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PRINTS
蓝图
-
蓝图: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学的中国第⼀代建筑师
-
在历经2017年在南京江苏省美术馆的“基石”,2018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觉醒的现代性”,201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归成”,以及202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档案馆的“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 展览之后,本次展览作为这一源于2015年的系列活动的第五站,将来到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这一对于中国建筑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场所。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PART1.
BLUEPRINTS
20世纪初美国
建筑教育概览
美国较为完整意义上的建筑教育系科大致成形于19世纪初期,与建筑设计实践有着密切关联。1857 年, 曾经在巴黎美术学院接受过良好建筑与艺术教育的理查德·摩利斯·汉特在纽约第10街设立建筑图房,首次集中开设建筑绘图、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的课程班,这使得19世纪中叶以来的美国建筑教育带有浓郁的法国色彩,许多美国著名建筑师都曾经直接或间接受过法国建筑教育的影响,这直接影响了随后的美国建筑的教育与实践,从而也间接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布扎设计协会纽约总部,
评图展厅陈列来自全美各地工作室的学生设计图纸
PART2.
BLUEPRINTS
宾大建筑教育
20世纪初,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在瓦伦·P·莱尔德和保罗· P·克瑞等杰出教师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1921年,宾大建筑系在全美院校中首获法国建筑师协会大奖;在1910-1930年期间,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专业学生,连续四年获得巴黎大奖,并获得了将近四分之一的全美大学生设计竞赛奖章。在那一时期,学生在各类设计竞赛中获得奖项的数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建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这也意味着,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当时达到了美国建筑教育的顶峰。正是在这一时期,宾大的艺术学院迎来了第一批中国留学生。
保罗·P·克雷(前排右二)在指导学生
PART3.
BLUEPRINTS
宾大建筑的
第一代中国
留学生
20世纪初,大约五十多名年轻的中国学子,通过各种方式前往美国大学接受建筑教育。在这期间,宾夕法尼亚大学是早期中国建筑留学生较为集中的地方。
宾夕法尼亚大学之所以受到中国建筑留学生的青睐,是与其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个人魅力分不开的。最早来到宾大建筑系的朱彬、范文照、赵深、杨廷宝等,都曾受到保罗·P·克瑞教授的悉心指导,在学业方面大有收获,回国后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后来的中国建筑学子,他们源源不断来到宾大学习建筑设计。
童寯、过元熙、陈植
在设计教室
杨廷宝、梁思成、林徽因、陈意、孙熙明和赵深在一起出游
杨廷宝(左二)、赵深(左三)、范文照(右二)与朱彬(右一)在设计教室
PART4.
BLUEPRINTS
推进中国现代
建筑学科发展
如何建立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建筑学科与建筑职业体系,如何采用现代知识体系来梳理中国营造这一古老议题,是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和建筑学者所面临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使命。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建筑学人在其中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他们的影响遍及中国现代建筑学科发展的各个领域:从建立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参与国际建筑活动,到创立中国建筑史、中国园林、中国传统建筑及传统艺术的研究基础与方法体系,他们的思想与实践涉及到城市理论与都市建设,触及到历史保护与建筑修缮,并且在建筑理论、设计思想与建筑评论等方面,对建筑的“现代性”与“中国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不仅开拓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科的发展之路,也取得了学术方面的丰硕成果和极高成就。
PART5.
BLUEPRINTS
研究中国
传统建筑
随着西方建筑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得以引入和传播,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代建筑学人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定位并梳理自己的传统建筑。梁思成与林徽因作为杰出的先驱者,他们不仅针对中国建筑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而且与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一起,开创了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新途径他们不仅发现并记录了大量重要的中国建筑遗构,而且为当代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杨廷宝在1935-1936 年期间,以留美学习所奠定的深厚专业基础、扎实的设计基本功,主持了许多北京重要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延续做出了贡献。
营造学社成员合影
营造学社成员合影
中国建筑之“ORDER”
PART6.
BLUEPRINTS
创立现代
建筑体系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演进始终伴随着建成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但建筑事业却未能在社会上获得相应的认知与理解。范文照、赵深等第一代建筑学人自归国以来,就积极推动组织建筑师专业体系,参与创立了中国建筑师学会等多个学术组织,以“研究学术、互助营业、发展建筑职业,服务社会公益,补助市政改良”为宗旨,以“联络同业、组织团体,冀向社会贡献建筑事业之真谛”为目标,制定行业规范、促进学术交流、举行建筑展览、仲裁建筑纠纷,在促进建筑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贡献与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建筑学会向
芝加哥博览会中国馆委员会提交的方案
中国建筑师学会全体会员
合影
童寯的学会会员证
《中国建筑》创刊号
PART7.
BLUEPRINTS
奠基中国
现代建筑教育
中国当今主要建筑院校的建立与发展,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学人的作用密不可分。他们之中,如梁思成、谭垣、陈植、童寯、卢树森等,回国之后即刻投身于教育一线,有些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教学岗位,有些则身兼建筑师和建筑教师的双重身份,在从事设计实践的同时辗转各校讲学。这些宾大毕业生的足迹遍及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现为东南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国立重庆大学、之江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解散)、清华大学、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勷勤大学(今并入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各高校建筑系。在历史进程中,这些建筑院校不时经受并转、迁徙、停滞的艰苦历程,甚至几经易名,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体系,至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基本形成了延续至今的高等建筑教育格局。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PART8.
BLUEPRINTS
推动中国
现代建筑实践
毕业于宾大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归国之后,就迅速融入到国家建设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引入西方建筑学体系的同时,他们所面临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来自西方的建筑学体系,应当如何与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及当前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走出一条自己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在新旧共处、东西交融的历史阶段中,他们积极探索民族性与科学性的各类实践议题,努力寻求民族形式与现代风格并重的设计方法,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完成了多达600余件的建筑设计。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化,他们都坚持不懈地顽强努力,许多建筑师甚至到了晚年,依然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前线,实现着对职业理想与社会愿景的追求。
集雅公寓,范文照建筑事务所,1934
外交部大楼,华盖建筑事务所,1934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BLUEPRINTS
蓝图
-
“蓝图: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
李庄国际展暨研讨会
2024.05.28
-
10:00-10:30
展览开幕式
开幕式致辞:
Frederick Steiner
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麦克哈格中心联合执行主任
葛明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兰宏彬
市人大副主任、翠屏区委书记、宜宾李庄古镇景区党工委书记
10:30-11:30
展览导览参观
引导人:童明
策展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13:30-13:40
研讨会 开场致词
Frederick Steiner
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麦克哈格中心联合执行主任
葛明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13:40-15:00
研讨会上半场
David Leatherbarrow
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外籍院长,教授
William Whitaker
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建筑档案馆馆长
史永高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Marco Trisciuoglio
都灵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15:00-15:20
交流讨论
15:20-15:30
茶歇、合影
15:30-16:50
研讨会下半场
胡如珊
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米勒讲席教授
A.P.Andrew Saunders
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建筑系副教授
David Gouverneur
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规划系副教授,参展设计师
童明
策展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16:50-17:10
交流讨论
17:10-17:30
闭幕致辞
Frederick Steiner
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麦克哈格中心联合执行主任
葛明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琛
李庄古镇景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