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侠骨柔情
《从前慢》里,悠悠唱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或许,在武侠电影里,这句话,最是实在。
何为侠骨柔情?
或许是一个男人,他为人憨厚朴实善良,一身倔强傲骨,却唯有那个女人成为他内心的一抹淡淡幽香。
爱,来自于欣赏;情,始发于有共同的心灵感应。
金庸小说的特点,就在于故事架构里,有庞大的人物群像,有复杂的爱恨情仇关系,有人物间各种前因后果的交错……
而这一点,徐克导演通过郭靖和黄蓉之间的情感纠葛,把人物线和故事线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从草原来到中原,从中原又回到草原,两个人经历了各种跌宕的起伏,黄蓉本性崇尚自由洒脱,却一心一意地跟随着郭靖,他做什么,她就支持他做什么;他去哪儿,她就默默地陪伴到哪儿。
情感上的灵魂共鸣,让他们二人之间,郭靖能够看见黄蓉对他恰到好处的“好”;黄蓉也能够感知到郭靖骨子里对她的真心以待。
一个如风车般,风一样飘荡;一个如刻在石头上的字,坚韧踏实。
虽然,两个人因为一场误会而短暂分开。但是,郭靖回到草原后面对华筝的追问“去一趟中原你就知道什么是爱了”,他用一个坚定的神情,一个简短的“嗯”字,就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情感。
承认得坦坦荡荡,爱得真真切切。
他从未放弃过他的蓉儿。
一个在为人处事中,灵魂能站立的人,必定是一个能够在情感上坚定内心的人。
或许,就是这样的男人,才值得两个都很优秀的女孩子深情以往。
爱情,我们到底爱上一个人,爱的是什么?
其实,就是爱一个人的风骨。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那个人骨子里坚守的那股香气,永远都会缠缠绵绵在他心尖上,铁骨铮铮,从未曾放弃。
而这些,或许,也就是侠骨柔情的真谛。
这样的郭靖,也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惧山水光阴,怀揣梦想,硬朗大气地过生活;也才会在风烟俱下,风尘滚滚,烽火连天之时,能够聚集内在的能量,以侠者之气,抵抗战争之残酷。
-02-
家国大义
每个人,都是灵与肉的组合。
脱离了“肉”,任何美好的“灵”,都不复存在。
战争的残酷,也就在于此。
再优秀的人、再伟大的人、再有创造力的灵魂、再美好的价值……都可能会因为一场很不起眼的战争,“肉”就会如一粒沙尘般微弱渺小,随时灰飞烟灭。
所以,每个人,那脆弱的“肉”,永远都是人类感情的基础,情感的来源,生命的升华之本。
武侠世界,总会是看似热闹,实则冷静、悲凉、沉静,看似是儿女情长,实则藏着的都是立场、苦涩、忧郁。
何为侠者?
侠者,怀仁、悲悯、重德、重义、重情。
郭靖本身是矛盾的,他内心的民族大义和打小在蒙古长大积累的情感,会不停地在他心口上挣扎,但是,当他一路在寻找黄蓉的旅途中,看到了战争的无情,加上他本身就是习武之人,更是能深刻地体会到黎民苍生所谓的“肉”,在战争面前的不堪一击;而回到蒙古后,母亲的离世,更是成为他一生的遗憾和悲痛。
所以,即便是对黄蓉动了深情的他,当在城墙上,看到蒙古大军兵临城下,他也毫不犹豫地一跃而下,此刻,他内心坚定地做出抉择:儿女情长很重要, 但家国大义,更重要。
黄蓉也赶上前去,和他并肩而立,两个人手拉手的那一刻,苍凉、悲壮,又让人心痛。
我们可以感受到眼前的画面似乎也变成了水墨画,没有了色彩,只有黑、灰、白交织为一体。
侠之大者,悲悯世人。
侠之大者,心有大义,心有百姓,心有对国家的忠诚。
不过,成吉思汗,一代草原霸主,也在此刻展现了他“侠”的风范。
或许,他是在欧阳锋和郭靖的激烈打斗中,看到了欧阳锋视平民为蝼蚁,看到了郭靖展示出的人性内部美好的光辉;
也或许,郭靖那一句简短却坚定如铁的回答:“我叫郭靖,是大宋的子民”,让他内心有了感动,让他有了敬佩;
也或许,他对郭靖发出的那一问:为什么不想想,每次征战,会带来的血流成河?为何不能够放下内心的执念?让他有了反思,有了放弃执念的欲望。
……
但我更相信,真正的掌权者,也许,他平日里不会经常被感动,但遇到此等情景,他必定有触动,因为他的本性里,藏着最重要的一点:怀仁。
郭靖一生,就如一棵树,以侠骨柔情为枝叶,以家国大义做根基。
他本可以和黄蓉做一对在烟波浩渺中的闲散人,却固执地以身入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大概就是,电影里传达出来的上通天气,下接地气,汇纳阴阳的侠气,也让我们观者能够体会到:人间自有“真情、美好、狭义”在的温情和浪漫。
以心关照,心怀悲悯,万物皆有灵。
注:以上,皆为个人观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