让孩子成才,很多普通家庭陷入了“癫狂”的状态。
这些“鸡娃”的家长们,将整个家庭的精力、金钱,全部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他们孤注一掷,不做他想,势必要将孩子送往更高的阶层。
一位母亲,为了供女儿上学,她将自己家的房子和车子都变卖了。
高中三年,女儿读书的费用花了110万。
后来,女儿要去国外读大学,这个母亲已经没钱了,她在网上发起募捐,被网友一片怒骂。
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太窒息。
留学花30万回国后起薪仅5500元;
留学花268万月薪1万2亏吗?
高中就去英国读,刚毕业到手4000块
......
我相信这两年,以上这些类似的话题,家长们多多少少都听过。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花重金将孩子送去深造,结果并不如人意。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也需要重新被审视。
孩子之间只有成绩标准吗?当然不是。
有没有鸡不动的娃呢?当然存在。
成绩好了就一定能挣大钱?当然不是。
......
我见识过成绩一般甚至很糟糕,但父母并没有砸锅卖铁,将家里的经济锅底捅破,而是顺应孩子的个性去发展,最后也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或者孩子能够发展自己的优势去创业。
生活的本质,其实是在遵循社会准则的情况下,能够让人生充满一些幸福感。
读书固然重要,但孩子不是任由摆布的读书机器。
很多时候,他们需要松一口气,增加一些生活气息和有爱的能量,勇往直前的动力便有了。
要知道,当鸡娃突破一定底线,生活就会给你一个暴击。
一位心理老师跟我说过,学霸女孩变废的过程,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我的一个求助人妈妈,她女儿整个小学阶段,学习上从来不需要操心,成绩一直很好。但到了初二成绩突然开始下滑,一次比一次差。性格也变得敏感,整个人很内向。
更关键的是,孩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厌学情绪——一到上学就头疼、肚子疼。一开始以为孩子生病了,但是检查也查不出。而且经常请假,课程落下得越来越多,孩子状态也没有任何好转。后来家长才意识到可能孩子出了心理问题。
其实就是典型的“心理问题躯干化”。
女孩拿出了一篇日记给我看,里面有一段是她内心的真实独白:
感觉自己每一天的生活都好像在比赛中,生怕后面的人追上自己。再也拿不到唯一的一份奖励。
我已经很努力,但是妈妈还是给我不停的报补习班。我很累真的好累。
如果我的成绩一直是很差的,是不是也就没有这种烦恼了呢?
有时候我在想,成绩差一些也许会过得快乐一些......
妈妈觉得自己投入很多,给孩子做的规划有利无弊,却忘了和孩子沟通这件事。
换句话说,家长的“专横”只会让孩子关上心门。
你认为的“为你好”,往往不是孩子最想要的。
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是将一个孩子的时间被格式化,活动被格式化,那他的整个人就被格式化了。
当整个人被格式化之后,个性就消失了。
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
在我居住的小区里,就有个孩子王,小学时他带着一帮孩子在小区里上窜下跳,在树梢用绳子搭个吊床优哉游哉。
据说,他还会炒菜,在他妈妈的朋友圈里他就是一个厨子,从冷吃兔、糖醋排骨、冰糖葫芦再到奶茶、糕点,啥都能做一点。
给他一个悠悠球,两天就玩得很溜,买一个彩虹圈,练上几天就玩出了花。前阵子对盘串有了兴趣,一来二去,在古玩店里交上了朋友,和鉴定专家聊考古。
因为他十分擅长玩,班里同学给其他人介绍他时——看,那个眼里有光的就是他。
这孩子每天都有新花样,每天都有好奇的事,就是学习成绩暂时不太如意。
他妈妈小学时也给他安排了一系列鸡娃课程,但最终的效果都是及时止损。
但前两天这个孩子突然开始对成绩最差的科目英语下手了。因为他刷短视频看到好多文物在大英博物馆,他说香港都能收回,这些文物也应该回家。
他开始学习英语,期待有朝一日能坐上英国的谈判桌上带文物回家。
愿望很宏大,激励效果明显,最讨厌背单词的他,现在每天至少背30个,放学回家还让妈妈听写,背不到的再来。
把兴趣变成热爱,主动学习、内驱力爆棚,这大概就是对于这句话最好的验证了。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这样说过:
正确的教育观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参天大树,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既成全了孩子,也解脱了自己。
作者简介:
之心麻麻,家有萌娃一枚,新时代爸妈的育儿问题和解决方案,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