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骑射,来“第一镇”!

时事   2025-01-15 14:44   辽宁  


辽宁有省级以上

历史文化名镇24个,

历史文化名村37个,

另外还有历史文化街区22片,

传统村落45个。

这些古镇和传统村落

或临水而立,

或离山更近,

承载着中华文明

生生不息的基因与密码,

记录着一代代远乡游子的

回忆和童年的欢乐。


辽宁地处多元文明的交会地带,土地丰饶多姿,文化璀璨耀眼。正因如此,这里的古镇和传统村落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它们或充满民族风情,或保留“闯关东”的蛛丝马迹。正因为它们带有深厚的辽宁味道,是我们洞察辽宁地域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吸引所有人走近它们、进而置身其中深切感受原汁原味辽宁文化的理由。我们希望更多人在古镇这个文化单元里感受到厚重悠远的辽宁地域文化,我们也希望更多人走进这些文化单元的最深处,用双脚丈量它们,用眼睛打量它们,用相机拍摄它们……触摸一砖一瓦中的风霜质感,观察一草一木里的春夏秋冬。


为此,我们认真梳理了辽宁地域最具特色与代表性的古镇和传统村落,按四季划分成四部分,挖掘它们最亮眼的景致。


辽宁日报全媒体推出

特别策划《风景镇里独好》,

让我们来一场

酣畅淋漓的古镇之旅。


首先带大家领略的是

辽宁大地的冰雪风貌,

尽情畅享过年之乐。


“第一镇”里踏雪骑射

再抒锡伯千载豪情



提示








马术骑射、雪地足球……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做好了迎接春节的准备。这里被誉为“中华锡伯第一镇”,现存大量的历史遗迹。游客可以尽情体验“回家过年”的温情和自在,享受冰雪世界的激情和豪迈。


雪地“村超”欢乐多



对于80后锡伯族夫妻永挺挺和吴景景来说,即将迎来的是一个特别的春节。


2023年秋,夫妻二人骑马,从新疆伊犁一路走走停停,历时138天来到祖辈的故乡沈阳。在沈阳生活了52天,他们深深爱上了这里。于是,“寻根”之旅变成“扎根安家”,去年11月,他们一家七口从新疆搬到辽宁,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定居。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兴隆台街道被誉为“中华锡伯第一镇”,是锡伯族聚居的小镇。


“沈阳的气候跟伊犁相似,这里有很多锡伯族人,虽然我们在此只生活了两个月,但完全没有陌生感,就像在老家一样。”吴景景说,今年将是他们在辽宁度过的第一个春节,玩冰嬉雪、雪地足球“村超”、骑马射箭、赶东北大集……这一切都吸引着他们。


冰雪新项目——“铁锅炖大鹅”,名字取自东北名菜,可以看出带有东北饮食文化的游玩项目深受游客喜爱。


1月9日,吴景景比平日要忙碌一些,这一天是沈阳市雪地足球“村超”联赛开幕的日子。她和永挺挺一起去现场观赛,感受在东北冰天雪地激情奔跑的恣意和豪放,还在开幕式上的特色农产品大集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集上采购了不少年货。


“东北的气候限制了人们在冬天踢足球的条件,我们想用足球这个体育竞技项目开辟冬季游差异突破点,增加文旅新场景,打造集‘赛演展旅’于一体的文旅赛事IP,展现乡村新风貌。”沈北新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杨树铭说。


锡伯族是我国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其祖先有鲜卑说、女真说等观点,在历史上曾以游牧为生,居于东北地区。清乾隆年间,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他们勇敢且充满智慧,有着独特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突破天气限制,打造一场冰雪里的足球盛会,是对锡伯族文化内涵的创新挖掘和传承,也是对锡伯族‘西迁节’活动的拓展和延伸。”杨树铭说。


开幕式当天,随着哨声吹响,这场长达35天的雪地足球“村超”联赛便正式拉开帷幕。球员身着厚球衣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户外你追我赶,湿滑的雪面更考验身法、技法,胶底球鞋让球员们在雪地上也能健步如飞……赛场上迸发出的活力、观众的欢呼声与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反差。


救兵台村嘎拉哈队、石佛二村苹果梨队、立新村辣白菜队、大营子村清水大米队等接地气的队伍名称一出现,便引得观众哈哈大笑。“雪地足球的激烈程度超出我想象,大家都激情满满。在这样的气氛烘托下,我也想上场踢一脚。”永挺挺说。


杨树铭介绍,赛事时间是从1月9日至2月12日,有48支雪地足球队伍参赛。比赛期间,还有马术表演、锡伯族贝伦舞蹈、朝鲜族舞蹈和传统秧歌舞表演等,让国内外游客在感受雪地足球激情的同时,体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


夜幕下,“稻田灯光秀”勾勒出一派农家的田园风光,十分绚烂。这里是当地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小镇年味很特别



雪地足球“村超”联赛的举办地就在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单家村,这里有很多观赏和游乐项目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不仅能够在冰天雪地里感受热闹的春节氛围,还能在这里领略传统的锡伯族生活方式。


刘双是当地的民宿管家,她对村子的发展很了解。“最开始,这里建的冰雪小镇是作为民宿的配套项目建设的,第一年只有几个雪包,后来我们增加了好玩儿的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今年又增加了灯光冰滑梯,好看又刺激。”刘双说,“东北的冬天是年味儿最足的,而最地道的东北年一定在小镇、在乡村。我们的很多服务员是附近村民,游客到了这里,就算回家了!”


因为骑射文化是锡伯族文化的特色之一,所以这里有很多与骑马射箭游戏相关的项目。刘双告诉记者,民宿最初是基于锡伯族骑射文化,以马为元素设计。比如,内饰与马相关的主题,马形的椅子,马掌做的衣挂等。经过5年发展,如今,这里的民宿已成规模。游客可以睡东北大炕,吃最地道的东北农家菜,在舞台上互动体验,感受专属于东北的冬季生活、感受东北人最真挚的待客之道。


更让游客兴奋的是,兴隆台街道有个石佛寺村,这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分为石佛一村、石佛二村,其中石佛一村为国家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史料记载,这里早在3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辽代时,名为时家寨,是辽朝双州城、双州县官府所在地。明代为辽东边墙的十方寺堡,是沈阳北部的重要军事要地。因位于辽河边,居于东北南北大通道上,这里是历代水陆交通之咽喉,军事要塞,集辽河文化、军事文化、锡伯族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宇告诉记者,这里还保留着辽塔、明长城、烽火台等历史遗迹。这里居住的锡伯族人多,占全村总人口的75%,保持着锡伯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是锡伯族历史的活载体。


骑马射箭寻乡愁



“在这里,我了解了锡伯族西迁的壮举。一支由4000余名锡伯族官兵及家眷组成的队伍告别世代生活的故土,远赴新疆伊犁戍边,留下了民族迁徙的永恒传奇。我深受触动,得知骑马、射箭是锡伯族的传统,便选在这个村落建设了马场。”当地马会创始人李向新告诉记者,10年前,自己被石佛寺村的锡伯族特色吸引,来这里投资开设马场游乐项目。


马场自开业以来,每年接待超万组家庭。去年,他更是将锡伯族万里戍边的故事改编为精彩的冰雪马秀,向观众展示了一场场精彩的马术戏剧表演剧。


今年,李向新又有了新思路,让游客在玩冰雪的同时,身穿民族服饰,骑上高头大马,体验别具一格的锡伯族骑射生活。


骑射是锡伯族的传统,在兴隆台很多游乐项目中都会出现骑马的场面。图为雪地足球“村超”联赛现场的马术展演。


锡伯族骑射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时期,基于锡伯族“骑射精良、技艺娴熟”的特点,朝廷从锡伯族中选拔身强力壮、马背技艺谙练的精兵由盛京西迁至边疆戍边屯垦。因此,骑马、箭术在兴隆台街道传承已久,是当地颇受欢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兴隆台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08年成立校射箭队,聘请了国家级运动员到校任射箭教练。2010年,该校被国家“射击射箭管理中心”批准为国家级射箭项目重点学校。


闲暇无事时,永挺挺和吴景景夫妇也会来骑马,因为马是他们的生活伴侣。“去年骑马来沈阳时,我们的马就养在这里。马场在辽河边,是一片旷野,策马奔腾时心情非常舒畅。”吴景景说,过去锡伯族家家户户都养马,小时候她常跟着父母骑马牧牛放羊,偶尔还会见到有人骑马巡山。


当然,他们的到来也为这个充满“锡伯族风情”的特色民族乡镇注入新元素。


每天晚上睡前,吴景景会用面引子把面和好,第二天一早起床先检查面团的发酵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制作锡伯大饼。大饼是锡伯族的日常主食,也是吴景景来到沈阳后,每天都要做的传统美食。“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试菜,希望把锡伯族餐饮与东北菜融合到一起,让更多游客在辽宁吃到锡伯族美食、尝到锡伯族美酒。”吴景景告诉记者。


“我们不但有锡伯族的美食美酒,还有很多‘好贺儿’供游客品尝,都是地道的东北味道。”沈北新区文化旅游体育事务服务中心主任伞瑞介绍,今年,沈北新区重点推出嘎嘎香的驴肉、六碗席等特色美食。酒店自助、品牌餐饮、网红烧烤、市井小吃、民族风味应有尽有,让游客每一餐都有滋有味,感受“回家吃饭”“回家过年”的幸福与美好。




兴隆台街道



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是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下辖的石佛寺村历史悠久,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记者:刘海搏

编辑:李晓玉  检校:冯赤 马松波

责编:王晓领  审核:李德强

辽宁日报
价值 链接 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