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优而赢,北海造就营商“强磁场”丨向海图强 开放发展

政务   2024-10-10 10:53   广西  
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优化营商环境则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进一步对外开放40年来,和全国一样,北海最初吸引外来投资主要是靠优惠政策,后来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海市紧跟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领导机制,形成市领导挂帅指挥、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牵头部门整体推进、成员单位密切协同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对标全国最高水平,持续推动营商环境领域改革创新,一跃成为广西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排头兵”。

截至2023年,北海市已连续6年在广西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获第一名,先后2次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良好的营商环境,已成为北海提升核心竞争力、吸引外来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不断释放出“强磁场效应”,令广大客商“一见倾心”,纷至沓来。

事实就是最好的说明。北海以广西最小的市域面积,创造了广西第二大的规上工业增加值、第三大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近五年工业投资保持年均31.3%的高速增长,建成和在建的百亿级项目21个。绿色化工、能源、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纸业、不锈钢以及海工装备制造、生态铝的“6+2”工业集群已经形成。



做好“加减法”,刷新北海效率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著名口号,形象诠释了效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北海市委书记蔡锦军鲜明地提出“能快就不要慢,该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和行动。


不断提升效率,尽可能地为企业和群众节省更多时间,是北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举。这些年来,北海市聚焦便民利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审批环节做“减法”,对审批效率做“加法”,推动北海效率不断刷新。


“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网通办”“智能秒批”“珠事易办”……在北海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其中,二楼大屏幕播放的北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历程专题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北海市政务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智能高效的政务环境。

李君光 摄


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北海审批制度改革大动作密集,不少工作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其中,2018年,在全区率先推出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五环相扣”并联审批制度改革,将项目审批时间从200多天压缩至60个工作日内。到了2023年,推出数据集成、评审集成、要素集成、证照集成、服务集成“五维集成”并联审批制度改革,效率整体提高81%,工业项目最快可实现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后即开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涉及的8个部门23个环节压缩至1个环节,办理时限由法定2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承诺6个工作日。


工作人员热心为前来办理业务的人们提供帮助。李君光 摄

“近年来,北海审批效率每刷新一次,都是改革创新和数据赋能双轮驱动的结果。”北海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刘艳敏表示,2019年启用广西首个市级专业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后,北海的审批环境大步迈进智能化、数字化、高效率时代。“我们朝着‘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的方向发力,推动审批效能大幅提升。”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海大部分审批事项都是人工受理、人工流转、串联审批,导致审批时间长、手续多、流程繁、反复跑等问题一度困扰着企业办事。当时的部门有多少审批事项不清楚,多长时间审批完不清楚,具体由哪一个层级审批也不清楚。”北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委编办(绩效办)主任、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书记朱学军表示,2017年,北海市组建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部门办理,实现审批服务从“物理集聚”到“化学反应”的巨变,通过相对集中的方式,实现材料内部流转,信息共享互认,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审批,审批效率实现大跃升。目前,北海市299项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结时限从24.2天压缩至3.5天以内,效率提升85%。


北海审批效率大提升所释放的红利,在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上得到了充分展现。比如,惠科电子300万台电视机项目从确定项目到产品下线仅用了45天;川化硫酸钾项目从首次考察到进场施工只花了40天;蓝水海工项目从动工到试投产仅用了一年;太阳纸业项目仅用21个月完成了原定4年的工期,为企业节省资金40亿元。



当好“贴心人”,服务优无止境


近日,记者来到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企业服务大厅。一进门,便愣住了。

里面冷冷清清,只有在电脑前忙碌的工作人员,不见企业人士的身影,与传统印象中热闹的政务服务大厅很不一样。

“冷清是这里的常态,也是亮点。”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廖园看着记者诧异的样子,爽朗地笑了起来。

原来,早在2018年,该园区就成立了帮办中心,从项目签订合同开始,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用地申请、项目报建、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一站式”优质高效帮办服务。该中心坚持“三个零”(零见面、零纸张、零收费)的服务理念,将审批窗口的咨询指导工作提前至帮办阶段,省去企业到行政审批窗口咨询的时间。这是该园区企业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后较为冷清的一个重要原因。


铁山港区帮办中心工作人员为前来寻求帮助的企业排忧解难。李君光 摄

“当然,设置大厅并非多此一举,因为可方便企业线下咨询其他业务。”廖园快言快语,“只不过我们急企业所急,总想着帮企业提前办、立即办、多跑腿,把服务做好,好让企业集中精力加快项目建设、搞好发展。”


记者了解到,北海市在各县区、各园区和市政务服务中心共设置了11个帮办中心。这些帮办中心深得广大企业好评,是北海市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的生动注脚。


“大到一个百亿级企业,小到一家糖水铺,他们的所有问题都不能被忽略。”市长李莉的这席话,是北海市各级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始终秉持的一个重要理念,并转化到具体行动中。


——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开展“服务企业攻坚升级行动”,每位市领导牵头指导一个县区,每周至少一天下沉企业或项目一线服务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


——常态化开展服务壮大实体经济专项行动,创新开展“企业家日”活动,将各级领导干部下沉企业解决问题与企业家直接上门反映问题相结合,扩大助企纾困覆盖面;


——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集行政审批、税务、公安、社保、医保、燃气、供水、供电等多部门自助设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天候“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


——水电气报装费用能免就免,能降就降,2023年为全市300余个新建项目节省水电气外线报装报建费用9000多万元;


……


一系列优化政务服务的举措,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也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多年来,北海市不断完善提升常态化服务企业机制,对投资者不管投资大小、不管国有民营,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始终坚持“能政府买单、不要企业掏钱”“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等原则,做到让“企业投诉能找到门、解决难题能找到主”,高效有力地解决了一大批企业的发展难题,得到了广大企业的认可和称赞。

北海一县三区“企业家日”活动。来源:合浦发布、海城发布、魅力银海、活力铁山港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项目自落户以来,得到了自治区、北海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管委会提供一站式服务,每个流程都提前帮我们考虑好、安排好,非常热心周到。”玖龙纸业(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对外报建负责人冯立辉感动地说。


“今年3月份,我们申报生产一项新产品,流程比较繁琐。多亏了北海市相关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帮助,让我们很快拿到了生产许可。”广西北海中航化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达启介绍,目前新产品生产已经开始,公司业务得到了拓展,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我们公司扎根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快30年了,当初是被土地优惠政策吸引过来的。一路走来,越发感觉选择北海是对的。”广西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伟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北海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推出了很多暖心举措,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公司得到北海各级政府部门和园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


“我们把在深圳和西安的研发机构转移到了北海。”徐伟表示,“相信在北海这片充满机遇与希望的土地上,我们公司会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紧扣“双循环”,营造“三化”环境


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新布局,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是北海的机遇和优势,也是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如何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水平,是重要一环。


“这些年来,北海营商环境建设经历了从1.0到6.0版本的迭代升级。”北海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何如青介绍,1.0版本重在提升审批效率,2.0至5.0版本重在政务、政策、市场、沟通、政商、留住人才、企业生长、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打造优良环境。而正在推进的6.0版本,则重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北海已有较为扎实的基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今年8月,银海区首个采用跨省模式远程异地评标的政府采购项目顺利实施,标志着北海首次实现县(区)级政府采购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审。这是北海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一个注脚。近年来,北海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优化监管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切实维护企业权益。其中,推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实施全流程电子化招标,破除了地域壁垒,不仅降低了开标成本,还减少了人为干扰因素,节约了社会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评标的公平、公正。


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北海主场评审现场。
来源:魅力银海微信公众号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了营造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北海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推行“云上”立案、“云间”审判,创推“直播执行”,建立“法院+工会+人社+N”全链条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等等,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保驾护航。其中,创新开展清单式、专班式、问诊式、沉浸式、拔钉式、制度式“六式监督法”,先后梳理出损害营商环境8类情形、27种具体表现,累计为694家企业解决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困难和问题907个。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北海具有先行开放、区位港口等优势,与世界握手联动、共促共赢的机遇多。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北海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国际市场的必答题。


北海海关关员在辖区造纸企业调研出口计划。赵熠 摄

近年来,北海积极打造开放平台,融入“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大力推进港口码头建设,全市万吨级以上泊位发展到20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300.6万吨。同时,围绕提效率、降成本、促发展,持续改革创新,倾力打造高效便利的外贸环境。


“自从实行‘抵港直装’模式,我们的货物运到码头后无需查验即可直接装船,不需要再放到堆场等待,大大缩减了物流时间和成本。”北海昊达船务有限公司报检员陈晓霞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该公司代理的一票烟花爆竹在北海海关的监管下,通过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口岸通关模式,快速装船出口,非常便捷省心。


记者从北海海关了解到,除了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北海还启用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口岸通关模式,减少货物在口岸堆存与多次装卸的环节,压缩货物在口岸的存放时间,实现进出口货物的快进快出。目前,北海口岸办理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主要涉及货物为烟花爆竹,办理进口货物“船边直提”主要涉及货物为硫磺。


海关工作人员在北海港石步岭码头为进出港货轮提供服务。李君光 摄

“抵港直装”“船边直提”是北海不断优化外贸环境的具体行动。此外,北海积极推进QFLP试点,高质量实施RCEP投资负面清单,指导企业利用好经贸规则,抢抓机遇,扩大外贸;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湾”项目查验协同系统建设;实施进口原产地证书及自主声明微小瑕疵容缺机制,压缩出口原产地证书签发时间;推行出口企业信用互认机制和类别化管理,完成出口企业无纸化申报退税全覆盖,搭建快速退税“绿色通道”……一项项改革举措不断推出,助推北海外贸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北海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71.1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对欧盟共进出口43.5亿元,同比增长91.1%;对RCEP其他成员国共进出口110.2亿元,同比增长22.2%。


“以前的通关效率,跟现在真的没法比。”北海海关物流监控一科四级高级主办廖平从事海关工作近40年,回顾往昔岁月时感慨万千,“20世纪80年代,一条装载进口货物的船舶入境,需先到海关填写纸质版报关单。海关通过对照相关文件、政策确定申报的货物是否符合进口条件,若符合再进行验货环节,从船舶抵达码头到卸货,大概耗时一个星期。而现在进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只需三四个小时。出口更快,平均一两个小时即可。”


“以前人工时代,速度很慢,不过业务量少,容易应对。现在北海港年吞吐量几千万吨,如果没有智慧系统相匹配,那真的忙不过来。”廖平表示,智慧海关建设让通关更畅通高效,也让北海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大更快。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40年来,北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这得益于对外开放,也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的加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牢牢守住营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走深走实,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向好,让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势不断转变为发展优势,北海全市上下正在全力以赴。



来源:北海日报

编辑:周芳如
校对:邓丽清
审核:吴少锋


活力铁山港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铁山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