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赫,北京同仁医院宣传中心干部,出生于1992年6月。自2023年12月起,他被选派至北京市延庆区千家店镇牤牛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这一年里,他以脚踏实地、勤奋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广大村民的赞誉。他以智慧和毅力,将土地化作了“聚宝盆”,把农产品打造成了“摇钱树”,为医疗资源搭建了“新平台”。他的事迹在百里山水画廊传为佳话,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他为“小龙书记”,这是对他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最好褒奖。
为民致富寻找法子
第一天到牤牛沟报到,龙赫就拜访了村党支部书记郭海英和村两委干部,详细了解本村的基本情况。在地处深山的牤牛沟村常住的56名村民中,有43人年龄超 60岁。村庄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村里老龄化严重、耕种效率低,使土地难以取得良好效益,再加上村里缺少集体资金,更让村庄经济难上加难。
龙赫认识到,土地是村民最大的财富,更是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石。他联系村两委干部经过多次实地勘探,发现牤牛沟村下属的茨顶自然村非常适合土豆和小米的生长。在千家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依据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和茨顶村的地形特点,经讨论决定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计划种植土豆15亩、小米45亩。
转眼间到了收获季节,龙赫走访多个农贸市场,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时时注意价格波动,并主动联系原派驻单位北京同仁医院寻求销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良久洽谈,最终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将农产品全部购入,成功卖出土豆三万斤、小米一万斤,不仅增加了三万多元的村集体收入,更为牤牛沟村的农产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为民治病摸索路子
牤牛沟村地处深山,距离北京城区有160公里,每天仅有三班公交能到延庆城区,若前往北京市区,则需要五个小时的车程。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导致的“看病难”,成了龙赫的一块心病。
从医院走出来的龙赫,对村民的健康状况极为重视。经过五个月的深入走访与细致观察,他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疾病成为了困扰村民的主要问题。“改善乡亲们的就医条件是当务之急!”龙赫立刻联系了原派驻单位北京同仁医院,利用本单位的医疗资源优势,搭建义诊下乡平台,积极为牤牛沟村民解决看病难题。院方十分重视和支持龙赫的工作,精心挑选了来自各个科室的资深专家和优秀医护人员组成了专家团队,开展下乡义诊。与此同时,镇卫生院也迅速组织了专业医疗服务队,在义诊现场为村民们提供药品服务。
随着北京同仁医院专家们的到来,村民也陆续聚集到了村委会的义诊现场,在家门口感受着专业医疗服务的温暖与关怀。专家们耐心细致用他们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为村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整个过程大大节省了村民们就医的时间和精力。看着村民们脸上露出的笑容,龙赫的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为民服务扑下身子
一天早上五点,天还没亮,睡梦中的龙赫接到了郭书记的电话,电话那头的郭书记十分焦急:“龙书记,咱们村的张玉龙在打草时被石子崩了眼睛。昨天在延庆区医院做了紧急处理,但医生建议还是去北京同仁医院进一步治疗,麻烦您帮忙想想办法!”听到这个消息,龙赫猛地一下从床上坐起来,张玉龙大哥他很熟悉,张大哥一家五口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他的眼睛出了什么问题,那整个家庭都将陷入困境。
龙赫知道时间对于眼外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他马上联系选派单位,对接转院、运送、救治事宜。医院方面也立即组织专家团队接收这名急症患者。在龙赫和北京同仁医院的努力下,张玉龙顺利住进了北京同仁医院得到了专业治疗,并开展了多次复诊。
那段时间,龙赫每天都关注着张玉龙的病情进展,并与医院保持密切联系,掌握张玉龙的治疗情况和康复进度,时不时的去张玉龙家中探望他的家人,让他们放宽心,更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龙大夫真的是大好人!帮了我们家那么大的忙,没有他我们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每每提起龙赫,张玉龙的家人总是感慨万分。
作为党员干部,龙赫始终坚守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彰显着一名党员干部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优良作风,为牤牛沟村乡村振兴不遗余力;作为医院干部,他时刻牢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使命担当,秉持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为牤牛沟出点子、谋思路、解难题,作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龙赫表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务实的行动,与村民们共同书写牤牛沟村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供 稿:牤牛沟村第一书记 龙赫
图文编辑:党群服务中心
审 核:杜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