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人文
所有游学活动可私人定制:15858223340
邗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凿的运河之一,与扬州同岁同龄、相伴相生,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从邗沟、山阳渎到里运河,从邗城、广陵、江都到扬州,这条长约三百八十里的河流孕育出中国著名的商业贸易中心,描画了无数文人魂牵梦绕的江南风情。
邗沟与扬州的缘分,始于诸侯争霸的东周。春秋后期,地方诸侯势力相互兼并,继晋楚争霸之后,长江下游的吴国崛起。基于西征楚、南攻越、北伐齐,与晋争夺盟主的军事策略,吴国依托境内众多的江河湖泊,大兴开凿水道之举,以便运兵输粮。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蜀冈修建邗城,即今扬州的前身,凿沟引江水北流,绕过城东,经过武广湖、陆阳湖,北注樊梁湖,东北穿过博芝湖、射阳湖,又向西北至末口,流入淮河。
除邗沟之外,还有堰渎、胥浦、古江南运河、百尺渎、菏水。由这6条运河向南到达钱塘江,向北可通黄河、济水,从此开辟南北水上交通。
东周时期的早期运河体系
西汉前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吴王刘濞建都广陵,即今扬州,将邗沟水道向东扩展,自扬州茱萸湾,延伸至海陵仓与如臬蟠溪。茱萸湾在今扬州东北15里,海陵仓在今江苏泰州市。
东汉末期,献帝建安初年,由于射阳湖道淤塞,广陵太守陈登改凿新道,开凿白马湖和百里渡湖,辟出向北直达的西道。由于不再东绕射阳湖,船程缩短至三百多里。
东汉建安故道与隋山阳渎示意图
东晋在渡江后重建政权以后,为收复北方旧地,分别构建淮河防线和江汉防线。其中,为了稳固淮河防线,曾三次重修邗沟旧道。
具体来讲,长江水道不断南移,涌入扬州周边的江潮明显减少,出现“江都水断”的窘况。永和中,陈敏主持开挖了六十里的新航线,自舆县(今江苏仪征)引江潮通向扬州,同时为防止航道泄水,还建造欧阳埭。《水经注》:“邗沟水,上承自欧阳,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广陵城。”除了欧阳埭,还有不少堰埭,作用相当于如今的堤坝,用来阻挡溢流。
后世的欧阳埭——仪扬河
隋统一的过程中,意欲借运河构成全国划一的水道交通网,推进战争进程、稳固国家政权。为消灭割据江东的陈朝,隋文帝时就已经开始修建山阳渎。
原先,邗沟北入淮河的水口是末口,此时已经淤塞,便移动到山阳(今江苏淮安),故名山阳渎,其余部分大体还是沿着东汉建安古道。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全面疏浚,到炀帝时,不得不再次开凿。
605年,隋炀帝征发淮南十余万民夫,重修山阳渎。文帝时期,邗沟入淮的水口已疏通。而邗沟与长江连接的南口,同样因为长江江岸的南移,导致水流量较小,舟行不便,于是改为扬子(今江苏仪征东南),并予以凿宽加深。
此时的山阳渎,北起山阳,南至扬子,水面阔40步。与永济渠、通济渠、江南运河一并组成隋代的大运河体系。
隋代运河水系图
尽管修建运河的滥用人力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正是得益于山阳渎,扬州在唐代成为沟通南北乃至海内外的交通枢纽和财货的集散地。唐代诗人半数以上到过扬州,留下无数美文华章。
唐宋时期,山阳渎又称扬楚运河,是联系江淮、行销淮盐的唯一通道。宋室南渡后,江淮成为宋、金反复争夺的战略攻防要地。依据战争局势,邗沟航道经过反复的毁坏与重建,留下深深的军事印记。
经过一千六百多年的整理,至元明清时期,邗沟的水道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在元朝,它是扬州运河的一部分。在明朝,它是湖漕的一部分:“湖漕者,由淮安抵扬州三百七十里,地卑积水,汇为泽国。”在清代的京杭大运河体系里,它则属于里运河。
光绪《清代京杭运河全图》之里运河局部
经过连续大一统时代的发展,清朝的扬州已是“百货通焉,利尽四海”的城市,不仅是盐业,南北货业催生了独特的会馆组织,钱财的高速流通出现了会票,市民文化的兴起哺育出冲破传统、挑战封建的艺术家扬州八怪……如此等等。
古运河北岸的湖北会馆
自两千五百年前诞生之初,扬州与邗沟的命运就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曾经被乾隆帝称赞的“广陵风物久繁华”,于不久后衰落。在海运和铁路时代的风雨下,运河给扬州留下的遗产仍然值得挖掘。依托着文化旅游产业,相信未来的扬州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END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 温玖
审核 | @ 知鱼人文
关
于
我
们
我们是一群热爱文化、喜欢旅行的小伙伴
从杭州启程,深度挖掘在地文化
从人文西湖、杭州石窟走读、龙井茶文化
浙南古建廊桥、浙东唐诗之路、苏州园林艺术
绍兴书法文化、扬州大运河等
知识渊博的人文老师与我们同行
用有趣有料的方式带给大家,更丰富有料的旅游体验
知鱼人文
微信号|15858223340
更多合作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