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肖雪莲。说起我的父母亲,这是一个令我引以为傲的话题。我的父母亲大学毕业后成为最早一批援藏干部,他们在西藏,一待就是整整10年!这期间,我出生在了西藏的那曲。因为雪莲花生长在青藏高原寓意坚韧不拔、纯洁善良,我的名字也因此而得来。1994年,我随父母一同回到家乡内蒙古,我这朵青藏高原的雪莲从此在内蒙古大地上绽放芳华。
硕士毕业之后,尽管有很多更好的机会,可我却留在了包头,因为我爱这西风过塞北,我爱这九原古郡城,我爱悠悠黄河落白燕,日逐草海鹿鸣声。作为包头博物馆的一名双语讲解员,为观众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在一次“流动博物馆”进达茂的采访活动中,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今天,让我带您走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国家的孩子——查干朝鲁。
查干朝鲁今年62多岁了。其实,这只是他对自己年龄的大致估计。上世纪60年代,当不满1岁的他作为“三千孤儿进草原”中的一员被辗转送至达茂旗时,并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出生日期。当达茂草原方圆几百里的牧民骑着马、赶着勒勒车抱走了从南方接来的孩子时,那一批38个“上海孤儿”最后就剩下了他一个。这个瘦弱的孩子等来的是一位脸色红红的蒙古族养父。他拉着查干朝鲁的小手,抚摸着他瘦瘦的脸庞。当负责同志说:“最后一个了,身体最弱,怕是养不活。”养父想都没想说:“只要活着,我们就能养大,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孩子饿着!”
在查干朝鲁三四岁时,养父养母相继过世,道力格尔阿妈就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那是一个深冬的夜晚,达茂草原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温度降到了零下40多度,8岁的查干朝鲁蜷缩在床上,肚子疼到近乎晕厥,阿爸阿妈急坏了,他们套上马车带他去找几十公里外的蒙医。达茂草原的冬夜,寒风像刀割一样刺骨。一路颠簸,他们终于找到了大夫,当那根又细又长的银针从查干朝鲁的肚子上扎进去时,他哭得撕心裂肺。而抱着他的阿妈也心疼得头扭到一边,泪流满面,她哽咽着说:“儿啊,别怕,额吉在这呢,额吉在呢,你会好起来的。”道力格尔阿妈后来因病双目失明,阿爸要带她去看病,她总是说:“我晕车,不去看了”可她哪是晕车呀,她是要把省下来的钱供查干朝鲁去上学。
如今,当年的“上海孩子”已经成为一名地道的“草原的儿子”。草原的风雨锤炼了他坚韧的品格,马背上的经历让他深知牧人的酸甜苦辣,黝黑的皮肤,凸出的颧骨,纯正的蒙古语,爽朗的笑声。达茂草原也忠诚践行了“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承诺。
半个多世纪以前,内蒙古大草原以宽广无私的胸怀接纳了“国家的孩子”,而“草原的儿子”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着草原。小女孩高浩如的妈妈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去世了,年仅5岁的她便成了一名孤儿,查干朝鲁得知后联系多个部门对她进行帮扶,让这个可怜的孩子不仅生活上得到了关爱,还能够继续读书。贫困家庭的孩子新珠日嘎在他的帮助下,考上了大学和公务员;只要遇到有困难的人,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主动去帮一把,他经常说:“党是母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祖国是家园,哺育我茁壮成长;草原是摇篮,养育我长大成人”。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专门讲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这三千个孤儿中,有146名被包头收养,今天,这些“国家的孩子”已经深深融入了自己生长的草原,与草原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华美赞歌!