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人和、共富,竹林深处是吾家!

时事   2024-12-01 09:56   湖南  



尖山社区:小竹大爱酿和美

□ 黄 梅


吮吸着清新扑面的空气,流连在绿色无公害的时鲜菜蔬园,徜徉在栉次鳞比的花园小别墅,抬头凝望那一大片绵延高耸、摇曳生姿的黛青绿竹……这就是临湘羊楼司镇尖山社区村民生活的真情实景。


 竹林深处是吾家


尖山社区位于“中国竹器之乡”羊楼司镇的集镇中心,因辖区有座尖山,故而取名尖山社区。

冬日初至,岁寒渐浓。尖山上的竹林却苍翠依旧,仿若一道绿色的屏障,使得这个盘踞湘北的村落多了几分灵动,空气也分外的清爽。尖山下,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数十栋灰色楼房依山而建,整齐美观。中间的竹情大广场前,是一排健身器材和一个200平方米的儿童乐园,乐园里的安全地垫、彩虹滑梯、攀岩墙等造型充满童趣,这配套设施放在城里也是上档次的。

凡是到过尖山社区的人,不由得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都不像农村,更像是城市的小区!”



这样的赞美,尖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炎新听了不少,心里自然也是开心的。作为一名老支书,他深知这份肯定背后的艰辛与不易。羊楼司镇地势高而狭长,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洪涝灾害频发。2017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社区成立了易地搬迁群众集中安置区,2000多名村民陆续从山上搬进了安置区,生活逐步向好。

这样的赞美,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杨海听了,心里也乐开了花。去年5月,来自华能岳阳电厂的他与岳阳中学的傅春煌、岳阳康复医院的吴坚组成驻村帮扶队入驻尖山社区。他们走访发现,社区周边住户多,却没有一处就近的休闲活动场所,于是利用社区街角空地,投入帮扶资金20余万元,修建了一个集健身长廊和儿童乐园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并利用广场电子屏在每周二进行政策宣传、播放红色电影,打造“广场文化”,方便了广大群众。



这样的赞美,尖山社区居民更是爱听的,觉得脸上有光。这世上,谁又不想住得舒服,活得风光呢。肖和平从龙窖山上搬进安置区已7年了,他感慨地说:“以前住山上生活条件差,交通不方便,现在住在这里蛮好的,很幸福,基层干部对我们的关怀也很周到,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呢!”


 竹风荡漾党旗红


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工作干得好不好,理清思路很关键。“‘尖’字上面一个小,下面一个大,做大事总是从做小事开始,那才能做到顶尖。”驻村以来,勤于思考的杨海一直琢磨着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好工作。

竹子不仅是羊楼司镇的特色,也是尖山社区的特色。杨海和李炎新两位书记一拍即合,决定社区见竹之特性,思竹之亮节,以竹为师,将竹文化融入党建建设,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通过打造“小竹大爱”党建品牌,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思路确定后,工作开展起来就事半功倍:后山12亩天然鱼塘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善,变成了一条环形休闲步道,成了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辖区新建20处垃圾分类中心点,全面推广垃圾分类,解决“脏、乱、差”问题;黄龙街排水管之前塌陷了,后来开挖修复45米,清淤疏通58米……一项项民生实事在尖山社区落地开花。




然而,事情也并非全是一帆风顺的。当时,杨海想建社区党建文化展厅,少数干部很不理解,认为花钱搞形式,为了减轻社区负担,他主动到公司汇报,得到了公司党委大力支持,公司党委两次召开乡村振兴专题工作会,从公司党建经费中拨款20万元用于社区品牌创建,经过工作队和社区干部2个月共同努力,临湘市第一个社区党建文化品牌活动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顺利建成。去年11月27日,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到社区调研指导,对社区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的工作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典型经验被临湘市委组织部在全市社区进行推广。

“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子坚韧不拔。尖山社区党员干部坚定一颗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尖山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坚实保障。


竹乡耕爱产业旺


“竹翠拔节天高去”,竹的长势向上。群众不仅要住得好、吃得好,还要住得安心、开心,幸福指数才会节节攀高。尖山社区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不断寻求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径,让搬迁居民“稳得住,能脱贫、有事做、能致富”。

原本住在山上的村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来到安置区后无地可种,有些无所适从。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出资流转15亩闲置荒地,将其开垦成“耕爱园”,免费提供给居住在小区的脱贫户、监测户及困难群众种植蔬菜,并在县城里购置了门市房,开起了“绿色农产品直通车”,让城里的餐桌吃上了农民兄弟前庭后院的小园蔬菜。目前,正在筹建的80多亩蔬菜基地已具雏形,过不了多久小区居民又多了一项收入来源。今年,湖南省纪委巡视组到社区调研,把“小菜园,大民生”项目推荐到中纪委作为典型案例宣传。



如何将民生实事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是工作队深思的课题。今年11月,华能岳阳电厂等5家企业与临湘市共同签署《生物质+绿电制氢+氨+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绿色能源和氢能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杨海结合企业优势,出谋划策、出资出力,尖山社区修建了光伏电动车棚,不仅解决小区电动车停车难、停车充电安全的问题,多余的电还能上网产生经济效益,每年将为集体经济增加六万元。



纤纤竹条编织和美乡村。尖山社区根据“竹器之乡”的特色产业为抓手,鼓励搬迁居民学习制作竹制品,依托安置小区周边的竹木加工厂,搬迁过来的人们也找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小区里很多原来待业在家的人现在都在附近竹木厂里头做工,收入也变高了,我们在家也可以编竹篮,有专门的人上门回收,也可以卖个好价钱。”几位在家编织竹篮的娭毑说。日子越过越红火,她们的脸上也堆起了笑容。



饮水思源,药菇山泉。尖山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还开发了“药姑山泉”包装饮用水,不仅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还增加了集体收入。

竹林掘金,尖山社区撑起了居民致富伞。


竹韵悠长山村美


千年文脉凝古韵,百代羊楼绽芳华。文化,维系着一座古镇的灵性。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杨海介绍说,尖山社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境内龙源水库波光粼粼,景色优美,附近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龙窖山,高山云绕,村寨幽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竹乡文化、茶文化、酱菜文化交相辉映,源远流长。

近年来,尖山社区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尖山社区大量剩余劳动力和村民的就业,帮贫扶困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收入不断提高。作为村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今年,尖山社区正在申报第六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社区将通过依托果蔬产业打造多元化的采摘游,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嗡琴戏非遗文化体验游,集三国文化、农耕文化、酱文化、道德文化于一体的十三村酱菜文化游,涵盖竹家居、竹建材、竹工艺品、竹文化主题休闲游,推行‘景点+营地’模式的民宿游等特色旅游业态和项目,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杨海满怀期待地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尖山社区荣获“岳阳市2020年美丽社区”“2021年全国乡村治理示范社区”“岳阳市2022年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并连续3年获得“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去年被定为岳阳市“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单位”。

竹叶青青不肯黄,竹韵悠悠意味长。在尖山社区,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本期公众号编辑:婷   婷

稿件一审:黄   梅

 稿件二审:张紫汀

稿件三审:金海军

本文图片由作者和受访者提供


【声明: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岳阳日报微信公众号,经同意授权后,方可转载并请标明出处。】


新闻爆料热线:0730—8666119


岳阳日报
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岳阳民生热点社会动态尽在掌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